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

鎖定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體長10-12毫米。頭、胸部黑色;觸角大體黑褐色。中國及朝鮮日本印度有分佈。
中文名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Hexapoda
昆蟲綱(In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Pterygota
膜翅目(Hymenoptera
亞    目
細腰亞目(Apocrita
姬蜂科(Ichneumonidae
亞    科
瘤姬蜂亞科(Pimplinae
長尾姬蜂族(Ephialtini
聚瘤姬蜂屬(Gregopimpla
分佈區域
中國黑龍江、遼寧、浙江、廣西及朝鮮、日本、印度
命名者及年代
Cameron, P. (1899)
外文名
Gregopimpla himalayensis
下    綱
新翅下綱(Neoptera
下    目
寄生蜂下目(Parasitoida
總    科
姬蜂總科(Ichneumonoidea
源    自
農業數字博物館
收藏單位
中國農業大學博物館
館藏狀態
在庫
完殘程度
完好
學科類別
生命科學
地域類型
分佈地
來    源
採集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特徵描述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體長10-12毫米。頭、胸部黑色;唇基黃褐色;觸角大體黑褐色,鞭節基部數節下面帶黃色;前胸後緣角及翅基片黃色。翅透明略帶黃色,翅脈褐色,前緣脈及翅痣深褐色。各足基節、轉節、腿節赤黃色和脛節、跗節淡黃色;後足腔節近基部和端部約1/3及各跗節末端和爪黑褐色。腹部黑色,第2-4節略帶暗褐色。產卵管赤褐色,鞘黑色。複眼內緣近觸角窩處稍凹陷;顏面刻點較大,中央稍縱隆起;觸角短於體長,雌31-32節,雄29節。盾縱溝短,不明顯;小盾片隆起;並胸腹節中央有2條縱隆起,但不呈脊狀,僅伸到中央,其間稍凹平滑,外側刻點稀而大。前翅小翅室四邊形,底邊在第2回脈着生處曲折角度甚小。腹部稍扁,長約為頭胸之和的2倍;第1背板前半部有自前角斜伸向中部的脊,再向後延伸則漸消失。但其間甚高,後緣寬度與長度相等;第l-6背板密佈刻點,各節後緣及第2節前緣光滑;第2一6背板上各有二對不甚明顯的瘤狀突起;第2一3背板後緣僅比該節長度稍長;產卵器約與腹部等長。 [1]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寄生範圍

天幕毛蟲、古毒蛾、馬尾松毛蟲、赤松毛蟲、落葉松毛蟲油松毛蟲、舞毒蛾、柞蠶、樗蠶、柳大蠶蛾、茶蓑蛾、李枯葉蛾梨小食心蟲分月扇舟蛾大豆食心蟲、桑絹野螟、梨雲翅斑螟、印巴樺櫟大蠶蛾。

喜馬拉雅聚瘤姬蜂地理分佈

朝鮮、日本、印度;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酒泉、武威(天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