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宇

(明朝中期大臣)

鎖定
喬宇(1464年4月17日—1532年1月22日),字希大,號白巖,山西太原府樂平縣(今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樂平鎮洪水村) [74]  人,明朝中期大臣,與王雲鳳王瓊並稱“晉中三傑”。
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後受到王恕的賞識,被薦為吏部文選司主事。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太常寺少卿,期間主持了多項祭祀活動。歷户部左侍郎右侍郎,正德年間拜南京禮部尚書,後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寧王朱宸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他嚴為警備,斬殺了朱宸濠在南京暗中埋伏作為內應的黨羽三百人,使得他們不敢向東侵犯。朱宸濠敗北後,明武宗親臨南京,論功行賞,加封他為太子太保,後來又加封為少保。明世宗即位,召為吏部尚書。嘉靖三年(1524年),因議大禮,忤帝意致仕,後被奪官爵。
嘉靖十年十二月十六日(1532年1月22日),喬宇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77] 
全    名
喬宇
希大
白巖
諡    號
莊簡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太原府樂平縣(今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
出生日期
1464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
1532年1月22日
最高官職
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追    贈
少傅

喬宇人物生平

喬宇讀書求仕

天順八年三月十一日(1464年4月17日),喬宇出生于山西太原府樂平縣(今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樂平鎮洪水村)。 [76]  喬宇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才智,少年時每天能背誦千餘字的文章,作文思路開闊,常能把握文章的精髓和道理,人們都對他感到驚奇。當時,喬宇跟隨父親喬鳳在京城做官,少師楊一清擔任中書舍人,他的學問和品行聞名天下。喬鳳帶着喬宇和他的兄長喬宗去拜訪他,當時四方之士都聚集在他那裏求學。喬宇憑藉他的奇才和堅定的志向,文采斐然,同輩中無人能與他相比。 [5] 
成化十六年(1480年),喬宇以金吾衞籍在順天鄉試中中舉,他的文章被作為範文收錄。 [6] 

喬宇登科入仕

成化二十年(1484年),喬宇考中進士,跟着李東陽遊學 [52]  ,之後在通政司觀政。天下的名士都願意與他交往,他們除了講學之外,還一起探討國家政事的要點。喬宇還倡導寫詩賦,改變了當時文章的陳腐之風。 [7]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喬宇被授予禮部儀制司主事。這一年,東宮皇太子的婚禮和五位王子的冠禮都順利完成,喬宇因此得到了白金和文綺的賞賜。 [8]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喬宇主持天下士子的會試,擔任提調官,管理有序。考試結束後,他將考場內的用品全部歸還給百姓。 [9]  同年他的母親路氏去世,他回家鄉樂平為母親守喪。守喪期間,他閉門謝客,除了讀書研究之外,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因此他的修養更加深厚。祖墳裏有數百棵松樹,都是喬宇的父親喬鳳親手種植的,但有蟲子幾乎把它們吃光了,喬宇親自寫文章祭祀,蟲子就停止了破壞。 [10] 

喬宇官路亨通

弘治三年(1490年),喬宇服喪期滿,縣令送給他金子作為路費,但他拒絕了。之後,他被任命為吏部文選司主事,他的才華和名聲都很高。吏部尚書王恕特別選中了他。 [11] 
弘治五年(1492年),喬宇代理考功員外郎。 [12] 
弘治十年(1497年),喬宇補任文選司郎中。喬宇在自己家中從不接受私人拜訪,清廉得讓人敬畏。他三次參與官員的考察,都公正謹慎,輿論對他的評價很高。 [13]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七月,喬宇升任太常寺少卿。 [16]  八月,在南郊舉行祭祀活動,喬宇負責引導皇帝。明孝宗對他的相貌感到驚奇,説:“這就是太常卿啊。” [14]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去世,喬宇作為執事,哀痛地將明孝宗的靈柩送到泰陵。 [15] 
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即位,向天下告祭。喬宇分別到中鎮霍山、黃河、西海、媧皇、商湯王陵以及晉代藩王的陵園進行祭祀。祭祀結束後,他諮詢並瞭解了百姓的疾苦,上書列舉了六點路上所看到的軍民百姓困苦不堪的情況,大部分都被採納了。這六件事是:體恤邊民,優待邊軍,廣積儲備,減少科派,慎重選擇地方官,重視祭祀典禮。 [17-18] 
正德三年(1508年)九月,喬宇轉任光祿寺卿 [19]  ,專門負責節約開支、緩解百姓的困苦。幾十年的積弊煥然一新。 [20] 

喬宇歷職户部

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喬宇升任户部右侍郎。 [21] 
正德五年(1510年)二月,喬宇又升任户部左侍郎 [22]  ,負責供應邊軍的糧餉。九月,喬宇上疏説:“各邊境地區的官員在發放軍餉時,每月上報的數目過於繁瑣,而年終造冊又過於簡略,建議改為按季度進行奏報。”明武宗採納了這一建議。 [23]  當時春天到六月都沒有下雨,漕河干涸,喬宇奉命祭祀海嶽,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他駐留的地方隨後就下起了雨。祭祀結束後,大雨四處降臨,沒有一處不被雨水滋潤。當時宦官劉瑾掌權,大肆貪污虐民,許多公卿都被他陷害,但喬宇卻安然自守。後來劉瑾倒台,喬宇獨自保持清白,沒有被他所玷污。 [24] 

喬宇轉任南京

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喬宇升任南京禮部尚書。 [25]  喬宇在南京禮部時,事務清閒簡單,他有很多時間閲讀國家初建時收藏的秘籍,因此他的見識更加深邃。他有空閒時就在江南的山水間遊玩,寫下優美的詩文,他的文章像雲和日一樣光彩奪目,即使是一字一句,也被世人珍視。學者們往往以沒有得到他的詩文為恥。 [26] 
正德九年(1514年),喬宇任期滿,按照慣例,他的祖父和父親被追贈為南京禮部尚書,他也得到了誥命,可以讓一個兒子進入國子監讀書。 [27]  二月,乾清宮發生災禍以後,喬宇率領同事上書説明武宗不經常上朝,經筵長時間關閉,皇儲還沒有確定,乾兒子倒有一大堆,西番的和尚待在禁宮裏邊,唱戲的優伶侍候皇上起卧,開設皇家店鋪,邊防部隊留駐京師,不自愛惜練習戰鬥,各種土木工程頻頻興建,供應皇宮的織造工作沒完沒了,一共講了十件需加改正的事情。明武宗並不予理睬。 [28-29] 
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喬宇改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 [30]  喬宇自己列出了過去的弊端,以明確舊的規章制度,他提出了幾件事:“嚴格操練以加強武備,禁止濫用役古制以整肅軍政,禁止冗員以減輕百姓負擔,購買戰馬以振奮軍威,確定船隻差役以便進貢,修繕船隻以便利差遣。”於是這些都成為了固定的規定。當時有傳聞説,烏思藏有個童子能記住自己前世的事情,被認為是活佛。明武宗派使者去迎接他,喬宇上疏極力勸阻,認為這件事有損國體。他還説:“我國曆代祖宗與番僧交往,不過是羈縻遠方的民族而已,並不是崇奉迷信他們。陛下天縱英明,無微不察,難道還不知道西方的異端佛教對中國沒有益處嗎?” [31] 
南京御史林有年因言事被逮捕,喬宇為他申辯:“御史是朝廷的耳目之官,凡政體民情都應當言説。他的話如果是好的,就應該委婉順從而不是尖鋭苛刻;他的話如果未善,也是出於憤激之情,而少了平和之氣。雖然言辭有所不同,但他們的本心都是忠於陛下,並非為了自身或家族。近奉聖旨差錦衣衞官校挐解來京,中外聞之罔不驚駭,難道因為諫官而被逮捕就失禮於御臣下之道嗎?”喬宇的奏疏上呈後,林有年得以釋放。 [32] 
明武宗巡遊沒有固定時間,宣大地區多次往來,又在關陝地區以討伐敵人為名進行軍事行動。喬宇上疏談論天命人心,幾百字無不懇切。當時皇儲未定,朝野上下感到危疑,喬宇上疏請求早立皇儲以安定宗社,但沒有得到迴應。 [33] 

