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

鎖定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是香港嘉道理家族產業公司,該公司坐落在香港繁華商業區中環幹諾道中與雪廠街2號的聖佐治大廈,公司總部設於頂層24樓,該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嘉道理家族第三代掌舵人米高·嘉道理
公司名稱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
總部地點
香港繁華商業區中環幹諾道中與雪廠街2號的聖佐治大廈
公司類型
有限公司
總    部
頂層24樓
董事長
米高·嘉道理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公司介紹

公司地址:香港中環雪廠街2號聖佐治大廈
聖佐治大廈(英文名:St George's Building),是香港中環甲級商業大廈。它位於雪廠街2號,擁有維多利亞港海景。聖佐治大廈內有數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包括中電控股、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寫字樓、也有嘉道理置業、半島酒店、中華航空公司、基金公司等的辦事處、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已遷出),及其他律師事務所。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是香港嘉道理家族產業公司,香港嘉道理家族在香港經濟發展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嘉道理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米高·嘉道理 。
嘉道理家族,猶太人,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8世紀時遷居至印度孟買,後在上海發跡。嘉道理家族又從英國人手上購入廣州電力廠,但在廣州的生意出現虧蝕,轉到香港發展,並建成鶴園街電廠,主要供電給半島酒店,埃利·嘉道理在電廠重組之後成為當時的大股東。嘉道理家族於1866年創辦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早期在上海經營酒店。旗下的半島酒店品牌,在世界各地管理多家豪華酒店,包括香港尖沙咀半島酒店。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家族人物

埃利·嘉道理
埃利·嘉道理爵士(Sir Elly Kadoorie)(1867年-1944年),猶太人,香港着名慈善家,1926年榮獲英國二級爵士,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創辦人。
埃利·嘉道理於1900年間與熱心華人社會福利事業的劉鑄伯發起興建育才書社,在上流社會和名人支持下一共籌得20餘萬元善款,而埃利·嘉道理和劉鑄伯則分別被推舉為書社主席和司理。育才書社一共開設了4間書館(即學校),其中香港設有其中兩所,為現時的西營盤官立小學(前身為中學,1910年政府接辦運作並改為官立小學)和銅鑼灣掃杆埔一家專為印度籍兒童而設的學校,而另外兩所分別設於廣州河南鰲洲外街及上海公共租界(為現時上海市育才中學前身)。
羅蘭士·嘉道理
一九九三年,羅蘭土·嘉道理勳爵在香港逝世,終年九十四歲。一個多世紀前,嘉道理家族便從遙遠的伊拉克來到中國上海。其後,羅蘭士·嘉道理的父親伊利·嘉道理又來到香港,靠借來的五百元錢,在香港成功地站住了腳。父子兩代努力創業,終於使嘉道理家族名揚香港,成為無人不知的香港鉅富。據估計,羅蘭土·嘉道理留給其兒子米高· 嘉道理的財產達四、五百億港元之巨,令人為之咋舌。
羅蘭士·嘉道理一八九九年出生於香港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其父伊利·嘉道理早年從上海來港時,身上僅有五百塊錢。他用這筆錢開了一家股票經紀行,憑着猶太人的精明能幹,嘉道理在股票買賣中賺到第一桶金。錢生錢 [1]  的道理猶太人似乎天生就懂,伊利·嘉道理迅速將賺來的錢進行投資。他與朋友合作,於一九零三年成立了中華電力公司。儘管當年發電機的功率很小,香港也僅有少數洋人能用上電燈,但聰明的嘉道理已預見到電力事業是個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他集中精力專注於中華電力公司。一九零六年,伊利·嘉道理又購入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量股份,成為大股東。
米高·嘉道理
米高·嘉道理 米高·嘉道理
米高·嘉道理為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現任董事長。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1941年-),伊拉克籍猶太人,香港企業家,中電集團主席,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中華電力公司創辦人埃利·嘉道理的侄兒。直至2007年初,嘉道理是香港地區和大中華區第四大富豪,其資產達90億美元,排名在李嘉誠、李兆基、郭氏兄弟之後。 [2]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家族與經濟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家族與香港

一八八零年,正值中國滿清同治年間,嘉道理家族長兄自巴格達隨“東印度公司”來華營商,先投靠在香港的表親,加入“沙宣洋行”任職;後來引薦了米高嘉道理的祖父以利亞嘉道理來港發展。
一八九九年,即光緒廿五年,歲次己亥,以利亞得一個兒子,取名羅蘭士嘉道理. 羅蘭士出生於香港半山區羅便臣道,是如假包換的英籍香港猶太人。
羅蘭士.嘉道理於一九一七年十八歲年紀進入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一直工作到一九九三年九十四歲高齡於中華電力主席任內逝世。羅蘭士經營能源工業外,亦經營地產、船務、工程、建築、酒店等。因長袖善舞,羅蘭士躍居世界級富豪之一,曾是香港首富,擁有物業無數。單是九龍心臟的加多利山至今仍是隻租出不賣出,其總價值便相當可觀。
羅蘭士富而仁厚,樂善好施,以致被英皇室冊封為勳爵,亦獲各國最高榮譽勳銜不可勝數。其弟賀理士嘉道理亦因創立嘉道理農業試驗推廣農場、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及嘉道理農業貸款基金會,惠及新界三十萬農民而獲頒OBE勳銜。
一九七九年,八十歲高齡的嘉道理勳爵參與了主持香港廣東電力聯網按鈕儀式。他向記者表示他與父親於一九一七年便有供應中國電力的夢想,想不到苦幹六十二年才見夢想實現!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家族與中國

