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單座苣苔

鎖定
單座苣苔(Hemiboea ovalifolia (W. T. Wang) A. Weber & Mich. Möller)是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高20-40釐米,被褐色長柔毛。葉具短或長柄;葉片草質,兩側稍不對稱,卵形,長5-25.5釐米,寬2.5-17釐米。聚傘花序生於莖上部葉腋,有長梗,有5-12花,2-3回分枝,節膨大。蒴果線形,長約1.5釐米,粗3毫米,被短柔毛。種子長約0.4毫米。花期10月。 [1] 
分佈於中國廣西(那坡、靖西和環江三縣)、貴州(荔波)和雲南。生長於海拔1100米得石灰山山坡林下。 [1-3] 
單座苣苔為石灰岩地區特有植物,對研究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統演化具有科學價值。 [4]  為良好的庭園林蔭觀賞植物,可作為室內盆景花卉栽培。 [3-4]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單座苣苔
拉丁學名
Hemiboea ovalifolia (W. T. Wang) A. Weber & Mich. Möll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7] 
苦苣苔科
半蒴苣苔屬
單座苣苔
命名者及年代
W. T. Wang,1983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近危(IUCN標準)

單座苣苔形態特徵

單座苣苔
單座苣苔(6張)
多年生草本。莖高20-40釐米,被褐色長柔毛。葉具短或長柄;葉片草質,兩側稍不對稱,卵形,長5-25.5釐米,寬2.5-17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斜圓形,邊緣有淺波狀小鈍齒,兩面被貼伏短柔毛,下面脈上及邊緣有密的柔毛,側脈每側5-10條,與中脈成鈍角或直角展出,在近邊緣時向上彎曲;葉柄長0.3-7釐米,被與莖相同的毛。 [8] 
聚傘花序生於莖上部葉腋,有長梗,有5-12花,2-3回分枝,節膨大;花序梗長7.5-12.5釐米,被褐色腺毛;花梗長5-6毫米,被短柔毛。花萼裂片長9-10毫米,寬1.5-2毫米,頂端微鈍,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有3-5條脈。花冠白色,帶黃綠色,長約3.6釐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無毛;筒長約2.7釐米,口部直徑1.5釐米,基部直徑5毫米,下面稍膨脹;上唇長2.8毫米,寬2.9釐米,2裂,裂片斜正三角形,頂端圓形,下唇長10毫米,寬12毫米,3淺裂,中裂片寬卵形,側裂片斜三角形。雄蕊無毛,花絲着生於距花冠基部1.4釐米處,長1.4釐米,花葯長3.5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側生2枚着生於距花冠基部6毫米處,長9-10毫米,頂端稍變寬,中央1枚小,着生於距花冠基部7毫米處,長1.5毫米。花盤高約1毫米,邊緣波狀。雌蕊長約2.5釐米,子房長約8毫米,寬1毫米,疏被短柔毛,花柱長16毫米,下部疏被短柔毛,柱頭小。蒴果線形,長約1.5釐米,粗3毫米,被短柔毛。種子長約0.4毫米。花期10月。 [1] 

單座苣苔近種區別

該種與紫葉單座苣苔Metabriggsia purpureotincta W. T. Wang)的區別為後者葉背面紫色,側脈與中脈約成450角伸出;聚傘花序生於莖頂部葉腋。 [3] 

單座苣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米得石灰山山坡林下。 [1]  該種為喜陰植物,生長較迅速,為良好的庭園林蔭觀賞植物,其生態適應性較強,能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在環境潮濕的石灰岩山地鬱閉度較高的林下生長良好。 [3]  在雲南省生長於麻栗坡縣天保鎮中越邊境石灰岩山常綠闊葉林下的巖面薄層土上或石縫中,海拔1000-1100米。伴生植物主要有蛇根草屬Ophiorrhiza Linn.)、毛腺萼木Mycetia hirta Hutchins.)、滇赤才Aphania rubra (Roxb.) Radlk.)、磨芋屬Amorphophallus Blume)、獅子尾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羅傘屬Brassaiopsis Decne. Planch.)、崖爬藤屬Tetrastigma Planch.)以及一些喜陰的蕨類植物等。 [2] 

單座苣苔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西(那坡、靖西和環江三縣)、貴州(荔波)和雲南(麻栗坡縣天保鎮北緯22°58′20″,東經104°51′16″)。該居羣位於中越邊境線帶的雷區,與之一線之隔的越南境內為同類型的石灰岩山,因此推測該種在越南也有分佈。 [1]  [3]  [2] 

單座苣苔主要價值

單座苣苔為石灰岩地區特有植物,對研究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統演化具有科學價值。 [4]  為良好的庭園林蔭觀賞植物,可作為室內盆景花卉栽培。 [3]  [4] 

單座苣苔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