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義生

鎖定
喬義生(1883—1956),山西臨汾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1906年奉孫中山命在國內宣傳革命。1911年山西光復後,代表山西赴南京,助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仍奉孫中山命奔走北方各省。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荊沙關監督。1936年後歷任財政部鎮江關監督、廈門關監督。1942年8月任國民政府委員。1943年10月聘為國民政府顧問。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去台灣,續任台灣當局 “國大代表”,並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委員。1956年4月7日在台北病逝。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喬義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56年
出生地
山西臨汾
喬義生(1882-1956),字宜齋(喬本姓張,因過繼給姑家,遂易姓),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喬義生赴英國倫敦醫學院留學,受業於康德黎、孟森兩位醫學博士。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9月30日,孫中山因宣傳鼓動革命,被香港英國當局下令驅逐出境,孫遊歷美洲後抵達英國時,清朝總理各事國務衙門密令各駐外使節,相機緝拿孫中山,孫沿途行蹤均受偵視。孫中山曾於香港醫科大學習醫,康德黎、孟森亦其老師,所以孫到英國後即造訪康宅。一次,康德黎宴請孫中山,約喬義生作陪,從此,喬與孫中山結識,過從漸密,後由孫中山介紹加入興中會。10月11日,孫中山被清政府駐英使館綁架,囚於使館中,清公使龔照璦定租一船,欲把孫釘在一木箱內,解送回國處死。後孫通過英籍清潔工人柯爾把消息傳給康、孟,彼又告知喬義生,共商營救之策。為了防止使館將孫押解上船回國,康、孟決定僱用私人偵探在使館周圍巡視,以防不測,但苦於偵探不識孫面目,乃就商於喬義生,請喬陪同偵探巡視。喬滿口應諾,不分晝夜與偵探在使館四周巡視。期間,英國報紙報道了孫中山被囚消息,英政府與中國使館交涉,使孫終於在10月23日獲釋。此即中山"倫敦蒙難"之始末。此後,孫中山大名舉世皆知,而喬義生也初為中國民主革命出力。
翌年,孫中山前往法國巴黎,法國陸軍部長表示,願以法國在東方之勢力協助中國革命成功。一面電令駐天津、上海、漢口、廣州灣及安南等處法軍,隨時保護中國革命黨工作人員。又敦請孫在法國駐紮之各營中,派革命黨人長期留駐,以便協同該地軍官辦理黨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孫中山自歐返日,即委派廖仲愷自駐天津,失葆康駐上海,喬義生駐武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喬義生同吳昆、劉家運二同志暨軍方同志季雨霖、江亞蘭、蔡濟民、劉玉堂等開始發動工作。當時,喬名義上是黎元洪醫官,但在軍中創辦演講會,分發各種書籍,如《猛回頭》、《亡國新法》、《警世鐘》、《中國魂》等,同時組織日知新會,內附設留日預備學校,藉此遮蓋耳目以防漢奸偵探。該會以聯絡各界同志為目的,每週星期日午後聚會,除演講外,備有同盟會等各種雜誌,喬義生兼任該會義務英文、算術教授,學生有四五十人。
夏,喬義生接孫中山來信,囑招待前來"調查長江之革命工作"的法國駐津武官陸軍少將歐極樂。武漢革命黨人在對聖會開大會歡迎,喬為歐極樂翻譯講演詞,並陪同前往長沙、沙市,聽取了兩地革命黨的工作彙報。後又返漢口轉赴南昌、九江,繼往寧、滬,在滬結識法國巡捕房總巡捕馬勒特。轉輾福州、廈門後,返回上海,歐極樂即返津,喬擬返漢。這時,喬義生突然接到劉家運信,説千萬不可回漢,最好逃往國外,因張之洞已奉有北京政府上諭拿你,因你勾通洋人,私運軍火,圖謀不軌,煽惑軍隊等情,令各地方官嚴緝究辦,就地正法,並懸賞白銀5000兩"。喬義生於是致函孫中山,報告了歐極樂長江一行之經過,並請示赴港。孫復示其來日本相會,喬遂與何恢禹聯抉赴日,在船中得遇于右任。到東京後,接到歐極樂電報,説此次南遊已被中國政府偵知,一切信件被同行廚役王氏盜實與中國政府。又有兩湖總督張之洞電報奏摺。喬某與法人在長江各處之行為,細細敍述,於是北京政府電令中國駐巴黎公使劉某,向法國政府交涉,法政府迫不得已,將歐極樂調往安南服務。