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馬拉雅亂子草

鎖定
喜馬拉雅亂子草(Muhlenbergia himalayensis Hack. ex Hook. f.),稈紅紫色細弱,花序呈線形或線狀長圓形,穗為灰綠色披針形。
分佈於中國雲南省和四川省等地區。
中文名
喜馬拉雅亂子草
拉丁學名
Muhlenbergia himalayensis Hack. ex Hook. f.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亂子草屬
喜馬拉雅亂子草

喜馬拉雅亂子草形態特徵

喜馬拉雅亂子草線稿圖 喜馬拉雅亂子草線稿圖
多年生。具較短的根莖。鬚根細長,長可達23釐米。稈叢生,較細弱,基部徑0.5-1毫米,具數節,節稍膨大,常紅紫色,膝曲或傾斜,高30-50釐米,多分枝,光滑無毛。葉鞘疏鬆,多數長於節間,無毛;葉舌膜質,長約0.5毫米,先端平截,撕裂狀,無毛;葉片線形,扁平,柔軟,長1-9釐米,寬1-3毫米,兩面無毛僅粗糙。圓錐花序稀疏,狹窄,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5-15釐米,分枝纖細,曲折,每節1-2枚,主枝下部1/2常裸露,1/2以上着生少數小穗,小穗柄纖細,糙澀;小穗灰綠色帶紫色,狹披針形,長3-4毫米;穎膜質,披針形,兩者近相等或第一穎稍短,先端長漸尖或呈芒尖,具1脈,粗糙;外稃與穎等長或略長,長3-4毫米,有鉛綠色斑紋,具3脈,背面下部1/3以下被柔毛,其毛不顯露於穎外,其餘粗糙,先端尖,中脈延伸為1芒,其芒常為紫色,纖細,粗糙,直立或稍曲折,長9-14毫米;內稃等長於外稃,粗糙,具2脈;嶙被2,膜質,小;雄蕊3,花葯黃色,長約1.5毫米。 花果期7-10月。 [1]  [3] 

喜馬拉雅亂子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000-2 500米的山谷濕地、水溝邊、林下灌叢中及山坡草地上。

喜馬拉雅亂子草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四川等省,西喜馬拉雅也有分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