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嗜鳥龍

鎖定
嗜鳥龍(Ornitholestes hermann)屬名意為“偷鳥類者”,種名hermanni是用來紀念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標本製作人員Adam Hermann。嗜鳥龍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晚侏羅紀勞亞大陸西部,為現在的北美洲。對於嗜鳥龍的瞭解幾乎都來自單一個化石,該化石在1900年發現於懷俄明州的科莫崖附近,並由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03年所敍述、命名。嗜鳥龍化石,發現於莫里遜組的第2地層帶。
別    名
鳥竊龍
中文學名
嗜鳥龍
拉丁學名
Ornitholestes herman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亞    科
虛骨龍類
嗜鳥龍屬
恐龍食物
小動物,像蜥蜴,青蛙等
生存年代
侏羅紀晚期
生存地點
美國懷俄明州
身    長
2米

嗜鳥龍簡介

嗜鳥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種食肉恐龍。有着鋒利的牙齒和高速奔跑的能力,能快速追捕小型動物。
雖然嗜鳥龍的體重很輕,但它的後肢則像鴕鳥強韌有力,而且很長,所以奔跑速度很快。此外,鳥龍的尾巴較長,可以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這也有利於它高速奔跑,大多數小型動物都逃不出它的魔掌 [1] 

嗜鳥龍形態特徵

嗜鳥龍外形

嗜鳥龍的頸部呈S形,後肢就像鴕鳥一樣堅韌有力,而且還很長,所以它跑得很快。其前肢也較長,並且可以抓握東西。嗜鳥龍上下頜前方的牙齒又長又尖,像把把短劍,十分適合咬食獵物。其鞭子般的尾巴佔了身長的一半以上,在追趕獵物時可以起平衡的作用。

嗜鳥龍頭骨

嗜鳥龍的頭頂上有一個小型的頭蓋骨,眼眶後面的骨骼與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很像。它的口鼻部可能有一個骨質突起,下頜骨比較厚,呈圓錐狀的牙齒基本集中在頜部的前面部分,後面的則為小而彎曲、尖鋭而寬扁的牙齒。

嗜鳥龍前肢

嗜鳥龍的前肢較長,而且非常健壯,前肢的指上長着一根短而具利爪的拇指和兩根帶爪的長指頭。嗜鳥龍掌上的第三個小手指向內彎曲,這可以幫助它牢牢地抓住扭動掙扎着的獵物。

嗜鳥龍生活習性

嗜鳥龍以蜥蜴以及其他小型的哺乳動物,甚至是孵育中的其他恐龍為食,或者以吃其他動物的腐屍為食。 [2] 

嗜鳥龍大眾文化

在1940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的《春之祭》段落,一隻嗜鳥龍跳躍起捕抓一隻始祖鳥。
BBC的電視節目《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第二集,一隻嗜鳥龍正追蹤一隻幼年樑龍。

嗜鳥龍現身熒幕

嗜龍的形象常常出現在熒幕上。在1940年的迪土尼動面電影《幻想曲》的《春之祭》段落中有鳥龍跳躍起來抓捕一隻始祖鳥的情節;在BBC的電視節目《與恐龍共舞)第二集中,只鳥龍在追蹤一隻幼年龍 [3] 
參考資料
  • 1.    姚峯著,360°圖解恐龍大探秘 彩圖注音,吉林美術出版社,2016.01,第76頁
  • 2.    紀江紅等.恐龍百科(彩圖mini百科全書).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158-159
  • 3.    瑾蔚編繪,恐龍帝國 典藏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06,第1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