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喻友旺

鎖定
喻友旺,男,漢族,1962年出生,武漢市新洲區辛衝鎮 [2] 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漢市人大代表。現任中欣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  新八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1] 期致力於慈善事業。 [2]  先後當選為湖北省“首屆十大公益慈善之星”、感動荊楚十大新聞人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者 [2]  [8]  、改革開放三十年·影響湖北三十人時代傑出人物 [33]  、中國希望工程20週年傑出人物;榮獲中華慈善獎 [11] 名,被授予 [2]  市道德模範 [5]  [9]  及首屆湖北慈善獎 [12]  稱號 [2] 
中文名
喻友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武漢市新洲區辛衝鎮
出生日期
1962年2月
主要成就
湖北省首屆十大慈善之星 [6-7] 
職    務
中欣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 

喻友旺個人經歷

喻友旺的童年是在艱難中度過的。
1962年2月,他出生在武漢市新洲區辛衝鎮曲背湖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家有7兄妹,喻友旺排行老二。
因為家裏只有兩間破敗的土屋,人口又多,一到夏天就悶熱異常。從懂事的時候起,喻友旺夏天就基本沒在家裏睡過。每到晚上,他就拿張破席子,來到屋外席地而眠。一直到上高中時,在校住讀,露天睡覺的日子才告結束。
漫漫夏夜,蚊蟲叮咬得睡不着時,喻友旺常常數起天上的星星。
許多次,他正數着星星,一顆流星在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光亮。少年喻友旺心想,如果能做顆流星多好啊,儘管只是一閃而過,卻能發出光亮……
小時候,為了讓他讀完高中,6個兄妹只能棄學務農。那時候,一個饅頭只賣1分錢,他卻買不起。在學校,他每天吃從家裏帶的醃菜。
1978年高考,他以3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1979年7月,他到新洲曲背湖鑄造廠當了一名工人。1984年12月,他被調到辛衝鎮武裝部,先後任幹事、副部長。
從農民到工人再到國家幹部,在別人看起來已經是“步步高昇”了。但在1992年12月,喻友旺卻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辭職下海!
他先到一家建築隊做泥瓦工,因為肯吃苦,又愛動腦筋,不到一年就升任項目經理,可挫折也接踵而至。做項目經理一年半的時間,他一個項目也沒有談下,不但沒有賺到一分錢,反而借債近30萬元。
1995年,歷盡磨難的喻友旺賺了第一筆錢———5萬元。此後,他利用自己的真誠和在政府部門工作積累的管理經驗,洽談到一個又一個項目,打開了他的商海坦途。
1978年,喻友旺上高二。有一次,學校要收5毛錢。家中實在拿不出來,母親只好出去借,一連借了三家,最終沒有着落。
看着母親滿臉都是傷心和愧疚的表情,喻友旺禁不住失聲痛哭。那一刻,他在心底裏暗自發誓:等賺到錢了,一定不讓家鄉的孩子,為“5毛錢”而淚灑求學路!
正是學生時代這一誓言,讓喻友旺下海後,每賺到一筆錢,都要拿出一部分捐給貧困學子。
1997年9月,他聽鄉親們説,村裏有一個叫郭勁松的人,為了讓孩子上學,經常偷偷賣血。那一刻,喻友旺的心都痛了。
他當即來到郭家,當着眾人的面對郭勁松承諾:以後你孩子上學的費用全由我出。
就在從郭家回來的路上,喻友旺又聽人説,灣裏喻耀華的兩個孩子喻紅銀和喻旺明,讀書成績很好,但可能因為家裏困難要輟學。喻友旺知道喻耀華從小左腿殘廢,妻子身體不好,長年生病。他又來到喻耀華家:“再怎麼困難也不能讓孩子輟學,兩個孩子的學費我來出,一直到大學畢業。”
如今,喻紅銀大學已畢業,喻旺明正在上大學,姐弟倆這些年近6萬元學費,都是喻友旺支付的。
2003年,喻友旺從本報上看到數十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不能上大學的名單,他帶上3萬元現金來到報社,一下子接下了10名學生對口幫扶。這一年,喻友旺拿出近20萬元,資助了40名貧困大學生。
2004年,本報等媒體再次發起“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喻友旺在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通過媒體又與41名貧困大學生結成對子,共捐資20多萬元。
2005年,喻友旺捐30多萬助寒門學子。
2005年,他又捐出50萬元,資助100多名大學生……
