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單(拼音:dān,shàn,chá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長柄、兩角縛有石塊和繩索的古代狩獵工具,此義現不常用。用這種工具捕鳥獸,一般每次只能捕到一隻,所以“單”有“一個,單獨”的意思,引申指不復雜、少變化,由此又引申指只有一層的,以上音讀為dān。用於紀年用名“單閼”中,讀chán。用作姓氏,讀shàn。
中文名
拼    音
dān,chán,shàn
繁    體
部    首
丷(傳統歸十部)
五    筆
UJFJ
倉    頡
CWJ [3] 
鄭    碼
JJKE [3] 
筆    順
點、撇、豎、橫折、橫、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1232) [1] 
平水韻
上平十四寒(dān);下平一先(chán);上聲十六銑(shàn) [4] 
異    體
単、𠫹、𠦤
四角號碼
8050₆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5355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上下結構
總筆畫數
2+6
注音字母
ㄉㄢ、ㄔㄢˊ、ㄕㄢ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象形字。甲骨文(圖1-3)的“單”字像帶杈的木棍,在丫杈兩端和分杈處,各捆綁着石頭(一説中間部分是捆綁的繩索),以增加襲擊的力量,用來擊傷野獸,捕獵食物。這是最原始的狩獵工具,後來變成了戰鬥的武器。也有人認為,甲骨文的“單”字像一把捕鳥的拍子,上邊是網,下邊是手柄,指“捕鳥的工具”。由捕鳥工具演變成狩獵捕獲野獸的工具,由此又變成殺敵的武器。
圖4-6是金文的字形,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有的在中間的石頭下增添一橫,如圖5。小篆承接了金文的字形,並使之整齊化,上面改為兩個並排的“口”,中間部分統一作“田”字形,並由此發展為隸書(圖10-12)和楷書。在一些古代書法作品中,偶見將上面寫作兩個“厶”的。簡化字“單”源於草書,將上部寫作兩點。 [2]  [5] 
“單”是古代狩獵的工具。而用這種工具捕鳥獸一次往往只能捕到一隻,所以“單”字有“單獨”或“單一”之義。由於“單”指的是“一個”,“一個”就不復雜,因此把項目或種類少,內容不多,叫“簡單”“單調”“單純”。“一個”“少”,作用、力量就不強,所以“單”字還引申用為“薄”“薄弱”,如説“這個人長相很單薄’”。白居易《賣炭翁》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詩句,衣單就是衣裳單薄。有時例證不足,內容不夠分量也用單表示,如“文章的內容和例證都單了些”,“單了些”也就是“單薄了一些”。在“單袂皮棉”裏、“單衣”裏,單表示單層的意思。可以覆蓋東西的又單又薄的單子和記載事物的紙片,也用單表示,前者如“牀單”“被單”“褥單”“布單;後者如“清單”,指的是詳登有關項目的單子。 [18-19]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dān
形容詞
屬性詞,只有一個的(跟“”相對)。
single
荀子·正名》:“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單人;單葉單果單鍵;單親
屬性詞,只有一層的(衣服等)。
single
韓詩外傳》卷六:“齊君重茵而坐,吾君單茵而坐。”
朱德《寄語蜀中父老》詩:“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單衣;單褲
引申指衣物單薄。
thin
鍾嶸《〈詩品〉序》:“塞客衣單,孀閨淚盡。”

泛指衰弱;寡少。

唐·孟郊《秋懷》詩:“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田漢《關漢卿》第一場:“二奶奶家人手單,託他照料些家事。”
單薄
項目或種類少;不復雜。
simple

簡單;單純;單調
屬性詞,奇數的。(1、3、5、7等,跟“雙”相對)。
odd

單數;單號;單日
名詞
分項記載事、物的紙片或票證。
bill;list;
ticket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聽訟》:“不若令自逐一披覽案卷,切不要案吏具單。”
名單;傳單;清單;賬單;貨單
單層的布或衣物。
sheet

被單;牀單;褥單
僧人坐禪、禮佛之具。

宋·李昴英《送鑑師往靈洲寺》詩:“孤島一燈開佛屋,長身七尺佔僧單。”

量詞
用於籤合同的生意。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自從行出這個法子之後,户部裏卻多了一單大買賣。”

動詞
輪番更休。

《詩經·大雅·公劉》:“其軍三單。”
《尚書·洛誥》:“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

通“”。盡,竭盡。

漢·桓寬《鹽鐵論·通有》:“日給月單,朝歌暮戚。”

副詞
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
only
艾蕪《端陽節》七:“你又來了,人家上街單為看戲麼?”

