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治·傑生

鎖定
喬治·延森(1866年一1935年)是鐵匠的兒子,1866年出生在哥本哈根以北的Raadvad,在這裏度過他的快樂童年。延森於1935年去世。去世時,紐約的Herald Tribune把他稱作“三百年內最偉大的銀匠”。
中文名
喬治·傑生
外文名
Georg Jensen
出生日期
1866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畢業院校
皇家美術學院
職    業
銀匠
出生地
哥本哈根以北的Raadvad
代表作品
《收穫者》

喬治·傑生創始人

Georg jensen Georg jensen
延森14歲開始金匠學徒生涯,工作之餘學習雕塑,想成為雕塑家。學徒師滿後,延森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雕塑,1892年畢業。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收穫者》在皇家瓷器廠總部。1900年,延森得到美術學院的獎學金,開始為期4年的意大利和法國遊學。四年的遊歷和學習,使延森的設計和製作理念有了突破和創新,決心將銀器的藝術性應用到日常用品。1904年,他回國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銀器製作工坊。他遵循實用性和美感兼具的設計理念,把丹麥傳統裝飾藝術元素和新的製作工藝和設計結合,給古老銀器以新的活力。

喬治·傑生榮譽成就

延森的設計很快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1910年和1935年獲得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金獎、1915年獲舊金山萬國博覽會金獎、1925年獲得巴黎萬國博覽會金獎、1929年獲得巴塞羅那萬國博覽會金獎。1918年和1924年,傑生的飾品先後被封為瑞典和丹麥王室御用飾品。Jensen去世後,工坊堅持他的設計思想和風格經營至今,使Georg Jensen成為歐洲以設計高雅著稱的銀器頂級品牌。
Georg Jensen銀器製造廠已經擁有94年的歷史,是由丹麥銀匠Georg Jensen1904年在哥本哈根創建的。他生於1866年,父親是Raadvad刀具製造廠的一名磨工,這座工廠坐落在風景美麗的哥本哈根郊區。該工廠周圍的樹林誘發了這個年輕人對世界的美好想象,對他以後的藝術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6年當他60歲的時候,他回憶了快樂童年生活中的這片樹林:Raadvad是人間的天堂,是一片最可愛的樹林,有神奇的橡樹和山毛櫸,還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裏的水分成兩支流過遠方低處的草地和灌木叢。那裏在日落後總聚着大羣的牛,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它們的哞哞叫聲……
少年的Jensen在Raadvad刀具廠當學徒,很快人們就發現他應該去從事更有藝術性的職業。於是他給一名珠寶匠人當學徒,業餘時間他用陶土做雕塑,他的內心充滿了想當一名雕塑家的願望。
結束了珠寶工匠的學徒生涯後,他於1887年進入皇家藝術學院,並於1892年畢業,成為一個雕塑家。他的雕塑和陶器贏得了人們的注意和喜愛。1900年,他到法國和意大利旅居了4年,這次經歷使他產生了新的想法,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

喬治·傑生發展史

1904年,在Jensen38歲的時候,他帶着對塑雕造型藝術的熱愛,和對意大利、法國和歐洲許多民族傳統藝術的學習心得回到了丹麥,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銀器製作工作間。在這個工作間裏,Jensen把藝術與手工藝相結合,努力去復活銀器藝術。他千方百計地把丹麥的裝飾藝術傳統和藝術概念重新復活起來。
要知道,20世紀初的歐洲已經不是傳統的銀器藝術天堂了,大工業文化已經席捲歐洲和美洲,甚至東亞。一切藝術文化都帶着簡潔、力度和革新的新奇味道。傳統的銀雕技藝和花草的紋飾,在現代人眼中多多少少象是一堆古董。但是,Jensen不一樣,他首先是精通雕刻藝術的表現手法,又熟悉各民族,尤其是丹麥最精良的傳統文化,還有他與生養他的大自然息息相通。他説過“當看着一片草葉或一個孩子時,靈感就會湧現。靈感必須是來自內心的,一種想要爆發出來的力量。”不論是做什麼主題的造型,唯有這想要“爆發出來的力量”才能引導真正的藝術出現。
在Jensen的工作間裏,至今還寫着他的座右銘:“不要跟隨潮流,但是如果你想在奮鬥中保持年輕,就要遵循現在的一切。”Jensen所做的一切,不是復古,不是古代藝術的翻版,而是在前人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所以Georg Jensen銀器製作工作間能不斷以製作精良、典雅卓絕的製品而享譽歐洲。到1935年,老Georg Jensen去世時,那小小製作間已經發展成了國際級企業。
Georg Jensen公司屬皇家斯堪的納維亞集團,但企業的職工們仍遵循老Jensen的傳統精神,在這裏,尊重工藝的精神依然流傳不輟。Georg Jensen在世時建立、訂定的製作標準仍在執行。工匠一般都是坐在一些寬敞光亮而幾乎萬籟無聲的房間內專心致志埋首工作。房內周圍擺放各式保養良好的工具,每一種都有其特別作用,也象徵物主的身份地位。這些工具通常是由工匠本人親自制造,伴隨主人工作一生,直至有人繼承衣缽後,再流傳至下一代。
Georg Jensen廠內人人忙於工作,到過廠內參觀的人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在廠內工作的人大部分是工藝精湛的名師,以打製銀器為終身事業。整個工場內瀰漫一片愉快的氣氛,但人人全神貫注地埋首工作,施展其看家本領製成精美的銀器,他們的成品純屬個人工作的成果,灌注了銀匠本人的濃厚感情,並引以自豪。打製一件銀器每每需時數天或數星期方可完成。每當一件作品完成,每一位銀器工匠都會興奮莫名,猶如一個父親眼看着孩子呱呱墜地,喜不自勝,它們永遠都長留在銀器匠的回憶中。象這樣凝聚着工匠們心血的藝術品怎會不具備永久的藝術生命呢。
自1935年,老Jensen去世之後,他的傳人們在Georg Jensen公司裏繼續開拓他的白銀世界。1994年,為了紀念老Jensen,設在世界各地的Georg Jensen店紛紛展出公司成立90週年的銀雕代表作品。以紀念這位蜚聲世界的藝術家。

喬治·傑生經典珠寶

經典雛菊吊墜
Georg Jensen經典雛菊吊墜
Georg Jensen經典雛菊吊墜(6張)
Georg Jensen於1940年為慶賀現任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誕生,以她的小名“Daisy”設計雛菊造型珠寶,成為品牌經典之一,其中可做為胸針或墜飾的兩用墜,除了色彩繽紛的純銀款,已經加入18K金鑲鑽的貴氣版,要價不菲。
來自丹麥的Georg Jensen以國花雛菊為主角,設計年輕可愛的Daisy系列,以往胸針與墜飾兩用的純銀墜,覆上琺琅的花瓣共有綠、粉、紫、黑、白等款式,新款純銀墜的單片花瓣鑲鑽,取名為“Love Me, Love Me Not”,靈感來自戀人摘片片花瓣問:“愛我,不愛我?”
此外,Georg Jensen推出花蕊鑲鑽的18K金墜,是此係列的高價單品。不過為兼顧年輕市場,亦有6000元的單朵雛菊的緞繩手環供選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