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喻豐

鎖定
喻豐,男,1985年生,湖北武漢人,清華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先後與中共中央黨校參與中組部等六部委第73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第97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山西省省級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武漢市武漢英才。 [2] 
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掛職)、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 
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人格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理論與教學專委會委員,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常委,清華大學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導師、幸福科技實驗室學術專家,《中國心理學前沿》主編,《心理學報》等期刊編委等。 [2] 
研究方向為道德心理學、科技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3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心理學報》《科學通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SCI/SSCI/CSSCI等同行評議論文140餘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2] 
2011年,喻豐與導師彭凱平教授首次提出“實驗倫理學”概念。
中文名
喻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
1985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2] 
專業方向
道德心理學、科技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2] 
職    務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掛職)、心理學系主任 [2] 
主要成就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與導師彭凱平教授首次提出“實驗倫理學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 

喻豐人物經歷

喻豐,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學院副院長(掛職)、心理學系主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市武漢英才。其於2014年獲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2017年於中共中央黨校參加中組部等六部委第73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2023年於中共中央黨校參加中組部等六部委第97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
曾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學系工商管理博士後、助理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博士生導師,曾入選陝西省省級高層次人才計劃、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A類。 [2] 

喻豐研究方向

道德心理學、科技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喻豐學術兼職

  • 《中國心理學前沿》雜誌主編;《心理學報》雜誌編委;《心理科學進展》雜誌編委;《心理學探新》雜誌編委;《心理技術與應用》雜誌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SSCI)、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SSCI)雜誌編委;
  • 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
  • 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曾為籌委會主任),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委會委員;
  •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理論與教學專委會委員;
  • 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辦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通訊評審專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2] 

喻豐代表性學術成果

  • Yu, F. *, Xu, L.*, & Peng, K.* (2022). Theory of human centered social cognitive cha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43(4), 152-167.
  • 彭凱平*, & 喻豐* (2012). 道德的心理物理學:現象、機制與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 (12), 28-45.
  • 彭凱平*, 喻豐*, & 柏陽*. (2011). 實驗倫理學:研究、挑戰與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 (6), 15-25.
  • 趙一駿, 許麗穎*, 喻豐*, 金旺龍. (2024). 感知不透明性造成職場中的算法厭惡. 心理學報, 56(4), 497-514.
  • 許麗穎, 王學輝, 喻豐*, 彭凱平. (2024). 感知機器人威脅對職場物化的影響.心理學報, 56(2), 210-225.
  • 魏心妮, 喻豐*, 彭凱平*, 鍾年. (2023). 心理豐富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心理學報, 55(8), 1330-1343.
  • 許麗穎, 喻豐*, 彭凱平. (2022). 算法歧視比人類歧視引起更少道德懲罰欲. 心理學報,54(9), 1076-1092.
  • 胡小勇, 李穆峯, 王笛新, 喻豐*. (2024). 人工智能決策的道德缺失效應及其機制. In press at 科學通報.
  • 喻豐, 許麗穎, 韓婷婷, 彭凱平, 劉知遠, 胡曉萌*. (2020). 道德節律:基於新浪微博的道德動機每分變化.科學通報, 65(19),2055-2061.
  • 許麗穎, 喻豐*. (2020).機器人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科學通報, 65(6),496-510.
  • 胡小勇, 楊沈龍, 鍾琪, 喻豐*, 陳紅*. (2018). 健康與階層的關係: “社會—心理—生理”機制. 科學通報, 64(2), 194-205.
  • 喻豐*, 彭凱平*. (2018). 文化從何而來.科學通報,63(1), 32-37.
  • 喻豐, 彭凱平*, 鄭先雋. (2015). 大數據背景下的中國心理學:心理學的學科體系重構及特徵.科學通報, 60(5-6), 520-533.
  • Wei, X., Yu, F.*, & Peng, K. (2024). Seeing is more than believing: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heat increases climate action. In press at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Xu, L., Zhang, Y., Yu, F.*, Ding, X., Wu, J. (2024). Folk belief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 In press 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
  • Hou, T., Ding, X.*, & Yu, F.* (2024). The moral behavior of ethics professors: A replication-extension in Chinese mainl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37(2), 396-427.
  • Rao, T., Yang, S., Yu, F.*, Xu, B., & Wei, J. (2022) Perception of class mobil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5(1), 88-102.
  • Yu, F., & Peng, K., & Hu, X.*. (2021). Knowledge is money: Financial value 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cultural capital. PsyCh Journal,10(1), 87-95.
  • Zhao, Y., Yu, F.*, Jing, B., Hu, X., Luo, A., & Peng, K. (2019). An analysis of well-being determinants at the city level in China Using Big Data.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143(3), 973-994.
  • Yu, F.*, Peng, T., Peng, K.*, Zheng, X., & Liu, Z. (2016). The semantic network model of creativity: Analysis of online social media data.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8(3), 268-274.
  • Tang, S., Yu. F.*, Han, J., Chen, S., & Shi, J. (2016). Taste moral, Taste good: The effects of moral logo and second language on product taste evaluation.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50, 152-156.
  • Yu, F.*, Peng, T., Peng, K.*, Tang, S., Chen, C. S., Qian, X., Sun, P., Han, T., & Chai, F. (2016). Cultural value shifting in pronouns us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7(2), 310-316. [2] 

喻豐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 國家社科基金(20CZX059)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501105)
3. 北京市社科基金(15ZXC020)
4. 中國博士後基金(2015M580112)
5. 國家社科重大子課題(19ZDA021、18ZDA307、17ZDA324)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20SK018、2020HW001、2022HW010) [2] 

喻豐獲獎情況

  •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
  • 陝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2018)
  • 科學中國人年度傑出青年科學家提名(2017)
  •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2014)
  • 教育部博士學術新人獎(2012)
  •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2013)、優秀博士後(2016)、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2014)、優秀畢業生(2014)
  • 武漢大學第十五屆“尊師愛學——我最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2022)
  • 武漢大學查全性教師1977獎教金(2022)
  • 武漢大學優秀網絡文章獎(2022)
  • 武漢大學傑出青年(教職工)(2023) [2] 

喻豐主要成就

2011年,喻豐與導師彭凱平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論文《實驗倫理學:研究、貢獻與挑戰》,將實驗方法用於倫理學研究並將其歸結為四個研究問題:人性善惡問題、文化是否會影響道德判斷、個人還是外部環境更能夠影響道德行為與道德判斷、道德判斷歸因於情緒還是理性。在論文中,喻豐與導師首次提出“實驗倫理學”這一概念及英文名稱Experimental Ethics,並獲第七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在該篇論文的奠基下,實驗倫理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學科領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