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花草

鎖定
喜花草(學名: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是爵牀科喜花草屬,常綠灌木。高可達2米;枝四稜形;葉對生,葉片卵形、橢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齒;白綠色葉狀苞片大;花冠藍色高腳碟狀,筒部細,外被微柔毛;雄蕊2枚,稍外露;蒴果棒狀;花期10月至次年3月,果期12月至次年5月 [9] 
喜花草原產於印度、不丹、尼泊爾,現中國華南地區常見栽培,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栽培 [9]  還分佈於印度及熱帶喜馬拉雅地區 [1]  喜光照,耐半陰,忌暴曬;喜温暖濕潤氣候;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繁殖方式一般為扦插繁殖 [10] 
喜花草味辛,平。可全草入藥 [11]  根可用於治療風濕;葉可活血散瘀,用於治療跌打腫痛 [12]  喜花草是優良的觀花植物,可孤植、叢植、片植於公園、庭園、水岸邊等綠地,還可盆栽觀賞 [10]  喜花草的花語是淳樸 [13] 
中文名
喜花草
拉丁學名
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8] 
別    名
可愛花
愛春花
藍花仔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爵牀科
喜花草屬
喜花草
命名者及年代
Andrews,1800

喜花草植物學史

該屬的名稱Eranthemum可能來自希臘加詞“ero”=鈎子和“anthemon”=花的組合;該物種的種加詞pulchellum是拉丁語形容詞“pulcher”的縮寫:“pulchellus, a, um” = 漂亮、可愛。 [7] 
同義詞: Justicia nervosa Vahl (1804);Eranthemum bicolor Schrank (1817);Eranthemum nervosum (Vahl) R.Br. ex Roem. & Schult. (1817);Eranthemum varians Billb. (1833);Upudalia pulchella (Andrews) Raf. (1838);Eranthemum grandiflorum Zipp. ex Span. (1841);Eranthemum edgeworthianum Nees (1847);Daedalacanthus nervosus (Vahl) T.Anderson (1867);Daedalacanthus scaber T.Anderson (1867);Eranthemum scabrum Wall. ex T.Anderson (1867);Daedalacanthus varians (Vent.) Voss (1895);Pseud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Merr. (1912)。 [7] 

喜花草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可達2米,枝4稜形,無毛或近無毛。葉對生,具葉柄,長1-3釐米;葉片通常卵形,有時橢圓形,長9-20釐米,寬4-8釐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寬楔形並下延,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齒,側脈每邊8-10條,連同中肋在葉兩面凸起,背面明顯。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3-10釐米,具覆瓦狀排列的苞片;苞片大,葉狀,白綠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25釐米,頂端漸尖或短尾尖,具綠色羽狀脈,無緣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短於花萼;花萼白色,長6-8毫米;花冠藍色或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約3釐米,外被微柔毛,冠檐裂片5,通常倒卵形,近相等,長約7毫米;雄蕊2枚,稍外露。蒴果長1-1.6釐米,有種子4粒,兩側呈壓扁狀,被緊貼的白毛。花期春季。 [1-2]  花期10月至次年3月,果期12月至次年5月 [9]  [14] 

喜花草產地生境

喜花草原產於印度、不丹、尼泊爾; [9]  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中國、東喜馬拉雅、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西喜馬拉雅;在中國南部和西南部栽培於庭園供觀賞。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美國(佛羅里達)、海地、牙買加、背風羣島、馬里亞納羣島、新喀里多尼亞、所羅門羣島、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安的列斯羣島、向風羣島有引種栽培。喜高温及光照充足的環境,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温20-28℃。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1]  [3]  [4]  [6] 

喜花草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扦插繁殖 [10] 
春秋均可進行。插穗容易生根,種子亦可自播。定植時宜選擇陽光充足之地,並施入基肥,成活後摘心促發分枝,保持基質濕潤。 [3]  [4] 

喜花草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夏季可多澆水,冬季少澆,越冬温度10-12℃。温度過低時落葉,注意保温,可在冬季對植株進行修剪或強剪更新。每月施肥1次,以複合肥為主。生長期間每2周施液肥一次,但氮肥不宜過多。冬季停肥控水,老株要及時用新株更替,保持健壯和美觀。 [3]  [4] 
採收加工: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葉在夏、秋季採摘,鮮用。 [2] 

喜花草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味辛、甘、微苦,性平。全草可入藥,根用於風濕。葉可以活血散瘀。用於跌打腫痛、清肝明目,健脾止瀉。 [2]  [5] 
觀賞價值
喜花草是優良的觀花植物,可孤植、叢植、片植於公園、庭園、水岸邊等綠地,還可盆栽觀賞 [4]  [10] 

喜花草植物文化

喜花草花語是淳樸 [13] 
參考資料
  • 1.    喜花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09-12]
  • 2.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天然藥物圖鑑 第5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12.12,第431頁
  • 3.    徐曄春,鄧櫻,觀賞花卉圖鑑,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223頁
  • 4.    吳應祥,張應麟編著,室內裝飾植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03,第173頁
  • 5.    雲南省曲靖專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衞生組編,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1970.08,第843頁
  • 6.    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2-06-02]
  • 7.    Eranthemum pulchellum  .monaconatureencyclopedia[引用日期2022-06-02]
  • 8.    喜花草 Eranthemum pulchell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1]
  • 9.    吳健梅主編. 草木南粵[M]. 2019
  • 10.    劉樹明編著. 園林植物圖鑑[M]. 2018
  • 11.    雲南省曲靖專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衞生組編. 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M]. 1970
  • 12.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 雲南天然藥物圖鑑 第5卷[M]. 2012
  • 13.    胡慧、胡栩,《遊園賞喜花草獨愛那抹藍》,中山日報,2014-02-18(B5版:旅遊週刊-專題)
  • 14.    喜花草|Eranthemum pulchellum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