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嘉陵江戰役

鎖定
嘉陵江戰役是指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西北部強渡嘉陵江,對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的進攻戰役。
名    稱
嘉陵江戰役
發生時間
1935年
地    點
四川嘉陵江
參戰方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國民黨軍
結    果
紅軍勝利
主要指揮官
徐向前,陳昌浩;鄧錫侯
紅四方面軍發起嘉陵江戰役 紅四方面軍發起嘉陵江戰役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並配合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境地區的作戰行動,決定發起嘉陵江戰役。嘉陵江自南部縣以北的上游,湍急難渡。國民黨四川軍閥鄧錫侯第28軍和田頌堯第29軍共52個團的兵力佈防於廣元至南部長約300千米的西岸,其第28軍防守廣元以北陳家壩至昭化以北地段,第29軍防守江口(今平昌)以南至南部新政壩地段,企圖憑藉嘉陵江及其西側後劍門關險要地形,扼住紅軍西進發展的通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根據國民黨軍的佈防態勢,決定集中主力,選擇守軍防禦薄弱部位實施多路而有重點的突破,而後向兩翼及縱深發展,進佔嘉陵江、涪江間廣大地區,求得在運動中大量殲敵。其部署是:以紅30軍實施主要突擊,從蒼溪以南塔子山附近突破,消滅江防守軍後向劍閣方向進攻,並協同紅31軍消滅劍門關守軍;以紅31軍從蒼溪以北鴛溪口突破,而後消滅劍門關守軍,並迅速向廣元、昭化方向發展,主要打擊鄧錫侯部,並阻止位於甘肅南部的國民黨軍第11師南下,保障右翼安全;以紅9軍於閬中城以北澗溪口突破,而後以一部協助紅30軍發展進攻,另一部消滅南部縣守軍,保障左翼安全;以紅4軍為第二梯隊,相機支援第一梯隊,待第一梯隊渡江成功後於蒼溪渡江,一部協同紅9軍消滅南部縣守軍,主力向梓潼方向發展。為奪取渡江作戰的勝利,紅四方面軍各部進行了充分準備,並於3月5日和11日攻克儀隴、蒼溪,掃清了渡江障礙。28日晚,戰役開始。紅30軍一部在蒼溪城南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迫近對岸時被守軍發現,突擊部隊在炮火支援下登岸,全殲守軍1個營,攻佔灘頭陣地。29日拂曉,紅30軍部隊相繼渡江投入戰鬥,攻佔西岸飛虎山、高城山、萬年山等制高點,並擊退援軍1個旅。與此同時,紅31軍在蒼溪城北鴛溪口強渡成功,一舉攻佔對岸險要陣地火燒寺,擊潰守軍1個旅,直插劍門關。紅9軍一部在閬中城北澗溪口順利渡江,於31日攻佔閬中。第一梯隊佔領西岸要點後,迅速向守軍縱深及兩翼發展進攻。第二梯隊紅4軍從蒼溪渡江投入戰鬥。紅9軍一部擊潰守軍2個旅的阻擊後向南疾進,並在紅4軍一部配合下,於4月2日攻佔南部縣城。紅30軍及紅9軍另一部於3月31日攻佔劍閣後,紅30軍一部和紅31軍進攻戰略要衝劍門關。4月2日抵達劍門關,激戰半日,全殲守軍3個團。接着,星夜兼程,於3日攻佔劍門關西北的昭化縣城(今屬廣元)。國民黨川軍遭此打擊後,第29軍退守射洪、鹽亭、三台,第28軍主力退縮廣元及其以北地區,另以一部佈防梓潼、江油、中壩等地。據此,紅四方面軍決定集中主力殲滅梓潼、江油地區之敵,並伺機向川甘邊發展攻勢。10日,紅四方面軍主力攻佔梓潼,包圍江油縣城(今武都鎮),前鋒直逼戰略要地中壩。鄧錫侯急忙親率10個團,在飛機掩護下增援江油。紅四方面軍留一部包圍江油,大部部署於江油南打援。14~15日,在江油南擊潰援軍10個團,並於18~19日連克中壩、彰明。同時,紅30軍一部溯白龍江而上,於10日攻佔青川,繼北上摩天嶺,殲胡宗南部1個營,14日攻佔平武。紅4軍一部於21日攻佔北川。至此,嘉陵江戰役結束。此役歷時24天,共殲國民黨軍12個多團約1萬人,攻克縣城8座,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各100餘千米的廣大地區,為紅四方面軍向川甘邊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從戰略上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