連詞
置於兩個不同的數位之間,表示較大的數位後有較小的數位。用同“”。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我活了一百單五歲,古往今來,普天地下,誰有似我的?”

chán
動詞
環繞。

漢書·揚雄傳上》:“崇崇圜丘,隆隱天兮,登降峛崺,單埢垣兮。”顏師古注:“單,周也。”

非語素字
見例詞。


Shàn
名詞
單縣,地名,在山東省。



姓氏用字。



dǎn
形容詞
通“”。 誠信,敦厚。

《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宋·葉適《夫人王氏墓誌銘》:“益培後昆,尚單厥心。”

zhàn
動詞
通“”。進行戰鬥。

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夫茲,以單則朕,以守則固。”
按:今本《老子》作“以戰則勝”。

chǎn
形容詞
通“”。 舒緩的樣子。

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單而善謀。”
按:今本《老子》作“繟然而善謀”。

dàn
動詞
通“”。 畏懼。

荀子·宥坐》:“若不可,廢不能以單之。”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上】【吅部】都寒切(dān)
大也。從吅、﹝⿱田十﹞,吅亦聲。闕。
〖註釋〗徐鍇《説文解字系傳》:“言大則吅,吅即喧也。”﹝⿱田十﹞:鈕樹玉《校録》:“《説文》無﹝⿱田十﹞,故云闕也。” [9] 

説文解字注

【卷二上】【吅部】
“大也”注:當為大言也,淺人刪言字,如誣加言也。淺人亦刪言字。《爾雅》《廣雅》説大皆無單,引伸為雙之反對。《大雅》:其軍三單。毛雲:三單,相襲也。鄭雲:丁夫適滿三軍之數,無羨卒也。
“從吅、﹝⿱田十﹞”注:大言故從吅。
“吅亦聲”注:都寒切。十四部。
“闕”注:當雲⿱田十闕。謂⿱田十形未聞也。 [10] 

廣韻

都寒切,平寒端 ‖單聲元1部
單,單復也。又大也。亦虜姓,可單氏後改為單氏。都寒切,又常演切。十。
【校釋】可單氏:《魏書·官氏志》改為單氏者有“阿單氏”和“渴單氏”,“可單氏”蓋當為“阿單氏”。
市連切,平仙常 ‖單聲元1部
單,單于。又丹、善二音。
常演切,上獮常 ‖單聲元1部
單,單父,縣名。亦姓,出周卿士單襄公之後。又丹、禪二音。
時戰切,去線常 ‖單聲元1部
單,單父縣。亦姓。 [11]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單;部外筆畫:9
(dān)《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並音丹。《説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為社事單出裏。《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注:單,周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又《廣韻》:單復也。《正字通》:單者,復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又《玉篇》:一也,只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為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傳》:家傳單寒。
又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為單氏。
(tán)又《集韻》:唐幹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chán)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並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shàn)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並音善。《玉篇》:大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注: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注:單音善,單姓,次名。
又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注:單音善。
(chǎn)又《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注:。
(dǎn)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並音狚。《集韻》:本作亶,多谷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又《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史記·曆書》:端蒙單閼二年。注:單閼,一作亶安。
(dàn)又《集韻》徒案切,音憚。與𢠸同,𢠸狐,邑名。
(zhàn)又《集韻》《正韻》並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shàn)又《集韻》《韻會》並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
亦姓。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5355;下:U+55AE) 字形對比(上:U+5355;下:U+55AE)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上小下大,左右平衡。點、撇分列豎中線左右,撇略高。❸“曰”居橫中線上方,❷上寬下窄;長橫兩端都超出上部;中間豎筆在豎中線。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15]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參考資料:漢典 [16]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字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五寒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都寒切
tɑn
平聲
下平二仙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市連切
ʑjæn
上聲
二十八獮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常演切
ʑjæn
去聲
三十三線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時戰切
ʑjæ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五寒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多寒切
tɑn

平聲
上平二十五寒
開口呼
一等
全濁
唐幹切
dɑn

平聲
下平二𠑗(仙)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時連切
ʥiæn

上聲
二十四緩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黨旱切
tɑn

上聲
二十八𤣗(獮)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齒善切
ʨʰiæn

上聲
二十八𤣗(獮)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上演切
ʥiæn

去聲
二十九換
開口呼
一等
全濁
徒案切
dɑn

去聲
三十三線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之膳切
ʨiæn

去聲
三十三線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時戰切
ʥiæn
中原音韻

陰平
寒山

開口呼

全清

tan

去聲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ʂi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寒山





多闡切



平聲
先天





他然切



去聲
先天





繩戰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刪


全清
都艱切
tan

平聲
十一先


全濁
呈延切
dʒ‘ien

上聲
十產


全清
多簡切
tan

上聲
十一銑


全濁
上演切
ʒien

去聲
十一霰


全清
之膳切
tʃien

去聲
十一霰


全濁
時載切
ʒie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參考資料:漢典 [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a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æ̃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æ̃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a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a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æ̃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iæ̃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æ̃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ᴇ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a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a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æ̃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a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a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an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tan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an
55
陰平
文讀
tũã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aŋ
33
陰平
文讀
tũã
33
陰平
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a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uɪŋ
54
平聲
文讀
tuɪŋ
21
上聲
白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1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4]
  • 4.    平水韻 十四寒  .搜韻[引用日期2019-06-23]
  • 5.    顏煦之編著.一字一世界 CDEF[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84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17-418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0;253;1133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2[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705-706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4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49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21;138;292;409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28-129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60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6]
  • 15.    田其湜編.六體書法大字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7:376-377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3]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28
  • 18.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49-50
  • 19.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532-53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