喬宇智抗寧王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叛亂,準備即刻東下攻取南京,喬宇預先準備戰守器具,一時間草創之事都備齊了。喬宇率領九卿台諫向上天發誓要死守南京,喬宇嚴加警備,但表面上談笑自如,經常陪伴客人在南京城外設宴嬉遊,暗中考察地勢險易,安排士兵駐防。由於喬宇周密地進行了佈置,南京城內、外都很平靜。不久,朱宸濠預先派遣二三百名死士潛入南京,潛伏在鼓樓街的某個民家作為內應,按照約定日期行動。守備太監劉琅實際上與他們共謀此事,喬宇得知後先逮捕了那個民家的人,質問劉琅是誰在管事,劉琅怕了,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喬宇派人在城中大加搜捕,斬了三百名劉琅埋伏下的死士,把他們的腦袋懸掛於江面上。南京城得以安定。朱宸濠失去了內應,並且知道南京做了準備,不敢東下,而喬宇對江防城守的準備非常嚴密。不久聽説朱宸濠的軍隊到達安慶,被安慶守備楊鋭擊敗。朱宸濠憤怒地説:“安慶這樣的小地方尚且如此,何況南京呢?而且聽説喬尚書防備嚴密,又能怎麼辦呢?”於是朱宸濠殺了數十名方士。朱宸濠的軍隊撤退時,當夜西北風很大,船隻的纜繩都被吹斷了。天亮時,朱宸濠的軍隊到達鄱陽湖,被王守仁乘勝追擊,不戰而敗。 [34]  [36] 
先前喬宇負責國家大事時,秘密得知了朱宸濠的反叛情況,又知道指揮楊鋭有才能謀略可用,於是任命他為安慶守備,告誡他説:“安慶是南京的上游,與江西相通,你如果先知道賊人的計劃,要迅速告訴我。賊人到來時必定先攻安慶,你一定要死守。”不久朱宸濠叛亂髮生,楊鋭果然發揮了作用,喬宇的功勞因此很大。假使安慶沒有楊鋭,叛軍順流而下,南京必將遭受重大損失,王守仁就不能殲滅叛軍。比較起來,喬宇的功勞應當受到重賞,但最終因為他的爵位與功勞不相稱,天下人都為他感到惋惜。 [35] 
先前朱宸濠叛亂時,散佈偽造的檄文,南京的官員們不敢上報,只有喬宇秘密派遣官員快馬奏報。當時明武宗在西海巡獵,看到奏報後返回宮中,於是謀劃親征。十二月明武宗南巡,到達時叛亂已經平定,於是明武宗在駐地接受朝拜。起初有旨意命令百官穿戎服朝見,喬宇卻認為兩京的禮儀應該一體,豈能有所不同,於是穿着朝服率領羣臣朝見。當時倖臣江彬以權勢傾壓眾人,想要圖謀不軌,喬宇以雅量鎮服他的邪惡。江彬想要各個城門的鑰匙,都督府過來問喬宇,喬宇説:“守備官是用來防範非常事變的。禁城城門的鑰匙誰敢來要,又有誰敢給他,就是天子下詔來要也不能拿到。”都督府用喬宇的話答覆了來人,事方算完。江彬假稱聖旨來討什麼東西,一天能跑幾十趟,喬宇總是在朝中嚮明武宗稟報,江彬也只好稍稍收斂一些。江彬想進讒言把喬宇趕走,守備太監王偉(當初給明武宗當過伴讀,明武宗很信賴他)常從中周旋,維護喬宇,所以江彬的奸計沒能得逞。江彬起初想陷害喬宇,派人蒐集他的罪狀,但最終一無所獲。明武宗駐留南京九個月,皇儲之位空虛,喬宇倡導九卿台諫多次上疏,他自己也伏在宮闕外上疏勸明武宗回京,以安定社稷為計。 [37-38]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明武宗返回京師,喬宇護送到揚州後返回。 [39-40]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喬宇加官為太子太保。評議保護南京城的功勞,又被加官為少保。 [41-42] 

喬宇世宗器重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明世宗下詔任命喬宇為吏部尚書。 [43]  喬宇自早年當文選郎,就能辨別人才,到這時更使人才選拔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明世宗追求太平的決心很堅定。喬宇與林俊彭澤孫交當時都是國內很有名望的重臣,明世宗也都任用了他們。凡是過去被權貴們罷貶的人臣,喬宇都把他起復,安排在各種職務上,一時間天下欣欣向治。但是明世宗性格剛勇,喜歡自以為是,喬宇的意見漸漸也不被採納了。興王府候補的官吏六十三個人請求升用,喬宇説這些人本來就是虛掛一個名籍,與事實上擔任職務的不同,所以程度不等地給他們以貶免、處分,他們都記恨喬宇。明世宗想封駙馬都尉崔元為侯,外戚蔣輪、邵喜為伯,喬宇不同意。不久,明世宗還是下詔把壽寧侯張鶴齡加封為公,封皇后的父親陳萬言為伯,讓陳萬言的兒子陳紹祖當了尚寶丞。喬宇説:“歷朝太后的親屬沒有活着就封為公爵的,張巒也是死後才追贈的,現在怎麼能把父親死後追贈的封爵加在活着的兒子身上?陳萬言封伯比張巒還來得快些,他的兒子授官為尚寶丞不合乎規定。希望陛下遵照典章制度辦事,以便流傳萬代。”明世宗都沒有聽從。史道攻擊楊廷和,喬宇説史道挾私報復,於是把他打入了監獄。曹嘉幫史道彈劾喬宇,喬宇請求罷官,明世宗讓鴻臚寺派人到喬宇家中催他出來上班。 [44] 

