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噪鵑

鎖定
噪鵑是鵑形目杜鵑科噪鵑屬鳥類,又名栽秧雀、哥好雀。 [4]  雄鳥通體烏黑泛幽藍色金屬光澤,下體泛藍綠色;虹膜血紅色,啄淡土黃色,基部較暗,腳藍灰色。雌鳥上體、翼和尾為深褐色,密佈陣列狀的白色星斑;下體頦至上胸黑色,灑有明顯的白斑,其餘下體為白色,具黑橫斑;腳為淡綠色。幼鳥通體暗褐色,上體微具藍色光澤,翼和尾上覆羽具白點,下體胸以下佈滿白色橫斑。 [5] 
噪鵑在國際上分佈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南太平洋中島嶼。在中國分佈於四川、安徽、湖北、陝西秦嶺至淮河以及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省區,包括香港、台灣和海南島。 [6]  棲息於低山至山腳的樹林裏。多單獨活動,鳴聲為重複的雙音節。主食榕樹、芭蕉和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兼食多種昆蟲。繁殖期在3—8月,不營巢,產卵於黑領椋鳥、喜鵲和紅嘴藍鵲等鳥類的巢中,由該類鳥代為孵化育雛。 [5] 
噪鵑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中文名
噪鵑
外文名
Asian Koel
別    名
嫂鳥
鬼郭公
哥好雀
婆好
拉丁學名
Eudynamys scolopac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鵑形目
杜鵑科
噪鵑屬
噪鵑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1] 

噪鵑形態特徵

噪鵑屬中型鳥類,尾長,雄鳥通體藍黑色,具藍色光澤,下體沾綠。雌鳥上體暗褐色,略具金屬綠色光澤,並滿布整齊的白色小斑點,頭部白色小斑點略沾皮黃色,且較細密,常呈縱紋頭狀排列。背、翅上覆羽及飛羽,以及尾羽常呈橫斑狀排列。頦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點。其餘下體具黑色橫斑。
虹膜深紅色,鳥喙白至土黃色或淺綠色,基部較灰暗。腳藍灰。有點像烏鴉,又有點像斑鳩,比烏鴉和斑鳩都要大。
大小量度:體重♂175-242克,♀190-240克;體長♂370-430毫米,♀380-427毫米;嘴峯♂28-35毫米,♀26-31毫米;翅♂190-214毫米,♀192-215毫米;尾♂175-215毫米,♀180-205毫米;跗蹠♂30-35毫米,♀31-35毫米。(注:♂雄性;♀雌性) [2] 

噪鵑物種區別


噪鵑
體量
體重♂175-242克,♀190-240克;體長♂370-430毫米,♀380-427毫米。
體長平均在50釐米左右。
特徵
雄鳥通體烏黑泛幽藍色金屬光澤,下體泛藍綠色;虹膜血紅色,啄淡土黃色,基部較暗,腳藍灰色。雌鳥上體、翼和尾為深褐色,密佈陣列狀的白色星斑;下體頦至上胸黑色,灑有明顯的白斑,其餘下體為白色,具黑橫斑;腳為淡綠色。幼鳥通體暗褐色,上體微具藍色光澤,翼和尾上覆羽具白點,下體胸以下佈滿白色橫斑。
體羽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鼻孔圓形,通常被羽須掩蓋,鼻孔距前額約為嘴長的1/3,鼻須硬直,達到嘴的中部。羽毛黑色帶金屬光澤,羽冠鴉帶灰色。熱帶非洲的非洲白頸鴉,其頸和胸白色。
圖片
噪鵑 噪鵑
烏鴉 烏鴉

噪鵑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丘陵、山腳平原地帶林木茂盛的地方,稠密的紅樹林次生林森林園林及人工林中。一般多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也常出現在村寨和耕地附近的高大樹上。多單獨活動。常隱蔽於大樹頂層茂盛的枝葉叢中,一般僅能聽見其聲而不見其影。若不鳴叫,很難發現。 [2] 

噪鵑生活習性

噪鵑華南亞種為中國北緯35°以南大多數地區,夏季繁殖鳥;噪鵑海南亞種為海南島的留鳥
多單獨活動。常隱蔽於大樹頂層茂盛的枝葉叢中,一般僅能聽其聲而不見影。若不鳴叫,一般很難發現。鳴聲嘈雜,清脆而響亮,通常越叫越高越快,至最高時又突然停止。鳴聲似“Ko-el”聲,雙音節,常不斷反覆重複鳴叫,雌鳥則發出類似的kuil,kuil,kuil,kuil聲。若有干擾,立刻飛走至另一棵樹上再叫。主要以榕樹、芭蕉和無花果等植物果實,種子為食,也吃毛蟲、蚱蜢、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它的食性明顯較杜鵑比較雜。 [2] 
  • 巢寄生行為
噪鵑是一種專性巢寄生鳥類。常見的寄主有家鴉,家八哥和棕背伯勞;在中國噪鵑巢寄生多記錄於香港,其寄主有黑領椋鳥、喜鵲、黑臉噪鶥和紅嘴藍鵲,在四川也記錄過噪鵑寄生紅嘴藍鵲的案例。
一般情況下,交配並求偶之後,就會築巢產卵,撫育後代,但噪鵑採取的策略不同,它們會將自己的鳥蛋產在別的鳥巢裏。紅嘴藍鵲就是被它們選中的寄生鳥類之一。紅嘴藍鵲和它們的棲息地環境相同,食譜有重疊,產卵期也相同,孵化期也相近。當噪鵑要產卵時,它們就會四處尋找符合要求的巢穴,趁機將其中一枚鳥蛋吃下或者推入樹下,然後將自己的鳥蛋放入其中。不知情的紅嘴藍鵲會將噪鵑的鳥蛋當作自己的孵化,然後餵養噪鵑幼鳥。

