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山過樹蛇

鎖定
喜山過樹蛇(學名:Dendrelaphis biloreatus)是遊蛇科過樹蛇屬的爬行動物。分佈於印度、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齋浦爾和迪布魯格爾。
中文名
喜山過樹蛇
外文名
Gore's Bronzeback
拉丁學名
Dendrelaphis biloreatus
動物界
Squamata 有鱗目
Colubridae 遊蛇科
Dendrelaphis 過樹蛇屬
biloreatus
分佈區域
印度、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
命名人
(Wall,1908)
國內分佈
西藏,

喜山過樹蛇分類命名

1908年,爬蟲學家Frank Wall發現並命名了Dendrophis biloreatus,1910年又發現並命名了Dendrelaphis gorei。1943年,爬蟲學家Malcolm Arthur Smith確定了Dendrophis gorei與Dendrophis biloreatus為同一物種,他將其歸入瘦蛇屬(Ahaetulla),稱其為Ahaetulla gorei。自此,該物種既被稱為Dendrelaphis gorei又被稱為Dendrelaphis biloreatus。從先後順序上來説,Dendrophis biloreatus是正確的學名,而Dendrelaphis gorei是次異名。 [5-6] 

喜山過樹蛇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背鱗13-13-11(9)行;體側各有一條淺黃色縱紋。
形態描述依據 Smith(1943:246)描述。
雌性全長(580+320)mm。背鱗銅棕色,唇和頦部淺黃色;頭側至頸有一黑紋,在
頸部黑紋分裂為二條垂直短紋;沿體側最外1-2行背鱗有一條淺黃色縱紋。腹面淡綠或
淺灰色。
吻寬圓;眼徑與它至鼻孔間距相等;顳鱗1+1+2;上唇鱗8,偶為9,第4, 5枚入眶。脊鱗顯著擴大,體中段者大於最外一行背鱗,且後端平切或凹入;背鱗13-13-11(9)行。腹鱗187-199;尾下鱗139-154對。
上頷齒22-25枚,後端牙齒最大。
半陰莖不分叉,達第8枚尾下鱗。 [1] 

喜山過樹蛇分佈範圍

蛇
(4張)
喜山過樹蛇分佈於印度、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齋浦爾和迪布魯格爾。 [1] 

喜山過樹蛇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4]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