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喻育之

鎖定
喻育之(1889年12月31日—1993年3月14日),湖北黃陂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青少年時期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立志救國救民、革舊圖新。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他參與了搶佔楚望台、攻打總督府和陽夏保衞戰;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後,參與聲援五四運動;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擔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執行幹事,曾同毛澤東、惲代英、向警予等人共同工作。晚年定居武漢,1993年3月14日在漢口逝世。 [1] 
中文名
喻育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北黃陂
出生日期
1889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
1993年3月14日
職    業
民主革命家
主要成就
參加武昌起義
出生地
湖北省黃陂縣
代表作品
《我和孫中山先生八次會見的回憶》
《百歲自述》
《記陸軍測繪學堂》
《國共合作和國民參政會》

喻育之人物生平

喻育之老年時期的照片 喻育之老年時期的照片
喻育之(1889~1993),學名喻義,字英才,化名阮恆清,湖北黃陂人。早年入漢口私立官話簡字學校、北京江漢中學,受新文化、新思想薰陶,萌救國救民、革舊圖新之志。1909年,考入湖北陸軍測繪學堂。1910年,加入湖北共進會。曾參與發起測繪學堂學生剪辯運動。武昌起義爆發,與同學迅即響應,參與攻打湖廣總督署。陽夏戰爭,入敢死隊赴漢口歌生路、循禮門、大智門一帶作戰。1912年,任大元帥府參謀部測量局副科員,併入湖北法律專科學校學習。1916年,因反袁事泄,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私立日本大學,繼入孫中山與日人犬養毅合辦的政法學校習法律。在校期間,任講義編輯委員會編輯,湖北留日學生同鄉會評議長、會長。
1918年,因反對簽訂《中日軍事協定》被捕入獄,獲釋後歸國。在上海任中國留日學生救國團副團長,參與創辦《救國日報》,並任總經理,從事反帝、反軍閥的宣傳活動。後被推為全國學生理事會會長。1919年,參與聲援“五四”運動。1921年後,任粵軍許崇智部前敵總指揮部軍法處長、參議,興化、永安、泉州自治區財政處長職。曾編輯《軍人之友》。1924年任中國國民黨上海特別執行部幹事。後被孫中山委以鄂西革命軍總司令潘正道的駐滬聯絡員。1925年赴渝,創辦《重慶時報》,從事北伐宣傳。後歷任湖北省政府水利局長、湖北省財政廳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辛亥首義同志會常務理事等職。
解放前夕,任湖北省人民和平促進會常務幹事、武漢市民臨時救濟委員會漢口執行處秘書長等職,為武漢和平解放作了有益的貢獻。1949年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常委,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等職,常撰寫回憶文章。晚年定居武漢。1993年3月14日在漢口逝世。 [5] 

喻育之長壽秘訣

喻育之一生雖歷經坎坷,但卻活到了104歲。喻老之所以長壽,除了喜歡運動、控制飲食外,還愛廣泛結交良友,保持情緒樂觀。俗話説:“知足者常樂。”喻老認為不貪求、少雜念是延年益壽、健身強體的首要條件。
他一生不求名、不求利,凡事想得開睡得香。他常説:“我之所以長壽,首選在於無愧於心,不損人利己,不假公濟私,不取非分之財。於心無愧而自安。”他特別喜歡孩子,童心、壽心,心心相印。遇到週歲左右的孩子,他總要抱過來親親或合影留念。在生活裏,充滿樂觀精神,常稱自己是“老牛”。晚年時,他仍不失幽默風格。 [4] 
喻育之得享百歲高壽,將經驗之談總結為“長壽三字經”:夙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讀讀書,看看報;常笑笑,莫煩惱;勤為福,恆常要;忙到老,壽到老。 [6] 

喻育之人物著作

喻育之生平著有《記陸軍測繪學堂》,《我和孫中山先生八次會見的回憶》、《國共合作和國民參政會》、《百歲自述》等。 [5] 

喻育之書法題字

喻育之書法之《武昌首義烈士彭楚藩墓碑碑文》 喻育之書法之《武昌首義烈士彭楚藩墓碑碑文》 [2]
喻育之還是一位書法家,擅長書法,在許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題字,如湖北省著名風景名勝黃鶴樓“楚天極目”牌匾。 [3]  他還為武昌首義烈士彭楚藩題寫了墓碑碑文。 [2] 
喻育之題寫“楚天極目” 喻育之題寫“楚天極目”
喻育之題寫“楚天極目” 喻育之題寫“楚天極目” [3]

喻育之相關文物

此為1950年4月辛亥同志會整理委員會頒發給喻育之的辛亥首義同志會會員證,證面貼有喻頭像照,並附註其年齡、籍貫、編號等信息,由沈漢生於2004年捐贈。此件現收藏於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1] 
喻育之的辛亥首義同志會會員證 喻育之的辛亥首義同志會會員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