喬宇議禮致仕

喬宇遇到講不通的事無不據理力爭,其中爭論“大禮”爭得最厲害。明世宗想給興獻帝追加皇號,喬宇説給親生父王追加皇號,就會妨害皇位的正宗譜系,不是用來重視宗廟,正定名分應有的辦法。後來等禮官奏請稱獻帝為本生考時,明世宗改為本生皇考,又傳令在宮中修建獻帝廟,喬宇等人又接連幾次上書諫阻。宮廷中傳出明世宗的特別聖旨任命席書為禮部尚書,喬宇又和九卿一塊上書説:“陛下罷免汪俊,任用席書,貶走馬明衡季本陳逅,徵召張璁桂萼霍韜,舉動異常,人心驚懼。況且席書不經過朝臣推舉,就直接從宮廷中傳出特別聖旨,這還是祖宗開國以來未曾有過的事呢。請陛下傳令讓汪俊和席書各安原職,饒恕明衡等人,停止對張璁、桂萼的徵召。”不久又請求罷免張璁、桂萼、席書,從監獄中放出爭議“大禮”的呂柟鄒守益。等到張璁、桂萼到京城後,明世宗傳下詔書把他們都用為學士。喬宇等人又上書説:“宮廷中施行的恩澤,以前歷朝大都是加給宦官之流的。士大夫一沾這邊,就被正直的輿論所蔑視。何況學士是最清高、華美的職位,讓桂萼等人來充任,誰還肯跟他們同事呢?”明世宗惱了,把他們嚴厲批評了一番。喬宇於是在嘉靖三年(1524年)請求離休,明世宗同意了,不過仍按慣例讓喬宇乘坐驛站車馬回鄉,頒發祿米。御史許中劉隅等奏請留用喬宇,明世宗説:“我又不是不用喬宇,是他自己因病要求離休的嘛。” [45] 

喬宇歸鄉去世

喬宇回到樂平後,開始買地建宅,在山水間徜徉,對朝廷之事很少提及。 [48] 
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明倫大典》成書,明世宗追論喬宇以前關於“大禮”的主張,喬宇被剝奪了官職。 [46-47] 
嘉靖十年(1531年),楊一清去世,喬宇渡江去祭奠他,南京的父老鄉親都出城來迎接喬宇,把手舉在額頭上説:“使我們得以活下來的,就是喬公您啊!”他們多送禮物給喬宇,但喬宇都不接受。 [49-50]  十月,喬宇回家,感染痰疾。十二月十六日(1532年1月22日) [77]  ,喬宇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51]  喬宇去世的那天,天地昏暗,陰霾聚集,冰霰密佈,覆蓋城郭數十里之內,樹木全都變白。無論認識與否,人們談到他時都多有嘆息流淚的。 [55] 
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明穆宗為喬宇恢復了官籍,並追贈他為少傅,諡莊簡。 [58] 

喬宇主要影響

喬宇政治

喬宇在政治上以正直著稱。《明史》本傳説他任吏部郎中時,“門無私謁”。任户部侍郎時,宦官劉瑾專權,他沒有黨附劉瑾。任南京禮部尚書時,武宗荒淫無道,他敢於譯諫。喬宇還具有鎮靜地處理大事的才能。寧王朱宸濠從江西起兵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喬宇在南京嚴加警備,宸濠不敢進攻。朱宸濠兵敗後,武宗駐南京九月,佞幸江彬索城門諸鑰,喬宇堅決拒絕,並制止江彬部下對百姓的騷擾。 [79] 

喬宇文學

喬宇一生大致經歷了初入京師、轉遷南京、致仕隱居三個時期。與之相應,在不同的時期,他的詩歌創作也表現出不同的風貌,呈現出由雄雋之體至清剛之氣,最終形成古澹之風的發展演變軌跡。 [74] 
  • 喬宇早期的詩歌呈現出如下特徵。內容上,能夠反映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況,直接揭露政治上的弊端,這一點較之前人尤其是李東陽有很大的突破,而且對後來的前七子中李夢陽等人有所啓發。這是因為他相對於李東陽來説,有着更為豐富的閲歷,對社會政治各個方面的情況尤其是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有更深刻而直接的體驗和認識。在藝術風格上,偏重於恢復語言質直剛健、感情豐富深厚的漢魏風骨,以及作品中充滿生氣,語言具有感染力,充滿雄渾壯大之美的唐人風致。基本上體現儒家以教化為中心的文學觀念。 [74]  例如《擬古東門行》,喬宇以寫實的手法摹寫民隱:“先聲傳鄉落,驚駭如蜂屯。貧者散四方,富者潛近村。實恐定名字,代代貽兒孫。且如老夫身,數口居頹垣。驅馳已兩日,尚未飽晨飧。”通過與一個老農的對話,生動敍述了地方官吏橫科暴斂,徵役無時,官府強行徵徭的消息一傳開,人們為了躲避災禍紛紛逃散,致使出現流民遍野,怨聲如沸的悲慘景象。至後“計窮託苞苴,或可通塞暄。以茲聚我眾,供用塞禍源。”民眾的苦難更加深重,躲避災禍不成,無助的人們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向官府行賄上作者本身也是身負民命的官員,聽到這裏的感受是“我聞重悽惻,背若芒刺捫。”喬宇一生視民如傷,救世化俗是他始終為之奮鬥的理想,看到如此民不堪命的景象,自是沉痛憂憤已極。他把這種現象的根源歸結為貪官污吏的欺上罔下,不顧朝廷聖訓,肆意妄為,以致政教失修,民俗澆薄。但他對於最高統治者仍然懷着期待和信任,並無直接指責。這一點源於他秉承儒家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化傳統。 [81] 
  • 中期是喬宇詩歌風格發生轉變的過渡時期,在這期間,喬宇的關注點實現了由外而內的轉移,從關心民生、政局、國運轉向表現內心情志;在創作體式上則由主要創作古體詩轉而以大量創作近體詩為主;藝術風格上,則由質直剛健的漢魏古風向清剛俊逸轉變。 [74]  如《登大同城樓》,該詩以始皇為阻胡馬南侵而修築長城之舉與舜治世之德相對比,表現否定戰亂,渴望和平的願望。山勢高遠,絕漠連雲,卓偉奇崛,氣勢盛大,其時喬宇正意氣風發,遂能發此恢弘浩大之詞。 [81] 
  • 晚期是喬宇詩歌的成熟期,至此方能“自成一家”,形成清逸古澹的風格。致仕後專力於表現山居田園生活,“至朝廷之事,多不言及”。從藝術特徵上來看,中期多想象幻想之語,偏愛構建超逸絕塵的神仙或隱士生活意境,晚期轉向語言質樸平淡,感情悠遠深厚的古澹之風,實際上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色彩。 [74]  如《耕籍田》《幸太學》《元日覆命》《殿試閲卷》《分獻鐘山》這些詩歌,辭藻雍容雅正,韻律圓熟,不可避免地表現出台閣體作品的風格。此類作品在他的創作中所佔比重很小,藝術價值也不算高,自然也不能代表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但至少可以表現他的才華。 [81] 
這三個階段的詩歌之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作家個性氣質、文學素養等漸趨成熟,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則是他在政治上的境遇。隨着他與當朝者關係的親疏,政治理想的晦暗乃至破滅,生命活動的重心在政治理想與文學創作之間不斷轉移。他的詩歌也就相應地表現具有每個特定時期印記的內容和風格。 [74] 

