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台山

鎖定
喬台山,1947年生於山東省棗莊市,祖居南陽唐河,在社旗度過童年和少年。1974年進入出版界,2008年退休。來自民間,熱愛民俗,退休後專注於民間文化,巡走河南各縣,並計劃編纂百種弘揚河南民間文化的圖書,建起一座家庭式中原民俗館留給社會。編輯圖書報刊千百種,扶植新秀百十人。曾任海燕出版社副總兼副社,編審。現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河南民間文藝協會副主席,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河南省優秀專家。
中文名
喬台山
出生日期
1947年
出生地
山東省棗莊市
性    別
祖    籍
南陽唐河

喬台山個人履歷

喬台山,1947年9月出生,男,漢族,祖籍河南省唐河縣, 1955年全家由唐河遷至賒旗(今社旗),1972年又遷至南陽市。1964年,初中畢業於社旗一中。當年考入河南省第七半工半讀技術學校(中專),1967年畢業,實至1968年分配至南陽汽車發動機廠,先當維修工,後當工藝員。1974年,以“業餘作者”的身份“借調”到河南人民出版社少兒讀物編輯室當編輯,1975年正式調入。1983年考入鄭州大學新聞幹部專修科脱產學習,至1985年畢業。1985年在鄭大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從鄭大畢業後,調河南人民出版社信息資料處任副處長。1987年調回河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後改名為海燕出版社),先後任副總編輯、調研員、副總編兼副社長,兼任海燕報刊社社長。2005年底退居二線,2008年正式退休,現居鄭州。職稱由助理編輯、編輯而至副編審,於1999年評為編審。2002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津貼。
社會兼職:河南省編輯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文聯第四、五、六屆委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四、五屆副主席;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2004—2006,2007—2009);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今)。
家庭:父親是醫生,“破落地主”成分,1987年病故。母親小學文化程度,無職業,在家相夫育子,至今仍健在。喬台山姊妹七個,他為長兄。於1977年結婚,妻林相林系中州大學英語副教授。獨生子喬林碩士畢業於荷蘭伯林根大學,現在上海就業。
著述: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並有10多篇在評比中獲獎。出版專著主要有《空中花園》(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版),長篇科幻小説《人豚大海戰》(明天出版社1992年2月版),長篇故事《孫悟空傳》(海燕出版社1986年12月版)重印7次,散文集《郵票上的學問》(海燕出版社1987年版)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圖書“金鑰匙”獎。另外,發表短篇小説、散文、童話等10多篇。主編或參與主編“中國兒童文學藝術叢書”(10卷,海燕出版社)、《中原民間文化資源與河南文化強省建設》(大象出版社2009年4月版)等多種(套)。
喬台山長達30餘年的出版經歷和成績,使他成為國內頗有影響的資深編輯家和出版家。他潛心於民間文化研究,又使得他同時具有民俗學家的雙重身份。

