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鹽草

鎖定
喜鹽草(Halophila ovalis (R. Br.) Hook. f.),亦名“海蛭藻”、“卵葉鹽藻”。水鱉科。多年生草本。具細長的橫卧莖,莖的每節生一條不定根和兩枚苞片。苞腋生出一對葉,葉柄長1.2—2.5釐米。葉片橢圓狀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2.5釐米,有時可達7釐米,寬1—1.4釐米,兩端圓。
中文名
喜鹽草
拉丁學名
Halophila ovalis (R. Br.) Hook. f.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 
澤瀉目
水鱉科
喜鹽草屬
喜鹽草
分佈區域
分佈於馬來西亞、菲律賓。產台灣、海南等省及廣東沿海島嶼。

喜鹽草形態特徵

喜鹽草
喜鹽草(6張)
多年生海草。莖匍匐,細長,易折斷,節間長1-5釐米,直徑約1毫米,每節生細根1條,鱗片兩枚;鱗片膜質,透明,近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微缺,基部耳垂狀,外面鱗片長5-5.5毫米,寬3-3.5毫米,內面鱗片中肋隆起呈龍骨狀,邊緣波狀,長4-4.5毫米,寬約3毫米。葉2枚,自鱗片腋部生出;葉片薄膜質,淡綠色,有褐色斑紋,透明,長橢圓形或卵形,長1-4釐米,寬0.5-2釐米,先端圓或略尖,基部鈍形、截形、圓形或楔形,全緣呈波狀;葉脈3條,中脈明顯,緣脈距葉緣約0.5毫米,與中脈在葉端連接,次級橫脈12-16(-25)對,連接中脈與緣脈,與中脈交角45-60°;葉柄長1-4.5釐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佛焰苞廣披針形,長約4毫米,頂端鋭尖;雄花被片橢圓形,伸展,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白色,具黑色條紋,透明;花葯長圓形;雌佛焰苞苞片2,廣披針形,外苞片緊裹內苞片,均呈螺旋狀扭卷,形似長頸瓶,頸部長,約為膨大部分的2倍;子房略呈三角形,長1-1.5毫米;花柱細長,柱頭3,細絲狀,長2-3釐米。果實近球形,直徑3-4毫米,具4-5毫米長的喙;果皮膜質。種子多數,近球形,徑小於1毫米;種皮具疣狀凸起與網狀紋飾。花期11-12月。 [2] 

喜鹽草生長環境

生於淺海中。

喜鹽草分佈範圍

喜鹽草
喜鹽草(3張)
喜鹽草屬,產自台灣、海南及廣東雷州半島。分佈於亞洲大陸東南沿海、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產台灣海南等省及廣東沿海島嶼。廣佈於紅海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