喬宇歷史評價

明世宗朱厚熜:少師楊一清為喬宇之師,宇受學於一清有年矣,一旦被勢利之逼,則師之言不從矣。 [57] 《明世宗實錄》引
楊一清:師生之義,至希大而極,不待今日始有此言。希大之心,自謂盡其所當為,夫自古聖賢,忠如伊周,孝如曾閔,亦盡其所當為者耳!希大是心,為孝子,為忠臣,為大儒,只是一般道理。予老病廢棄,不得相與以觀厥願,益厚自培植,毋以宦成自怠,毋以時事自沮。他日山間林下有聞吾黨之士,勳業光價,鏗鍧炳燿,於時以張儒者作用之功者,必吾希大也。勉之勉之,南朝清適,脱繁就簡,希大素志,亦老夫之所喜聞樂道之者。然不須容心其間,俟其自至,則不必辭可也。 [83] 《楊文襄文集》
廖紀:臣年七十矣,精力不如喬宇,聰明不如楊旦。 [56] 《明世宗實錄》引
徐霖:有明以來,喬宇篆法第一,他人莫敢望也。 [68] 《玉劍尊聞》引
陳璘:公嗜山水,嘗歷雲中、上恆、霍、登嵩、華、海岱、太行及江南名山,搜奇掘隱,人莫之及。通篆籕,有二李風。晚精鑑賞,名書古帖,一見即知。性淳儉,所用皆陶甓之器,衣服恂恂,與寒士角。而延接儒雅如恐不及,見善如巳出,見不善義形於色。 [3]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
柴奇:篆書幾失其傳,西涯翁極力振其衰,而復之古,白巖先生實同斯志。 [68] 《黼庵遺稿》
王守仁:昔者衞武公,年九十而猶詔於國人曰:毋以老耄而棄,予先生之年半於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於武公哉。 [69] 《送喬宇序》
張原:喬宇純誠清慎,有大臣之德;靖共明敏,有大臣之才;寬洪簡諒,有大臣之度。 [70] 《玉坡奏議》
鄭曉:山西三傑:喬宇、王鳳雲、王瓊也。宇德量,鳳雲氣槩,瓊才略。然瓊有功於民社矣。 [71] 《卮林》
雷禮:為文出入六經,詩多自得語通篆隸,有二李風,晚精鑑賞名書古帖,一見知之。 [68] 《國朝列卿紀》
王世貞:①自喬公為尚書吏部郎,佐其長持平銓衡,有大臣風業,不以文士少年目之矣。 [66]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引)②喬希大如漢官出臨遠郡,亦自粗具威儀。 [80] 《弇州四部稿》
王士禎:公德業勳望,卓犖剛正,卓然為弘、正名臣。其止巡幸、請回鑾二疏,可與日月爭光。碑版序記諸雜文,亦典質有體裁。蓋公少受業西涯、石淙二相之門,而與空同、華泉輩為友,其師資固遠有端緒,非偶然也。少與虎谷、晉溪二王稱“河東三鳳”,以二王之視公,不猶華太尉之與酈、管哉? [82] 《蠶尾續文》
張廷玉等:喬宇守南京,從容鎮靜,內嚴警備,可謂能當大事者矣。觀宇與孫交等砥節奉公,懇懇廷諍,意在杜塞幸門,裨益國是。雖得君行政,未能媲美蹇、夏,要其清嚴不苟,行無瑕尤,於前人亦不多讓。 [1] 《明史》

喬宇軼事典故

喬宇宇陟遇虎

據《明史》記載,喬宇他天生愛好山水風景,一次他登上太華山頂峯,撞上一隻老虎,僕人們都嚇得跌倒在地,喬宇卻端坐不動,一會兒老虎就夾着尾巴離開了。 [53] 

喬宇二妾從死

據《明史》等資料記載,喬宇居家清貧,穿的像個窮書生。他死後,兩個妾劉氏、許氏都主動跟着殉身而死了。 [54]  據説當初喬宇病重時,劉氏哭着對許氏説:“如果老爺不幸去世,我會追隨他而去。”於是,她將平日的服飾全部散給了其他的婦女。後來喬宇的病好了,又過了十年才去世。劉氏最終選擇了自縊身亡,當時她年僅二十六歲。而許氏當時二十四歲,與劉氏在同一年去世。 [67] 

喬宇狐仙傳説

傳説喬宇在冠山讀書時,感動了山間的狐仙。每當夜深人靜之際,狐仙變作美女飄然而至,伴喬宇在寒窗孤燈下苦讀。喬宇飢渴難忍時,美女便掏出一顆明珠,讓喬宇含在舌下解飢止渴。過了一段時間,喬宇的老師發現其憔悴了許多,便問其緣由,並讓喬宇吞下明珠,使狐仙現了原形。隨後,狐仙在冠山一棵歪脖子古松上吊死。後喬宇高居尚書之位,仍感念狐仙對他的情意,於是在資福寺後的狐仙墓前豎了一塊寫有“喬宇原配狐氏之墓”的墓碑。 [73] 

喬宇喬宇觀勢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喬宇擔任南京機務參贊時,恰逢寧王叛亂,聲稱要攻取南京,叛軍已經抵達安慶,而喬宇每天只帶着一位老儒士和一位醫生四處遊玩,還兼以下棋為樂,實則是在觀察地形險要之處,而表面上似乎毫不在意。人們都以為他這是在故意鎮定,以安撫人心,有費禕、謝安的風範。 [59] 

喬宇巧挫北兵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明武宗在南京時,江彬所統領的邊防士兵,身材高大魁梧,膂力過人,都是來自西北的精鋭士兵。喬宇卻從南方的武術教師中挑選了一百名身材矮小但精悍的人,每天與江都督相約在校場中進行比試。南方人身手敏捷,行走如飛;而北方人則顯得笨拙,剛想要交手,就被南方人倚仗小巧或撞其脅肋,或觸其腰胯,結果北方人都被撞得翻身倒地,僵硬地躺在地上好一會兒。江都督因此大為沮喪,而他所蓄謀的異心也已經被打消了二三成。 [60] 

喬宇協力保寧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武宗南巡時,喬宇擔任參贊機務,寇天敍擔任應天府丞。當時應天府尹一職空缺,由寇天敍暫代府尹之職。太監王偉擔任內守備,三人同心協力,持正不撓,因此南京得以保全。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寇天敍也是山西人,與喬宇是同鄉,他身材高大,眼睛有些近視,每天戴着小帽,穿着便服坐在大堂上辦公。除了供應朝廷所需之外,他一絲一毫也不浪費。如果江彬有所需求,每次派人前來,寇天敍都裝作沒看見,直到來人走到大堂上,他才起身與之交談,稱呼對方為欽差,並告訴對方:“南京百姓貧窮,倉庫裏又沒有錢糧,無法籌辦所需。我之所以只穿便服坐在大堂上,就是為了專心等待拿辦。”來人無可奈何,只好回去稟報。每次都是這樣,江彬知道無法打動他,後來也不再派人前來索取了。 [61] 

喬宇伴伴調護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王偉是太監,他小時候與武宗一起讀書,當時正好擔任南京內守備。武宗稱他為伴伴而不直呼其名,兩人從小關係親密,武宗對他言聽計從,因此他得以從中調護。所以喬宇和寇天敍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這雖然是偶然的機會,但也可以看出國家社稷的福祉是長久的。 [62] 