每每談及此,一種自豪寫在喻友旺臉上,他説:“一想到這麼多貧困學生,因為我的幫助而沒有放棄學業,我備感欣慰。”
看到他人遇上困難,給一些錢幫助不就得了?喻友旺沒有這樣理解愛心行動。對貧困學子,他不僅給予他們物質資助,更給予了他們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讓他們把感恩之心傳遞下去。
喻友旺有一份精心準備的講稿,標題是“貧窮改變人生”。他把自己的經歷與人生感悟寫在講稿裏,到受助學子座談的時候,就跟他們講下面這些道理———
“貧窮是一盞燈,它會照亮一個人的艱辛創業路。困難對於智者來説是一筆財富,不要把貧窮當包袱,不要害怕貧窮,要把貧窮當動力,堅定改變貧窮的信念和毅力,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慈善是一面旗,它對改善貧苦和困難羣體的生存狀況,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社會凝聚力,增進中華民族的團結與融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感恩是一種德,激勵我真誠回報社會。我走到今天,能取得成功,有不少人對我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和支持,這些人都有恩於我,人要學會感恩,尤其是那些直接受益的人。感恩是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這種價值在整個社會中體現出來,並傳承下去是每個人的責任。”
武漢理工大學的受助學子周金,上學後刻苦學習,省吃儉用,成績總是排在全年級第一,並於2006年考上了研究生。學校每次組織捐助活動,她總是帶頭捐出30元、50元,在學校引起很大反響。
大學生薑武雲是喻友旺2002年資助的對象之一。兩年後,當她獲得了獎學金時,她先後捐助了50元、100元給剛進大學的貧困新生。在一次“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中,她揣着勤工儉學的50元錢,“要把這些捐給更窮的弟弟妹妹……”
看着這些孩子,喻友旺欣慰地笑了。“我希望每一個人時刻有這種感恩的心態,我並不希望受過我幫助的貧困生回報我,也不是指單純的回報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將感恩的心轉化為一種愛心,去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
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來看,喻友旺的助學之舉只是一滴水;但在喻友旺身體力行的感召下,漸漸地有了“第二滴水”、“第三滴水”……
這正是喻友旺所期望的。
新八建設集團如今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集體。該集團提出了一個響噹噹的口號———“爭做中國最有愛心的建築企業”!
2005年,新八集團專門召開了一次特殊的股東大會,股東和項目經理們當場為貧困學子認捐170餘萬元。
2006年,該公司又召開了一次股東大會,會議主題還是資助貧困大學生。會上,喻友旺首先站出來捐出了5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與會的100多位股東和部分普通員工踴躍捐款,部分股東雖因故未能出席,但他們不願錯過此次機會,紛紛委託他人代為認捐,共募集助學款190餘萬元。
從幾年前匿名捐助,到如今“拋頭露面”地資助,喻友旺堅守着一顆赤誠的愛心———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
一個夢想,縈繞兩千大學生 本報記者韋忠南陳世昌通訊員揭興旺 喻友旺的“流星情懷” 劉鵬
在浩淼無邊的時空座標裏,個人的生命只是一瞬間。
行走在這樣的“一瞬間”,喻友旺的選擇是:做一顆流星,盡最大的能量,劃一道光亮。
他的“流星情懷”,像一盞燈,點亮了500名貧困學子的求學路;他的“流星情懷”,像一把火,温暖着我們每一個人。
喻友旺不是一位富得有錢沒處花的大老闆。用他自己的話説,時至今日,他依舊只是一個項目經理,依舊要夾着包包,四處討價還價地洽談建築工程。
這位衣着樸素、言語樸實的中年漢子,倘若不捐出自己勤扒苦掙得來的570萬餘元,沒有誰會去指責他,他也不會有“暗室虧心”的自責。
但他捐了。5萬元、10萬元、50萬元……一次又一次,堅定,執着,鍥而不捨。
不求富豪榜上揚名立萬,但求慈善榜上留下印跡———在日趨多元化的時代,喻友旺的價值訴求,並不一定非要人人去效仿,但卻值得敬重,值得大張旗鼓地彰顯。
畢竟,一個社會,除了需要不斷充盈的物質外,也需要讓人感動的精神養素,就像喻友旺的“流星情懷”一樣。
如果説,“我有權利享有”,是對專制年代漠視個體利益的否定,是社會進步到以人為本時代的標誌;那麼,“我有義務奉獻”,則是高揚着的道德旗幟,引領着社會向着更為理性的時代邁進。

