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億

鎖定
喬億(1702—1788),字慕韓,號劍溪,別署實亶居士。清代寶應(今屬江蘇揚州市)人,少以詩名江淮間,與沈德潛、沈起元、方觀承、査慎行等文人交善,為人美鬚髯,善談論。以國學生應棘圍試不售,輒棄去,專肆力於詩。客遊山西,為猗氏書院山長。
本    名
喬億
別    名
字慕韓,號劍溪,別署實亶居士。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寶應
出生日期
1702年
逝世日期
1788年

目錄

喬億主要成就

工五言詩,少從王士禛學,得其獎掖。近體在王孟錢劉間,古體直追漢魏。沈德潛在為其《小獨秀齋詩》作序時就寫到:“夫慕韓之詩,其骨格超秀,韻味清遠,上領陰何之勝,下參王孟之席,所得於古者深矣。豈唯非獵宋元餘習者之可比,即學唐詩而不襲其貌者矣。”序中還説到“慕韓之才可無所不至也”,“則繼李杜而起者非慕韓而誰望耶?”(《小獨秀齋詩》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0輯第28冊)從沈德潛對喬億的這些評價可見喬億在詩歌方面的建樹是很高的,同時他也擅長各種文體的創作。工古文,師汪琬,亦受推許。其詩文善論事,富文采,有雄直氣,著述頗豐。
全集散佚,今傳世者有《易俟》二十卷、《直廬集》一卷、《使粵集》一卷、《歸田集》一卷及戲曲《香雪亭新編耆英會記》二卷。
著述
其著作有《小獨秀齋詩》二卷、補遺一卷、附《江上吟》一卷、《三晉遊草》一卷、附錄一卷、《夕秀軒遺草》一卷、《惜餘存稿》一卷、《劍溪外集》一卷、《劍溪文略》一卷、《劍溪説詩》三卷、《燕石粹編》一卷、《杜詩義法》二卷、《小獨秀齋近草》一卷、《素履堂稿》一卷、《窺園吟稿》二卷、《大曆詩略》六卷、《古詩略》、《藝林雜錄》、《元祐黨籍傳略》、《蘭言集》等。
喬億詩
過泰山巨上人蘭若得陰字 涼飆肅晴野,清磬隔前林。古寺行人少,寒山落葉深。孤筇隨竹影,一徑入蘿陰。漸覺禪居近,空香引道心。
嘉禾道中
扁舟入于越,回首望句吳。草樹裴休宅,風煙范蠡湖。漁歌爭晚渡,桑婦有蠶租。舊事滄波逝,何人識霸圖。
木瀆章重宅曉起從沈尚書放舟至光福鎮
春鶯拂曙啼,春棹落波齊。日照萬花谷,人行香水溪。風光沿岸轉,嵐影壓船低。泊處非投止,聯裾更向西。
客氏拜
客氏拜,拜阿誰。東廠義兒,時乃義兒母,何拜為。
客氏拜,九千歲。晝惟表裏竊國柄,夜甘與同寐。同寐同寐焉用拜。
當年客氏拜,奉之抵錫齎。身殲浣衣局,穢氣塞四海。運丁百六朱明移,客氏拜,三字在。 [1] 

喬億生平

喬億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家境顯赫,世代為官。其祖父喬萊(1642—1694),字子靜,號石林,別署畫川逸叟。康熙六年(1667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請歸養。康熙十八年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明史》,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官至侍讀學士,中蜚語罷歸。築園曰“縱棹亭”,曰吟詩送老處,潛心讀《易》,詩文會友。後復應召入京,旋卒。
喬億的父親喬崇修,字介夫,號念堂,康熙年間貢生,亦善詩,又工書法,尤擅八分書,雍正元年(1723年)與漳浦蔡世遠、同邑王懋竑同時召見,授銅陵縣教諭,著有《樂玩齋集》及《陶園集》。喬億的二位伯父:喬崇烈、喬崇讓亦都是康熙末年進士,著述甚富。
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清史列傳》卷七十《文苑傳》一、朱彝尊《翰林院侍讀喬君萊墓誌銘》及《重修寶應縣誌·文苑傳》、朱彬《喬劍溪先生墓表》、《廣陵詩事》、潘耒《翰林侍讀喬君墓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