猶太人來港可追溯至一八四零年代“鴉片戰爭”之時。由於猶太人在語言方面的天賦與經商方面的智能,在大陸與香港兩地皆有超卓成就。嘉道理家族於一八八零年代,以香港為跳板,到了當時尚未繁榮的上海發展。在經營茶葉及陶瓷獲利甚豐後,便購入大量土地。那些土地後來都大幅升值,以致利潤與財富以倍數增添。
世界第二次大戰前夕,大批中歐猶太難民湧到中國。嘉道理與其它顯貴的伊拉克家族聯手在上海提供猶太同胞住屋及所需,接濟了為數達三萬的難胞。
日軍佔據香港前夕,為免中華電力設施落入日本人手中,羅蘭士親自主持炸燬發電廠,然後撤退入中國大後方。以利亞嘉道理於大戰期間逝世。戰後,羅蘭士及賀理士兄弟帶同一班舊部屬回港重建中華電力,振興傾頹了的企業王國。
五十年代初期,中國情勢急劇改變,大量資金集結香港及大量勞動力南下,香港不斷走向工業化,背後亟需強大能源的供應。嘉道理滿足到這方面的需要,間接協助香港不斷高速發展。八十年代,香港擠身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也捲入一九九七危機之中。但與此同時,中電建成發電量四十三億五仟萬瓦的青山發電廠,隨即投資參與興建大亞灣核電廠及興建大嶼山分流發電廠。

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公司家族傳奇

嘉道理家族不單是個傳奇家族,更是神選民的一份子。他們曾拋散於萬國之中,如今植根於香港。選民生活的法則,不無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一)詩云:“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觀乎嘉道理兄弟,他們果然手足情深。據報導嘉道理兄弟只共享一個户口,互相信任,不分你我。對貧窮人能仗義疏財,教育他們自力更生。以重建他們的尊嚴為己任,亦身體力行推動人類互尊與互信。他們雖不言宗教,但活出宗教的具體精髓和十誡內愛的精義。
(二)嘉道理兄弟各有所長,以致能合作無間,為人類充分獻上自己的一生。羅蘭士是能源專家,賀理士是農業專家。一個推動工業,一個推動農業。彼此服務不同羣眾,也無利益與角色的衝突,也無需在成就上互相比較或比拼。比較一些大家族的後人專事爭奪先人遺產,互相攻擊,浪費人生於一己的私慾中,真應該自省和三思。普遍猶太人父母皆教導兒女在不同的領域發展,反映了猶太陸兵會見香港中電集團主席米高?嘉道理爵士
家庭教育的特色。猶太裔人士在世界總人口中雖少於百分之一,但能在諾貝爾得獎總人數中佔百分之十五強,遠超其人口比例,不可謂與家教沒有關係。猶太人的宗教教育,福澤後代,好比“貴重的膏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三)嘉道理兄弟目光遠大,洞悉時代的需要。新發電廠的興建需要早十年的先知先覺;教育農民更需作百年樹人的長遠打算。羅蘭士深諳中國人未來需要大量廉價的電力,所以投資建核電;同時又瞭解香港人需要安全電力的訴求,所以始終在香港建火力發電廠。當中決策雖富爭議,但決策背後藴含猶太人的智能與洞見。那些洞見好像“黑門的甘露”(三節上),離錫安山二百公里,似乎過於遙遠,但最終會變成及時的甘露。
(四)“甘露降在錫安山”大意是一個人的理想多麼高超也需腳踏地行好面前每一步。這是個人甚至國家命定蒙福的途徑(三節中)。在八九年一次電視節目“香港經驗”訪問中,羅蘭士一再強調勸勉年輕人“不要未學行先學走”,因為循序漸進、腳踏實地方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楷梯。
中國古代的杯是有三隻腳的。在一九七九年一次專訪中,羅蘭士談到保持將來香港繁榮安定端賴三隻腳:第一隻腳是香港和中國的關係;第二隻腳是香港和英國的關係;第三隻腳是香港的本身,特別對年輕一代能否適應他們對教育、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在十七年後尚有數百天便迴歸中國的香港來説,那仍是大派用場的準確分析。明白箇中道理的人可謂掌握了蒙福之道!
(五)嘉道理兄弟有老而不衰的勁,充滿生命力(三節下)。羅蘭士在九十四歲高齡逝世前絕不言退休,每日仍坐辦公室十小時。他乘坐飛機往來穿梭,總愛坐經濟客位。他説有時坐頭等客位純粹是公司的安排。在一次訪問中,他強調十二字真言“埋頭苦幹,誠實無偽,信譽良好”,真是字字珠璣。這不單是猶太人可擁有的成功秘訣,也是每一個渴慕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