喬抵東京不久,孫中山即來共同籌謀國內起義。孫中山想讓喬義生返回武漢,後聞劉家運、胡瑛兩人被捕下獄,喬不得成行。又欲讓喬義生到津接替廖仲愷,聞歐極樂電信,亦罷。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2月2日,民報社舉行《民報》創刊週年紀念會,於神田區內之錦輝館召開,為自有留學生以後第一次大型的集會,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會後,孫中山召喬至寓所,讓喬義生次日早晨到橫濱,搭船到香港。孫取出一張英文對外宣言書,要喬照抄一份,又交給喬黨旗一面,同時交代他起義時,如佔領一處,即作軍旗。孫中山非常謹慎,告訴喬義生"此旗不可放在轄內,以防海關檢查,上岸時,可將衣服包於其內,提在手中,如海關檢查,他只注意包袱中之衣服,決不致理會這包揪。"喬遂化名向大昌,與廖仲愷、李思唐、謝良牧、方漢城、方次石、方瑞團等返國,策動華南起義。
船經上海,喬、廖往訪孫中山友人、上海法租界工部局主任摩勒。抵香港時,胡漢民、汪兆銘等迎接。三日後轉赴汕頭。在東京孫中山曾囑喬廣東省東北事,有許雪揪同志籌備一切,到後又可與之接洽,妥為辦理。"至香港時,許派來代表吳金標與喬等聯繫。喬等抵汕頭正值除夕,次日抵孚陽居許雪揪宅,當夜商議舉事步驟,議決由喬擔任中路指揮,由饒平之高阪深山中小村,招聚各派同志2000名發難,先佔饒平縣城,再由饒平佔潮州。左翼則擔任黃岡方面起義,先佔汕頭,並請許雪揪等先潛入潮州,俟喬軍將近潮州時即行響應,汕頭方面,一旦義軍到達,即速電台灣押解所購日本軍火來汕。由大本營高等顧問池亨吉押解。翌日,喬率部屬赴潮州至高阪鄉間,與當地同志議定次日午時祭關公起事。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18日,喬率眾人在關公供案前宣誓驅逐韃虜,恢復中原,會師武漢,建設民國,一心一德,同心合力,如有違背,天神共鑑。"是日下午,喬率200餘人(大多無武器,除農具外,赤手空拳)進發饒平,深夜衝入城內,直奔縣衙門,殺死縣官滿人扎拉豐阿。次日,出安民告示。第四日,潮州來人,説道台衙門已派兩營清兵前來鎮壓,喬即下令將所帶來軍用票,全數分給大家,暫行匿避。喬等6人化裝,趁着夜色出逃。5日之後,始抵漳州,再僱帆船折返香港,報告一切。在香港乃知此次失敗,另有原因,“蓋潮州方面因久候吾人不到,即放火數處,不幸人數過少,被清兵捉去7人,後聞均被斬首。黃岡為吾軍佔領7日,入城時,由方漢城、陳芸生等領導,先殺都司隆恩及僚屬數人,黃岡舉義人數約400餘人,不敢分兵攻汕頭,後因派來清兵過多,遂告失敗。”黃岡佔領較饒平先兩日,前因湖州清吏出兵,並非打饒平,目的實在黃岡,所以情報不準確導致了起義的失敗。後清政府派廣州水師提督李準帶兵駐紮汕頭,喬聞訊由香港乘船,易名為高橋德太郎,返回汕頭,與日人宣野住在日本人所開之幸阪旅館,並往李準水師營內觀察,後見元起義時機,乃決定暫返香港。在返港船中,見潮州道台丁寶掛(後山西巡撫)往省稟報起義事件,稱已出重賞嚴厲拿辦。
喬義生在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也十分關注故鄉的革命情況。喬義生在辛亥革命前,曾秘密往來山西,策劃起義事宜,並在山西大學堂英文系任職。太原起義後,任軍政府外交部長,代表山西赴南京,襄贊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喬被派任荊州、廈門等處海關監督。抗日戰爭期間,由廈門海關監督任上赴重慶,選任國府委員。1948年,喬任"行憲國大"代表,1949年到台灣,兼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後因胃病於1956年4月7日下午逝於台北,時年74歲,葬於台北天主教公墓,苗培成為之撰《喬宜齋先生墓表》。 [2] 
參考資料
  • 1.    餘克禮,朱顯龍主編;張民憲,高景軒,彭付芝副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 • 下: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787
  • 2.    邵玉義.臨汾歷代人物: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191-195
  • 3.    餘齊昭編著. 孫中山文史圖片考釋[M]. 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99.09.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