喬宇山神震懾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明武宗在牛首山過夜時,江彬想要行刺,但山神發出震天的怒吼直到天亮,江彬嚇得不敢輕舉妄動。第二天返回抵達聚寶門時,已是深夜,江彬傳旨讓打開聚寶門迎接武宗,但喬宇堅決閉門不納。當晚,武宗在報恩寺過夜。像喬宇這樣的人,鎮定自若、不屈不撓,可以説是以死保衞國家社稷的典範。 [63] 

喬宇挫悍兵威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江彬所率領的邊防士兵驕橫強悍到了極點,他們在市場上強行購買貨物,使得百姓不堪其苦。寇天敍也挑選了一些身材矮小但精悍的人,每天早晚到行宮候命,並命令他們跟隨自己。如果遇到那些驕橫的士兵,就與他們搏鬥,邊防士兵被這些人打得大敗,後來收斂了行為,這也算是挫敗了江彬的陰謀。 [64] 

喬宇巧護儒官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明武宗在南京行宮時,各司官員前來朝見。當時景前溪擔任國子司業,他腹部大且身材矮小,幾乎不能彎腰,頗失朝儀。江彬便大聲問道:“你是第幾班?第幾人?是哪個衙門的官?如果是司業,也是該抓的人。”喬宇立即應聲説:“這是南京國子監的堂上官。”於是就沒有抓他。這雖然是喬宇一時的權宜之計,但卻保全了朝廷儒官的體面。古人説:這樣的人應該留在皇帝身邊。 [65] 

喬宇賀人生子

據《堯山堂外紀》記載,喬宇的《賀人生子》詩中寫道:“問時曉散龍墀後,紀月春分昴宿中。”這表示孩子是在二月十五日寅時出生的。文人學士們對他的精細描繪讚歎不已,紛紛傳誦這首詩。 [72] 

喬宇宇得仙詩

據《堯山堂外紀》記載,正德十五年(1520年),有一位精通巫術和史學的道士四處遊歷江湖,人們向他詢問未來的事情,他總是會召喚古代的仙人來扶乩賦詩作答。不論限定的韻腳是什麼,他都能敏捷地作出迴應,彷彿早有準備。那年秋天,這位道士來到了吳地,吳中的學子梁廷用向他請教。道士回答説:“我是回道人。你請求喬宇的詩,我將邀請李謫仙一同賦詩,使用十六韻。”梁廷用是喬宇的門生,當時喬宇正擔任南京兵部尚書。這位道士用十六韻賦詩,詩中描繪了神奇壯麗的景象,內容包括神仙、天地、山水等。喬宇得到這首詩後非常高興。後來經查證,這位道士姓王,來自無錫,他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百韻長詩。其實,他不過是借用仙人和鬼魂的名義來施展他的巫術罷了。後來,梁廷用改名為梁宏,字裕夫,他和道士其實是合謀欺騙喬宇的。 [75] 

喬宇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五世祖
喬巖卿
元代萬户。
高祖父
喬彬魯
一生隱居未仕,以儒業教授鄉里。
曾祖父
喬鑑
歷任湯陰、平谷二縣主簿。追贈為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曾祖母
李氏
追贈為一品夫人。
祖父
喬毅
字志弘,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以廉潔著名。追贈為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祖母
王氏
追贈為一品夫人。
父親
喬鳳
字廷儀,天順元年(1457年)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以廉潔著名。追贈為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母親
路氏
追贈為一品夫人。
叔父
喬嵩
舉人。
平輩
兄長
喬宗
舉人。
董氏
喬宇原配。
包氏
喬宇繼室。
劉氏
殉身而死。
許氏
殉身而死。
子輩
兒子
喬永殷
字西園。
孫輩
孫子
喬繩武
——
參考資料: [2]  [4]  [74]  [78] 

喬宇主要作品

喬宇一生肆力於詩賦文章,著述豐繁,尤擅遊記。惜其著述大多散佚,於今可見者惟《喬莊簡公集》《遊嵩集》《喬莊簡公文集》《晉陽遊記》《金陵遊記》五種。 [74] 