喬台山出版家

從1974年至2007年,除中間兩年上大學之外,均在河南出版界從事書報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從1987年至2005年,除中間兩年任調研員外,主持海燕出版社書刊編輯、出版工作。先後編輯圖書上千種,培養作者和編輯上百人。
創辦《作文》雜誌。1980年底,喬台山建議創辦《作文》雜誌。1981年先以季刊形式用書號出版。從1982年始,用刊號交郵局發行,期發行量曾高達280萬多份,成為全國八大期刊之一。後來在作文編輯部基礎上成立了文心出版社,獨立經營。
主持編輯、出版20多種(套)百科圖書。1990-1996期間,由喬台山提議並聯系,海燕出版社與中國大百科出版社合作,聯袂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青少年版)》(責任編輯喬台山、王舒妹),共計10卷、1000多萬字,10000多幅圖書。此書為國家“八五”出版規劃重點圖書,出版後被國家教委納入中小學圖書館必備書目,1998年榮獲第11屆中國圖書獎,成為國內迄今最權威、最大型的青少年百科全書。之後,在他的主持下,海燕出版社編輯、出版了《中國嬰幼兒百科(100種)》、“全景博物館叢書”(7種)、彩圖版《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4卷)、《世界百科》(4卷)、《中國百科》(4卷)、《小學生綜合科》、《注音彩圖版中國兒童百科》、《新視野學生探索百科》。並親自主持編纂、出版了《新概念自然百科》(4卷本)、“彩圖mini百科”(12種)等百科圖書。“彩圖mini百科”(12種)在出版兩年中(2004-2005)發行總量達46萬多冊,碼詳達1340多萬元。另外,引進翻譯出版了世界上著名的《大不列顛學生百科全書》。這些百科圖書品種多、水平高、發行量大,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益,使海燕出版社在少年兒童百科圖書領域,走在了全國出版社的前列。
適應“讀圖時代”的到來,主持策劃、編輯、出版大批彩圖版圖書。其中於1999年開始出版的“彩圖版中國通史”系列圖書,引領國內彩圖版歷史類普及讀物的潮流。此係列共計出版4種(套),總印數近17萬套,碼洋2190多萬元。其中4卷本《彩圖版中國通史》(責任編輯喬台山)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10卷本《中國通史(少年彩圖版)》(責任編輯趙飛雨等)獲第6屆全國少兒圖書一等獎併入圍第6屆國家圖書獎,並輸出香港出版中文繁體字版 ,輸出韓國出版韓文版;4卷本《中國通史(國民讀本)》(責任編輯於淑芬等)被評為全國暢銷書。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週年而出版的3卷本《彩圖版中國共產黨歷程》(責任編輯王玉鳳等),獲第6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注音彩繪本世界文學名著經典”,4輯60種,總印數94萬多冊,發行碼洋約1120多萬元。
主持編輯、出版一批獲大獎圖書,並突破了“獲大獎、賠大錢”的怪圈。在該同志主持編輯、出版的圖書中,先後有10多種獲得國家級圖書“三大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他主持編輯、出版的圖書中,險上面所提到的幾種獲大獎圖書之外。海燕社還有《中國嬰幼兒百科》(100種,責任編輯劉德璋等)、《神奇的北極》(4卷,責任編輯趙玉珂等)、“小鱷魚叢書”(10冊,責任編輯姜華等)、《花生米樣的雲》(責任編輯姜華)、《神奇的雅魯藏布江大峪谷》(責任編輯餘鞠華)、《中國兒童文學藝術叢書》(10冊,責任編輯謝樹森等)、“神奇的南極叢書(4冊,責任編輯王舒妹等)等多種。還有數十種圖書在全國性和省級評比中獲獎。海燕社獲大獎圖書多,被河南省新聞出版領導稱讚為“海燕現象”。
喬台山 喬台山
率先同民營工作室、文化公司合作,實行社會化出版。20世紀9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社會上出現一批製作圖書的民營圖書工作室和文化公司。它們表現出體制內出版社所不具有的體制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高等優勢。在喬台山的主持下,海燕社從1996年同王曉明工作室合作開始,隨後又同日知圖書公司等多家民營文化機構全作,出版了一大批圖書。在合作中,也帶來一些著作權糾紛等問題,在政策上也遇到了盲區,引起了社內外的非議和爭論。為此,喬台山在退後二線後,以海燕社同日知圖書公司的合作為案例,於2006年完成大型調研報告《論社會化出版》,從實踐到理論,從體制到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出版主張。他認為實行社會化出版,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發展壯大自己,應成為國有出版社重要的出版方略。
注重出版理論研究。喬台山撰寫和發表了數十篇編輯、出版論文,而且多有獲獎,特別是在圖書選題的策劃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他的編輯學研究領域,從單個選題到系列圖書,從編輯個人選題方向到全社選題結構,從年度選題計劃到中長期出版規劃,涵蓋圖書編輯的方方面面。先後發表了《選題策劃三十六計》、《暢銷書散論》、《木本選題論》等有影響的論文,並被邀請到多家出版社開講座。他又以海燕社為研究對象,設計、製作出1982—2002年出版規劃模型;又分別主持制訂了海燕出版社“八五”、“九五”出版規劃,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主管領導的表揚。他將理論研究成果付諸於實踐,形成效益。主持制訂和執筆起草了一批與之配套的運行機制、規章制度、獎懲辦法。在社內成立並直接領導了以編輯為主體的“長河策劃”組,為海燕社策劃一大批選題,出版後獲得了較好的效益。

