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治·安太爾

鎖定
喬治·安太爾,1900年7月8日出生於新澤西州特倫頓, 德裔美國作曲家。
喬治·安太爾,其早期作品顯露了爵士音樂的影響。其配有鍾鈴、自動鋼琴、汽車喇叭以及飛機螺旋槳音響的《機械芭蕾》音樂在紐約、巴黎引起了轟動與非難。其他作品有歌劇《橫渡大西洋》(1930)等。 [1] 
中文名
喬治·安太爾
外文名
George Antheil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新澤西州特倫頓
出生日期
1900年7月8日
逝世日期
1959年
職    業
作曲家
代表作品
《機器的舞蹈》
《橫渡大西洋》
性    別

喬治·安太爾演藝經歷

喬治·安太爾 喬治·安太爾
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後進費城柯蒂斯學院學習音樂理論及作曲,1920年在康斯坦汀·馮·斯特恩伯格(Constantin von Sternberg, 1852-1924)和厄尼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1880-1959)指導下學習作曲。二十年代初,安太爾以鋼琴家的身份開始了他巡迴全歐的音樂會演出。由於其無窮盡的體力與過人的毅力而受到矚目,頗獲成功。但於1922年放棄鋼琴家的理想,定居巴黎從事作曲,併到德國留學。他很快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頂尖的先鋒派作曲家。其創作風格轉向激進,常常使用不協和音。他把爵士音樂旋律和機器聲融合於交響樂中,引起了當時音樂界人士的驚異。於1922年創作的《第二鋼琴奏鳴曲“飛機”》 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因其先鋒性在歐洲引起轟動。1924年,這位先鋒派青年作曲家為立體派畫家費爾南德·萊謝爾製作的實驗電影《機器的舞蹈》Ballet Mécanique 作曲。《機器的舞蹈》是一部表現物體和齒輪舞蹈的無聲影片,他運用鋼琴、飛機螺旋槳的聲音、電鐘等音響組成音樂,頗有創新精神,引起了當時音樂界的騷動(但在他以後的電影配樂當中,就一直遵循傳統的風格)。他驕傲地回憶説:“一堆人聽到這曲子時,因為其強烈的衝擊而站立不穩。”。
雖然這個作品在巴黎首演之際引發震撼,但是在1927年的卡內基首演時遭到徹底的失敗。這個作品揭示了安太爾風格的轉折點:有着緊密的結構、喧囂而誇大的舞台作風,現今已常常被作為音樂會演奏的節目而非單純的舞曲。1926年,他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創作了一些作品,主要從事室內樂的創作。1927-1928年發表的歌劇《橫渡大西洋》諷刺了美國政治。1930年任柏木市劇團副音樂指導,1933年返回美國後,為好萊塢創作電影音樂,變得較為保守,並繼續他的鋼琴演奏。1935年起,在派拉蒙和哥倫比亞等影片公司任電影作曲。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穢新聞》(1935)。由於長時間參與電影配樂,以及對貝多芬、馬勒等交響曲的重新審視,還以旋律生命力與強烈和絃為主的安太爾從三十年代中期開始轉變風格,而接續而來的作品也為他帶來了一批新的聽眾。四十年代後期的作品採用古典曲式,吸取了美國民歌、爵士樂和進行曲的因素,跟隨科普蘭、哈里斯的腳步,他也開始運用民歌素材進行創作。1936年,安太爾定居洛杉磯,開始其著述生涯,並於 1945年發表自傳《音樂的不肖子》Bad Boy of Music,一時成為暢銷書。五十年代,安太爾再度回到歌劇領域,創作了有名的《伏爾波恩》Volpone。1959年2月12日,安太爾卒於紐約。
沒有一個當代美國作曲家敢誇耀其生涯比安太爾更多姿多彩。身為二十世紀首先獲得國際矚目的美國作曲家之一,安太爾致力經營一個多面向的音樂事業,不過對當時的其他同行來説,他所跨足的領域實在是廣得嚇人。他支持作曲領域要與更能賺錢的電影配樂有所結合、在報章雜誌上撰寫專欄文章,主題從戰爭預言到內分泌犯罪學(探討人的內分泌腺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設計一個集結愛情忠告的專欄、寫一個充滿娛樂性質的、羞恥地利用他人名字以自抬身價的自傳《音樂的不肖子》、發明一個用廣播控制的魚雷、甚至是聽眾難以忍受他那些花俏而令人神經緊張的打擊樂式的鋼琴作品,在音樂演奏會中途離開音樂廳之際,將音樂廳的所有大門關閉,並在鋼琴上擺着一支槍……。

喬治·安太爾主要作品

喬治·安太爾鋼琴奏鳴曲

“飛機”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
《第二鋼琴奏鳴曲“飛機》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作於1921年。這部複合節奏及無調性的作品是安太爾“花俏而令人神經緊張的打擊樂式的鋼琴作品”之一,因其先鋒性在當時的歐洲引起轟動。

喬治·安太爾兩個樂章

第一樂章,儘可能快的演奏 To Be Played As Fast As Possible
第二樂章,中速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
參考資料
  • 1.    (美)畢奇著,莎士比亞書店,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01,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