喬宇史料索引

  •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 [1] 
  •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 [3]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24]
  • 2.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鳳,職方郎中。皆以清節顯。
  • 3.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09]
  • 4.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曾祖監,主湯陰簿;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鳳,兵部職方司郎中,俱贈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曾祖妣李氏,祖妣王氏,妣路氏,皆贈一品夫人。
  • 5.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公少奇穎,比成童,日誦千餘言,為文浩瀚,即折衷理道,人多奇之。時公從職方公宦京師,少師邃庵楊公道中書舍人,學行道誼名天下。職方公以公與兄光祿公宗從焉,一時四方之士從遊雲集。公以奇才莊志,藻思沛然,儕輩莫之與京。
  • 6.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十七歲以金吾衞籍中成化庚子順天鄉試,錄其文以式。
  • 7.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甲辰中進士,通政司觀政。天下名士就交者甚眾,相與講學之餘,政事之要無不考焉。復倡為詩賦,一變時文之陋。
  • 8.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丙午授禮部儀制司主事。是歲東宮皇太子婚禮成,及五王冠禮畢,俱荷白金文綺之賜。
  • 9.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明年會試天下士,署提調官,綜理有法。撤棘之日,簾內什用之器類為有司所取,公則悉還之民。
  • 10.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丁未,太宜人路氏卒,歸葬樂平。公杜門謝客,讀禮之暇,惟以讀書考究為事,自是所養益深。祖塋有松數百株,皆職方公手自封植,有蟲食之殆盡,公自為文以祭,遂止。
  • 11.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庚戌服闋,縣令以金為贐,公卻之。除吏部文選司主事,公才名甚茂。太宰三原王公特有是選。
  • 12.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壬子署考功員外郎。
  • 13.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丁巳補文選司郎中。公日益策勵,門無私謁,清畏人知。凡三與考察,惟公惟慎,輿論稱允。
  • 14.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壬戌遷太常少卿。八月有事南郊,公導駕齋壇。孝廟奇公貌,曰:“為太常也。”
  • 15.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乙丑,孝廟賓天,公以執事哀送梓宮於泰陵。
  • 16.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九》:弘治十五年七月……己丑,升吏部郎中喬宇為太常寺少卿。
  • 17.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正德改元,丙寅,武宗皇帝即位,告祭天下。公分祭中鎮霍山、黃河、西海、媧皇、商湯王陵及晉代藩諸王陵園。事竣之日,諮諏民隱,為六事上之,多見採納。曰恤邊民,厚邊軍,廣儲蓄,省科派,慎守令,重祀典。戊辰轉光祿卿,專以節浮費、蘇民困為務。數十年積弊渙然更新。
  • 18.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明武宗嗣位,遣祀中鎮、西海。還朝,條上道中所見軍民困苦六事。
  • 19.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四十二》:正德三年九月……升太常寺少卿喬宇為光祿寺卿。
  • 20.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戊辰轉光祿卿,專以節浮費、蘇民困為務。數十年積弊渙然更新。
  • 21.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五十四》:正德四年九月……丙辰,升户部右侍郎儲巏為本部左侍郎,光祿寺卿喬宇為户部右侍郎。
  • 22.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六十》:正德五年二月……升左副都御史李瀚為吏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喬宇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陳震為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李遜學為户部右侍郎,提督倉場,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陸完為兵部右侍郎,巡撫宣府,左僉都御史楊綸為右副都御史,管院事。
  • 23.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六十七》:正德五年九月……户部左侍郎喬宇等言:各邊官放支官軍錢糧,月奏數則太繁,年終造冊則太略,請按季奏報。從之。
  • 24.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庚子遷左侍郎。邊餉供億不乏,積弊革除無遺。春至六月不雨,漕河涸,公奉命禱祭海嶽,精誠所格,駐節雨澤隨之。祭竣,遂霖雨四沛,無不沾足。時宦官瑾用事,大肆饕虐,公卿多被通關,公恬然自守。後瑾敗,公獨曒然不為所污。
  • 25.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七十一》:正德六年正月……庚午,改南京户部尚書張澯為南京吏部尚書,升户部左侍郎喬宇為南京禮部尚書。
  • 26.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辛未轉南京禮部尚書。公在南都禮曹,事務清簡,公餘得縱讀國初所藏秘書,於是所見愈邃。清暇肆遊江南山水,大放厥辭,如雲日光潔,雖片言隻字,為世珍重。士林往往以不得公辭翰為恥。
  • 27.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甲戌公考滿,例贈祖考禮部尚書,給誥命,蔭一子送國子監讀書。
  • 28.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拜南京禮部尚書。乾清宮災,率同列言視朝不勤,經筵久輟,國本未建,義子猥多,番僧處禁寺,優伶侍起居,立皇店,留邊兵,習戰鬥,土木繁興,織造不息,凡十事。帝不省。
  • 29.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正德九年二月……甲辰,南京禮部等衙門尚書等官喬宇等疏言:近見邸報,知乾清宮災,累朝列聖寢息之所,一旦蕩為灰燼。臣等聞之,不勝惶懼。歷考前代,如魯新宮災,漢凌室、未央宮罘罳災,史猶書之,以示警戒。今日之災,誠有出於尋常者,況值正陽之月,深思其故,何以致此?謹按五行傳:王者嚮明而治,賢佞分別,官人有序,率由舊章。禮重功勳,則火得其性。若信道不篤,或耀虛偽,讒夫昌,邪勝正,則火失其性。自上而降,乃濫炎妄起,燔宗廟,燒宮室。京房易傳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宮。故災變之發,皆所以明教誡也,惟率禮修德可以勝之。若委諸氣數,漫無警省,其或警省,但以言而不以行,以文而不以實,切恐天意猝未可回也。近年以來,陛下視朝勤政之禮尚爾疏闊,經筵講學之典未見頻繁,國本當建而宗藩之簡注不聞,名分當正而義子之寵榮益盛,番僧異端常留禁寺,優伶賤役猶侍起居,皇店設立盈耳怨嗟之聲,邊兵拘留馳心戰鬥之事,京師土木之繁興,南京織造之供費,凡此十事,皆今日之重且急者。陛下思所以消弭天變,宜莫先於此。伏願複視朝之常䂓,舉經筵之舊典,選宗室之賢以備眷注,黜義子之名以別嫌疑,逐番僧,斥優賤,罷皇店,遣邊兵,停止京師土木之役,取回南京織造之官,而又簡擇賢能,修舉職業。若臣等瘝曠,宜先罷黜,以謝天譴,庶可變災為祥,轉禍為福也。疏入,不報。
  • 30.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正德十年五月……戊子,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石玠為户部尚書,改南京禮部尚書喬宇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 31.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乙亥改兵部,參贊機務。公自條宿弊以明舊章,數事曰:嚴操練以修武備,禁役古以肅軍政,禁冗員以寬民利,買戰馬以振軍威,定船差以便進貢,修船隻以便差用,遂為定規。時烏思藏傳聞國西有童子記其前生事者,以為活佛。上遣使迎之,公上疏極諫,其事有傷國體,且言國朝祖宗相承以不絕番僧朝貢者,不過羈縻遠夷而巳,非崇奉信惑之也。陛下天縱聖明,無微不燭,抑豈不知西方異端佛教無益中國乎。