噪鵑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馬爾代夫、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旅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
原產地不確定:帕勞。 [1] 
噪鵑分佈圖 噪鵑分佈圖

噪鵑繁殖方式

噪鵑的繁殖期一般為3~8月,產卵時會四處尋找符合要求的巢穴,將自己的鳥蛋產在別的鳥巢裏,由別的鳥代孵代育,具有明顯的巢寄生特徵。一般情況下,噪鵑會在寄生的巢穴內產1~2枚蛋。噪鵑的蛋孵化期並不長,只需13天左右便可孵化出殼,且幼鳥生長髮育較快。此外,噪鵑幼鳥並不會殺死寄主的親生孩子,它們會一起被撫育,除非噪鵑父母將寄生的蛋全部移除,或者寄生的蛋沒有成功孵化,很多時候能夠看到噪鵑和別的雛鳥同巢的畫面。 [2] 

噪鵑亞種分化

噪鵑傳統分類

噪鵑(17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Eudynamys scolopaceus alberti
2.
Eudynamys scolopaceus chinensis
3.
Eudynamys scolopaceus corvina
4.
Eudynamys scolopaceus cyanocephala
5.
Eudynamys scolopaceus facialis
6.
Eudynamys scolopaceus frater
7.
Eudynamys scolopaceus harterti
8.
Eudynamys scolopaceus malayana
9.
Eudynamys scolopaceus melanorhyncha
10.
Eudynamys scolopaceus mindanensis
11.
Eudynamys scolopaceus orientalis
12.
Eudynamys scolopaceus picata
13.
Eudynamys scolopaceus rufiventer
14.
Eudynamys scolopaceus salvadorii
15.
Eudynamys scolopaceus scolopacea
16.
Eudynamys scolopaceus simalurensis
17.
Eudynamys scolopaceus subcyanocephala
[2] 

噪鵑最新分類

噪鵑(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Eudynamys scolopaceus chinensis
Cabanis & Heine, 1863
2
Eudynamys scolopaceus harterti
Ingram, 1912
3
噪鵑馬來亞種
Eudynamys scolopaceus malayanus
Cabanis & Heine, 1863
4
Eudynamys scolopaceus scolopaceus
Linnaeus, 1758
[3] 

噪鵑保護現狀

噪鵑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噪鵑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噪鵑的種羣數量只有局部地方較普遍,但也需要嚴格保護。 [1] 

噪鵑保護措施

噪鵑隸屬中國“三有”野生動物,非法捕捉20只以上會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中明確規定,禁止食用“三有”類野生動物和其他非保護類野生動物。而根據IUCN評級標準,噪鵑屬於無危物種,故而其他國家並無明確保護舉措。

噪鵑主要價值

噪鵑生態作用

在自然界中,噪鵑可以通過將鳥蛋寄生在別的鳥巢之中這一行為調節寄生鳥類數量。當紅嘴藍鵲、八哥等鳥類過多時,噪鵑就更容易找到寄主,紅嘴藍鵲、八哥等被寄生的後代存活率就會偏低;相反噪鵑偏多,被巢寄生的鳥類種羣數量就會減少,兩者的種羣數量會相互制約。另外,由於噪鵑屬於雜食性動物,會覓食昆蟲,使得當地樹木蟲害減少;而且喜歡吃植物果實,一部分植物果實經過噪鵑消化道之後再被排泄到外界,起到幫助植物傳播種子的功能。

噪鵑科學價值

噪鵑可以幫助人類進行環境的監測。某地遷徙或繁殖的噪鵑數量突然減少遷徙路線改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棲息地遭到破壞,致使生存空間縮小、食物匱乏。噪鵑多活動於樹木茂盛的地方,人類可根據其種羣數量和棲息地的變化等來監測環境。
參考資料
  • 1.    Eudynamys scolopaceus   .The IUCN Red List.2016-03 [引用日期2017-03-16]
  • 2.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 上卷 (非雀形目)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 :643頁
  • 3.    Eudynamys scolopaceus (Linnaeus, 1758)  .Avibase - the world bird database[引用日期2017-03-16]
  • 4.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6-30]
  • 5.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197頁
  • 6.    趙正階編著,中國鳥類志 上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06,第643頁
  • 7.    發現山之美,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08,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