喻友旺獲得榮譽

2005年,當選湖北省、武漢市“首屆十大公益慈善之星”;
2005年,經《楚天都市報》票選,評為“2005感動荊楚十大新聞人物”;
2006年,被湖北省委統戰部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者”;
2000年至今,先後當選新洲區第二、第三屆政協常委;
2007年,當選武漢市政協委員;
2008年,被湖北省民政廳評為“2008年湖北省年度愛心慈善獎——最具愛心的十大慈善捐贈個人 [13]  經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的《楚天都市報》與荊楚網票選,獲評“改革開放30年,影響湖北30人 [27]  傑出人物 [33] 
2009年,獲評“中國希望工程20周年傑出人物” [10] 
2010年,獲評首屆“湖北慈善獎 [28]  十大慈善之星 [14] 
2011年,獲評首屆“武漢慈善獎十大慈善之星” [14] 
2011年,“喻友旺 [34]  獲得第六屆 [35]  中華慈善獎 [11] 
2012年,向武漢工程大學大學捐贈壹佰萬元; [32] 
2013年9月,被評為武漢鋼都中學名譽校長 [35] 
2014年,喻友旺在湖北大學設立“友旺獎助學金” [25-26] 
2014年,被評為第四屆武漢市道德模範 [30-31] 
2014年,獲得“希望工程突出貢獻獎” [29] 
2015年,設立湖北希望工程喻友旺愛心基金 [36] 
2015年,向中南政法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50萬元助學 [37]  ,用於資助貧困生 [2] 
2017年,作為新洲代表團成員之一,參與武漢市第十四屆人民大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24] 
2018年1月 [23]  ,作為武漢市及湖北省人大代表之一, [19]  參與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23] 
2018年5月18日,向湖北科技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設立“喻友旺勵志獎學金” [3]  用於資助該校品學兼優的貧困生 [2] 
2019年8月19日,走進潛江,親手將40萬元善款送到98名寒門學子手中 [22] 
2019年8月22日,走進來鳳一中,向100名貧困生捐贈30萬元 [22] 
2019年8月24日,積極參與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的“幫貧困大學生交學費暨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捐款叁拾萬元 [4] 
2020年初 [2]  疫情期間,喻友旺曾向蔡甸和隨縣等地捐贈了近20萬元,用於購買集裝箱和口罩等防疫物資。還曾冒險派出四五十人的工人,到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免費搶建隔離點 [20] 
2020年8月底,喻友旺向洪山高中捐款40萬元。9月初,又向潛江中學和廣華中學捐款50萬元,資助了100名貧困大學生 [20] 
2020年,向恩施建始縣八名貧困生每人捐款3000元愛心助學金 [20] 
2020年,向長陽土家族的40名貧困生每人捐款3000元愛心助學金 [21] 
2021年6月2日,向黃石的湖北理工學院捐助50萬元,資助125名困難學子每人4000元 [18] 
2021年8月28日,喻友旺通過“幫困境大學生交學費”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為100名今年考上大學的學子每人頒發了5000元助學金 [17] 
2021年9月28日,從武漢驅車400餘公里趕到十堰,向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捐款100萬元,用於資助該校困境大學 [16] 
2022年8月25日,中欣建設集團有限公司39歲的黨委書記喻方明和30歲的總經理喻星驅車9個多小時,來到湖北恩施州鶴峯縣,代表公司董事長喻友旺將30萬元現金髮放給鶴峯縣今年考上大學的10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15] 
2023年,當選首屆湖北慈善獎,荊楚慈善楷模。 [19] 

喻友旺人物評價

喻友旺同志是湖北省著名的慈善家 [39] 自1993年進行慈善事業 [2]  ,31年來,累計捐款7000多萬元,資助寒門學子1.7萬人。(湖北日報評) [38] 
喻友旺同志的步履從未停歇,他的慈善之路還會走得更遠,兼濟天下永遠是他始終不忘的初心。他堅信,當行善成為一種習慣,人世間才會成為一個最温暖的地方。(中欣建設集團) [3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