  • 32.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南京御史林有年以言事被逮,公論救以為御史朝廷耳目之官,凡政體民隱皆當言之。其言善則微婉將順而無悍訐之失,其言未善則憤激太過而少和平之氣,雖言有不同,原其心皆忠於陛下,非為身家也。近奉聖旨差錦衣衞官校挐解來京,中外聞之罔不驚駭,豈以諫官而被逮失禮御臣下之道耶?疏上遂得釋。
  • 33.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上巡狩無時,宣大之地往來數矣,又復事於關陝以伐虜為名。公上言天命人心,累數百言無不剴切。是時前星未耀,中外危疑,公疏乞早建皇儲以安宗社,不報。
  • 34.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己卯寧藩宸濠告變,刻日東下欲取留都,公預為戰守之具,一時草創皆備。率九卿台諫籲天誓以死守,城門設文武臣各二員率軍以守,城中暗設軍二營以防不虞。未期濠預遣死士二三百人潛入留都伏於鼓樓街攬頭某人家為內應,如期而發。守備太監劉琅實共謀之,公廉知先縛攬頭一掬而知之,多執間諜以次而擒,梟首江岸,都城獲安。賊計少阻,而公江防城守甚多嚴備。尋聞賊至安慶,為安慶守備楊鋭敗之。濠怒曰:“安慶一撮爾尚如此,況南京乎?”且聞喬尚書甚有備,將如何也?乃殺方士數十人。賊退兵,是夜西北風惡甚,舟纜盡絕。比曉至鄱陽湖,遂為中丞王公乘之,不戰而敗。
  • 35.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先是公視機務時,密得濠反狀,又知指揮楊鋭有才略可用,乃署為安慶守備,誡之曰:“安慶南京上游也,密通江西,賊計汝必先□知則速來告我。賊至必先攻安慶,攻則汝死守之。”未幾賊變作,鋭果成其用,公之功於是為大。設使安慶無鋭,順流而下,燋爛者多,豈能成殄滅之功哉?較論公之功當受上賞,終以爵不酬勞,天下惜之。
  • 36.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未幾,寧王朱宸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宇嚴為警備,而談笑自如。時攜客燕城外,密察地險易,置戍守。綜理周密,內外宴然。指揮楊鋭有才略,署為安慶守備。鎮守中官劉?郎與濠通,為預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詰郎用事者,郎懼不敢動。宇乃大索城中,斬所伏壯士三百人,懸首江上。朱宸濠失內應,且知有備,不敢東。攻安慶,鋭固守不得下。未幾敗。
  • 37.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帝至南京,詔百官戎服朝明年正旦。宇不可,率諸臣朝服賀。江彬索城門諸鑰,都督府問宇。宇曰:「守備者,所以謹非常。禁門鎖鑰,孰敢索?亦孰敢予?雖天子詔不可得。」都督府以宇言復,乃已。彬矯旨有所求,日數十至,宇必廷白之,彬亦稍稍止。彬欲譖去宇。守備太監王偉者,初為帝伴讀,帝信之,每從中調護,故彬謀不行。帝駐南京九月,宇倡諸臣三請回鑾,又自伏闕請。
  • 38.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先是濠變,分佈偽檄,留都諸臣不敢上聞,公獨密遣官馳奏。時上在西海廵獵,覽奏回內,遂謀親征。十二月上南狩,至則叛逆巳平,遂受朝正於行在。初有旨命百官以戎服朝見,公獨以為兩京禮儀一體,豈容有異,遂朝服率諸臣見。時倖臣江彬以權寵勢焰傾人,欲謀不軌,公以雅量鎮服其邪。彬始欲構公,使人摭其事,卒無所得。駐蹕既久,宸極為虗,公倡九卿台諫凡三上章,公獨伏闕上疏勸回鑾輿以安定社稷為計。
  • 39.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九月上還京師,公扈從至揚州歸。
  • 40.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駕旋,扈至揚州。
  • 41.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明年加太子太保。論保障功,復加少保。
  • 42.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辛巳五月公考績錄公前功,加柱國少保太子太保。
  • 43.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四》:正德十六年七月……辛未,改南京兵部尚書喬宇為吏部尚書,仍太子太保,遣官趣其赴任。
  • 44.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明世宗即位,召為吏部尚書。宇自為選郎,有人倫鑑,及是銓政一清。帝求治鋭甚。宇與林俊、鼓澤(彭澤)、孫交,皆海內重望,帝亦委任之。凡為權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帝性剛,好自用,宇所執漸不見聽。興府需次官六十三人,乞遷敍。宇言此輩虛隸名籍,與見供事者不同。黜罰之有差,皆怨宇。帝欲封駙馬都尉崔元為侯,外戚蔣輪、邵喜為伯,宇不可。無何,詔進壽寧侯張鶴齡為公,封后父陳萬言為伯,授萬言子紹祖尚寶丞。宇言:「累朝太后戚屬無生封公者,張巒亦歿後贈,今奈何以父贈為子封。萬言封伯視巒更驟,而子授尚寶非制。願陛下守典章,以垂萬世。」帝並不從。史道訐楊廷和,宇言道挾私,遂下之詔獄。曹嘉助道劾宇,宇求罷,帝命鴻臚趨視事。
  • 45.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宇遇事不可,無不力爭,而爭「大禮」尤切。帝欲加興獻帝皇號,宇言加皇於本生之親,則幹正統,非所以重宗廟,正名分。及禮官請稱獻帝為本生考,帝改稱本生皇考,又詔建獻帝廟於大內,宇等復連章諫。特旨用席書為禮部尚書,宇又偕九卿言:「陛下罷汪俊,用席書;謫馬明衡、季本、陳逅,召張璁、桂萼、霍韜。舉措乖違,人心駭愕。夫以一二人邪説,廢天下萬世公議,內離骨肉,外間君臣,名為效忠,實累聖德。且書不繇廷推,特出內降,此祖宗來所未有。乞令俊與書各仍舊職,宥明衡等,止璁、萼毋召。」尋復請罷璁、萼、書,而出爭「大禮」者呂柟、鄒守益於獄。會璁、萼至京,詔皆用為學士。宇等又言:「內降恩澤,先朝率施於佞幸小人。若士大夫一預其間,即不為清議所齒。況學士最清華,而俾萼等居之,誰復肯與同列哉?」帝怒,切責。宇遂乞休,許之。馳傳給夫廩,猶如故事。御史許中、劉隅等請留宇,帝曰:「朕非不用宇,宇自以疾求去耳。」
  • 46.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八十九》:嘉靖七年六月……癸卯,敕定議禮諸臣之罪……尚書毛澄不能執經據禮,卻乃唯唯順從,欲附朕於與為人後之倫,謂宜考孝宗、母昭聖,而改稱朕本生父母為叔父母。朕思皇兄遺詔,乃遵我太祖兄終弟及之訓,曰興獻王長子倫序當立,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大義甚明。朕乃繼統非繼嗣,承武宗之後非承孝宗之後,若如前議,則悖我太祖遺訓,奪我父子大倫,民彝物則泯滅盡矣。朕心不安,屢命羣臣集議,而廷和等力主定陶濮王不倫之典,妄稽曹魏偏安私己之言,鼓聚朋黨,一倡百和,期於必勝。既而執禮之臣先後論列,本之聖經,稽之儀禮,闡明正道,辦別是非,於是父父子子、尊尊親親各得其當,凡有人心者孰不感悟?而廷和等乃猶執迷不返,蔣冕、毛紀同為輔臣,茫無救正,轉相附和,欲遂其非。都御史林俊自遠方起用而來,著論迎合。尚書喬宇為六卿之首,不能持正抗議,乃與九卿等官交章妄執。其後汪俊繼為禮部尚書,仍主邪議,公言於朝……又次蔣冕、毛紀、喬宇、汪俊俱已致仕,各革了職,冠帶閒住。林俊也革去生前職銜。何孟春雖佐貳而情犯特重,夏良勝雖系部屬而釀禍獨深,都發原籍為民。其餘兩京翰林、科道、部屬大小衙門官員,附名連僉入奏。然有彼人代署而已不與聞者,有心知其非而口不敢言者,事幹人眾,情類脅從,間有四五黨助之者,亦原於勢利所奪,俱從寬不究。其間實有出輔臣之門,受其指使,號召眾人以濟其惡者,當時已正法典,或邊戍充軍,或削職為民,茲不再究。嗚呼!敍典秩禮,聖賢之大道;賞善罰罪,天子之大權。若一概置而不問,無以彰上天討罪之公。必如是而或可,都察院便刊佈天下,使凡為臣工者,皆知倫理之不可幹,名義之不可犯,共襄人文之化,以成熙皞之治於無窮焉。爾禮部仍大書一道,揭於承天門之外,俾在位者鹹自警省。再照斯禮所議之失,原咎皆在朕弗聰弗明所致,內自省究,亦不敢自恕。其凡被脅從者,既以寬宥,勿得自懷憂疑,當思勉爾之職,共圖治理,則所污者猶未及焉,顧不羙哉!故諭。
  • 47.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後《明倫大典》成,追論前議,奪官。
  • 48.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公歸樂平,始買地建宅,徜徉於山水中,至朝廷之事多不言及。
  • 49.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楊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舉手加額曰:「活我者,公也。」
  • 50.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辛卯,鎮江少師邃庵楊公卒,公門下士也。挐舟渡江吊之。及過江之日,江南父老識公者舉手加額曰:“活我公也!”多遺之以禮,不受。
  • 51.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十月歸,偶感痰疾卒,春秋六十有八。