喬台山民俗學家

喬台山的第二個職業是民俗研究。既是本人的愛好,也是他的專長。他積極促進海燕出版社同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省羣藝館的合作,聯合編纂、出版民間文化圖書。積極參與民間文化的搶救和保護活動,開展田野採風,著述立説。尤其是在2005年以後,他全身心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為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各種做出了貢獻。
在他的主持下,海燕社先後出版了一系列民間文化圖書,主要有《河南民間故事》、《漢族機智人物》、《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家辭典》,以及“中原民俗叢書(15冊)、“河南民間故事叢書”(14種)、“故事簍叢書”(17種)等大型叢書。出版於1979年的《河南民間故事》一書,首版發行8萬多冊,並多次重印,在全國造成了很大影響,促進了河南民間文學的保護和傳播。而出版於1997的“中原民俗叢書”(程健君、孟憲明主編),是河南民俗研究中的重要成果,至今仍對河南民俗研究富有參考價值。有多種圖書,是由他策劃、設計的選題,並直接編輯的。顧豐年蒐集整理的《三門峽民間故事》一書,在全國首屆民間文學評比中獲獎。
注重田野調查,潛心民俗理論研究。近幾年中,他先後到數十個縣(市)採風,走訪上百民間藝人。採用記卡片方式積累資料,為每個研究課題建檔立案。他先後撰寫發表了多篇有價值的論文,主要有《中原神話哲學探微》、《中原民間文化與河南城鎮化建設》、《民間文化中的信仰內核現象》等。
為民間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奔走呼號,建言獻策。他先後被省民協聘為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被省文化廳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利用各種場合和渠道,調動多種手段,宣傳和弘揚中原的傳統民族民間文化。 2006年,他在參加豫西採風中,發現陝縣南溝村存在黑色剪紙,屬於遠古遺風,就協同老專家倪寶誠先生,對外高度評價,廣為宣傳,鼓動媒體前去採訪報道,促進學校組織師生去寫生。現在陝縣南溝村剪紙已成為當地響噹噹的文化品牌,建立了村級剪紙協會,藝人被邀請到省內外展演剪藝,還應邀參加了中(國)孟(加拉)、中(國)新(加坡)等文化交流活動,藝人們也能從剪紙中獲得頗豐的經濟收益。2007年,鑑於傳統民間文化遺產項目遭到惡意搶注的現象,他利用向《人民日報》記者等媒體談話方式,呼籲全社會和有關職能部門起來防止民間文化遺產被人鑽商標法中的空子而惡意搶注進而壟斷。他並代表省民協,執筆起草了與河南省商標局的公函,列出了亟待商標保護的非遺名單。
2009年3月,他又開闢了保護和傳播民間文化的個人博客“喬台山的七閒居”,受到網民的歡迎,兩個月時間內點擊量既高達4000多人次。
將出版專長與民俗專長結合起來,主持編纂多套大型民間文化圖書。2006年,他受中國民協委託,以“執行副主編”名義,編纂了《神話中原——2006年中國神話學國際研討會文集》。2007年,他受命河南省人大,以“執行副主編”名義,編纂了介紹河南省首批14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型圖書《中原記憶》。自2005年以來,他受河南省民協委派,主持“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縣卷本”的編纂工作,現已全部編纂完成,進入審定和出版階段。2006至2009年,他受省民協委派,以“執行副主編”名義,主持完成了《中國剪紙集成·豫西卷》的編纂工作,即將出版。為中原農民出版社“主編”了“根脈書系”,為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樹碑立傳,已出版多種。現正參與策劃和實施“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大系”的編纂和出版工作。(2009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