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傳藻

鎖定
喬傳藻,男,漢族,1939年生於滇東北農家,雲南宣威人。196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散文《醉麂》,中國作協首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山野之魂》散文獲《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兒童文學》創刊三十週年徵文散文一等獎;在1996年,《太陽鳥》被評為少年兒童讀物佳作獎;在1999年,《一朵雲》被少年兒童讀物最佳作品獎。散文集在台灣出版後,四次獲台灣少年兒童最佳讀物獎,另獲刊物獎多項。散文《望天樹》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散文《大象樹》《森林黑土》《絞殺樹》等多篇作品入選小學生語文閲讀教材。其中《望天樹》被選為鄂教版初一課本第5課。《挑柴》被選為冀教版小學6年級25課課文。
中文名
喬傳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雲南宣威
出生日期
1939年7月
畢業院校
雲南大學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散文《望天樹》
主要成就
中國作協首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兒童文學》創刊三十週年徵文散文一等獎
籍    貫
雲南宣威
性    別

喬傳藻獲獎記錄

《醉麂》散文,中國作協首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山野之魂》散文獲《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兒童文學》創刊三十週年徵文散文一等獎;在1996年,《太陽鳥》被評為少年兒童讀物佳作獎;在1999年,《一朵雲》被少年兒童讀物最佳作品獎。散文集在台灣出版後,四次獲台灣少年兒童最佳讀物獎,另獲刊物獎多項。
散文《望天樹》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散文《大象樹》《森林黑土》《絞殺樹》等多篇作品入選小學生語文閲讀教材。其中《望天樹》被選為鄂教版初一課本第5課。《挑柴》被選為冀教版小學6年級25課課文。

喬傳藻個人經歷

1964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歷任中文系講師、教授、系副主任,課餘時間,熱心為少年兒童寫作,創作以少年散文為主,已出版散文集多種,單篇作品曾被選入數十個選本。雲南省作協常務理事。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9年11月,在《兒童文學》發表散文《星星寨》;多年來,致力於邊地密林少年兒童生活散文創作。 [1] 
“散文的聲音就像我們的血液,你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卻不能直視。散文失去了內在的聲音,就像我們的身軀失卻了血液,生命也就不成其為生命了。”在一篇名為《作品的調子》的隨筆中,作家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作家這樣理解散文的聲音,“散文這種內在的聲音,其實也就是作品內在的感情,它有強有弱,有起有伏;與之相比,散文的‘硬件’部分,即散文的細節、事件、景物等等,只能算作音符,它們統攝在作品的旋律之中。找不到這個主旋律的音階,如果像唱歌的人起不準音調一樣,作品是無法寫下去的。”
喬傳藻先生在兒童散文創作中對文字的錘鍊幾近苛求,其筆法已臻化境,但他仍認為,“再新的手法也不可能把作家思想上、生活上所沒有的東西變得有。”(喬傳藻《我寫少年散文》)。
對照他們的兒童散文作品,作家們對自然生命的特別關注,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生俱來的責任感,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裏細心地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美感,在文字的隊列裏用心聆聽自然的聲音,在雲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發掘那些藴藏在平凡世界中的詩意和靈性。凡是出自喬傳藻老師之手的文章都經久不衰,寓意深刻,值得細細去品味。

喬傳藻主要作品

星星寨》《哨猴》《野象的路》《守林人的小屋》《太陽鳥》《一朵雲》《三棵樹》《野猴》《文學的眼光》《山野之魂》《我寫少年散文》《挑柴》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