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單刀赴會

(漢語成語)

鎖定
單刀赴會(拼音:dān dāo fù hu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1] 
單刀赴會(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單刀赴會
拼    音
dān dāo fù huì
近義詞
大智大勇、孤軍深入
反義詞
羣策羣力
出    處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注音字母
ㄉㄢ ㄉㄠ ㄈㄨˋ ㄏㄨㄟ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單刀赴會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單刀赴會”。 [1] 

單刀赴會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荊州原是劉備的宗族劉表的領地,劉備投靠劉表後,劉表將彈丸之地新野讓給劉備駐軍。這時,已當了劉備軍師的諸葛亮勸説劉備奪取荊州,作為日後振興漢室的基地。劉備不忍同宗相傾,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不久之後,劉表病重,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就把劉備請來託孤。並告訴劉備,必要時他可代為荊州之主。不料劉表的兒子劉琮在曹軍殺來時,竟投降了曹軍,把荊州獻給了曹操。 [1] 
赤壁一戰曹操戰敗,孫權把荊州奪了過來,並暫借給劉備作為今後發展勢力的基地,約定等劉備取得了益州後,就把荊州還給東吳。誰知劉備攻取了益州後,根本就沒打算歸還荊州,孫權便向劉備索要長沙、零陵、桂陽諸郡,劉備又以各種藉口百般推託。孫權一看索要無望,便派大將呂蒙率兵進攻這些地方。劉備獲悉後也派關羽守衞。
關羽是個有勇有謀、萬夫莫敵的勇將,東吳不想與他交戰,便讓駐守在益陽的魯肅邀請關羽來談判,並規定雙方的兵馬均駐紮在百步之外,關羽只能一個人前去赴會。其實,東吳是想借機殺掉關羽。 [1] 
結果在宴會上,雙方言語不和,不歡而散。由於懼怕關羽的勇力,東吳早已埋伏好了的刀斧手始終沒敢動手,只好又放關羽回去。之後,還是劉備做出了一些讓步,東吳方才罷兵。 [1] 

單刀赴會成語寓意

關羽在明知對方想要置自己於死地的情況下,還敢單刀赴會,其膽識和謀略令後人折服傳誦至今。單刀赴會並不簡簡單單的是將自己以身犯險,而是對於全局有着充足的瞭解,對於各方突發情況有了相對考量後做出的決定。單刀赴會的人,一方面要有過人的勇氣,才敢於單刀赴會;另一方面要有超羣的戰略智慧,才能想到單刀赴會;最重要的是要有絕對的實力,這樣在單刀赴會之時,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局面。想要單刀赴會,勇氣、智慧和實力缺一不可。單刀赴會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背後卻需要過硬的素質。 [2] 

單刀赴會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單刀赴會”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吾來日獨駕小舟,只用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 [3]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吳八公子見了,放下面皮,氣忿忿的像關雲長單刀赴會,一把交椅,朝外而坐,狠僕侍立於傍。” [4] 
老舍《四世同堂》:“我不是關公,不想唱《單刀會》,況且,關公若生在今天,也準保不敢單刀赴會。”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