  • 52.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宇幼從父京師,學於楊一清。成進士後,復從李東陽遊。
  • 53.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性好山水,嘗陟太華絕頂。遇虎,僕伕皆驚僕,宇端坐不動,虎徐帖尾去。
  • 54.    《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身歿,二妾劉、許皆從死。
  • 55.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巖喬公宇行狀》:卒之日,天地晦冥,陰霾集霰,佈滿城郭數十里之內,樹木盡白。識與不識,言之多有嘆息泣下者。
  • 56.    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四十五 嘉靖三年 十一月 二十二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9]
  • 57.    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七十三 嘉靖六年 二月 二十七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09]
  • 58.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七》:隆慶元年四月……甲寅,詔追贈故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為新建侯,諡文成,賜祭七罈;太保、左都督周尚文為太傅,諡武襄;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蔣冕為少師,諡文定;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書喬宇為少傅,諡莊簡,各祭九壇;禮部尚書汪俊為太子少保,諡文莊,祭二壇;太子少保、户部尚書王杲為太子太保,祭四壇;刑部尚書喻茂堅為太子少保,祭二壇,各命有司治葬。詹事府少詹事黃佐為禮部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朱方為右副都御史,各祭一罈;南京禮部右侍郎呂楠為禮部部尚書,諡文簡;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石珤為少保,改諡文介。追奪尚書顧可學、徐可成,侍郎朱隆禧、郭文英贈諡誥命及僕其諭祭等碑,奪侍郎張電誥命。
  • 59.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喬白巖參贊南京機務時,方寧藩謀逆,聲言取南京,兵巳至安慶,而白巖日領一老儒與一醫士,所至遊燕,兼以校奕,實以觀形勢之險要,而外若不以為意者。人以為一時矯情鎮物,有費禕謝安之風。
  • 60.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武宗在南京,江都督所領邊卒,軀幹頎碩,膂力拳勇,皆西北勁兵也。白巖命於南方教師中取其最矮小而精悍者百人,每日與江都督相期至校場中比試。南人輕捷跳趫,行走如飛;而北人麤坌,方欲交手,被南人倚小者或撞其脇肋,或觸其腰胯,北人皆翻身倒地,僵仆移時。江提督大為之沮喪,而所畜異謀亦巳潛折其二三矣。
  • 61.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武宗南巡時,喬白巖為參贊機務,寇天敍為應天府丞。時缺府尹,寇署印。太監王偉為內守備,三入者同謀協力,持正不撓,故保南京無虞。不然禍且不測。寇亦山西人,與白巖同鄉,軀體順碩,眼微近視,每日帶小帽,穿一撒坐堂,自供應朝廷之外,一毫不妄用。若江彬有所需索,每差人來,寇佯為不見,直至堂上方起坐立語,呼為欽差,語之曰:“南京百姓窮,倉庫又沒錢糧,無可措辦。府丞所以只穿小衣坐衙,專待拿耳。”差人無可奈何,逕去回話。每次如此,江彬知不可動,後亦不復來索矣。
  • 62.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王偉太監,是小時與武宗同讀書者,時適為南京內守備。武宗呼為伴伴而不名,從小相狎,唯其言是聽,遂得從中調護。故喬寇二公得行其志,是雖適然之會,亦可以佔社稷靈長之福矣。
  • 63.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武宗在牛首山經宿,江彬欲行異志,而山神震吼達曙,彬懼懾不敢舉事。次日歸抵聚寶門時,巳深夜,江傳旨開聚寶門迎駕,白巖堅閉不納。是夜,武皇宿於報恩寺。若白巖者,鎮重不撓,為可謂以死衞社稷者矣。
  • 64.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江彬所領邊卒,驕悍之極,行遊市中,強買貨物,民不堪命。寇時丞亦選矬矮精悍之人,每日早晚至行宮祗候,必命以自隨。若遇此輩,即與相搏,邊卒大為所挫,後遂斂跡,亦所以折江彬之謀也。
  • 65.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五·叢説》:武宗在南京行宮,諸司朝參時,景前溪為國子司業,景腹大而矮,幾不能俯,頗失朝儀。江彬即大聲問曰:“第幾班?第幾人?是某衙門官?若司業亦是該拿人數。”白巖即應聲曰:“是南京國子監堂上官。”遂不拿問。葢出於白巖一時權宜,而能全朝廷儒官之體。古人云:此人宜在帝左右。
  • 66.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卷四百七十六》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09]
  • 67.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卷五十二》注引《平定州志》:尚書喬宇妾劉氏,宛平人。許氏,儀真人。初宇遘危疾,劉泣謂許曰:公脱不諱,當以死從。以平生服飾盡散諸婦,既而宇疾瘳,後十載始亡,劉卒自縊,年二十六。許年二十四,與劉同時死。
  • 68.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卷一百二十一》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09]
  • 69.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卷八十七》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09]
  • 70.    《玉坡奏議·卷四》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09]
  • 71.    《卮林·卷九》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09]
  • 72.    《堯山堂外紀·卷九十》:喬白巖《賀人生子》詩:“問時曉散龍墀後,紀月春分昴宿中。”蓋子以二月望日寅時生也,士林服其精細,爭傳誦之。
  • 73.    任衍鋼.冠山的忠貞愛情傳奇[J].文史月刊,2016,(第1期),71-73.
  • 74.    王婷. 喬宇詩歌研究[D]. 山東:聊城大學,2014,第5-14頁.
  • 75.    《堯山堂外紀·卷九十》:正德庚辰,有方土者挾巫史之術,遨遊江湖,人扣以未然事,輒召古名仙運乩賦詩以答,隨所限韻,敏若夙構。是年秋至吳,吳中諸生梁廷用往問,答曰:“吾回道人也。君乞喬白巖詩,吾當邀李謫仙同賦,用十六韻。”梁蓋白巖門下土也,喬時為留都大司馬。其用十六韻詩曰:“六丁持斧施神工,鑿開西南萬仞之崆峒。芙蓉一朵插天表,勢壓天下羣山雄。冰壺倒月色澄徹,瑤台倚鬥光玲瓏。百犬虹霓望吞吐,八埏霖雨瞻空。虛室不受一塵染,靈光直與銀河通。乳泉掛璧噴晴雪,玉梅懸谷搖春風。上有神仙玉盧子,凌風出沒遊太空。登虯伐蛟下入海底水晶窟,朝真謁帝獨步天上瑤宮。頭角嵯峨自卓立,胸襟累誰磨礱。憶昔江樓吹鐵笛,明月一醉三人同。邇來一別世間甲子不知數,但見幾度玉洞桃花紅。金龜老,黃鶴翁,各分一諱貽此公。天然意趣自相合,芳稱長在塵寰中。好將大手整頓乾坤了,歸來一笑拂雲看劍重會滄溟東。”白巖公得詩大喜。按此方士王姓,無錫人,呼百韻可頃刻就。蓋借仙鬼售其術耳。梁後名宏,字裕夫,二人實相與,謬為之,以欺白巖公者。
  • 76.    《石淙詩稿·卷八·金山和白巖太保韻》:白巖以少保吏部尚書致仕歸樂平,其生天順甲申,至嘉靖丁亥,壽六十有四矣,三月十一日其初度辰也。
  • 77.    《山西通志·卷一百九十八·喬少保墓表》:楊一清卒,宇過江吊之。及過江之日,江南父老識公者舉手加額曰:“活我,公也!”多遺之以禮,不受。十月歸,偶感痰疾,於十二月十六日卒,春秋六十有八。
  • 78.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上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142頁.
  • 79.    周寅賓著,李東陽與茶陵派,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01,第309頁.
  • 80.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3-30]
  • 81.    王婷. 喬宇詩歌研究[D]. 山東:聊城大學,2014,第15、18、頁.
  • 82.    王紹曾,杜澤遜編,漁洋讀書記,青島出版社,1991.08,第253頁.
  • 83.    沈乃文主編,明別集叢刊 第1輯 第70冊,黃山書社,2013.03,第4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