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劇之王

(美國1983年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電影)

鎖定
《喜劇之王》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黑色喜劇片,由羅伯特·德尼羅主演,傑瑞·劉易斯等共演,於1983年2月18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痴迷電視脱口秀的小人物魯伯特·普帕金堅信自己有喜劇天分,為了能與偶像、脱口秀明星傑瑞共演而不擇手段,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故事 [1] 
中文名
喜劇之王
外文名
The King of Comedy
類    型
劇情、犯罪、喜劇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馬丁·斯科塞斯
編    劇
保羅·齊默爾曼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片    長
109 分鐘
上映時間
1983年2月18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喜劇之王劇情簡介

痴迷脱口秀笑話表演的魯伯特·普帕金羅伯特·德尼羅飾)崇拜喜劇明星傑瑞·蘭福德傑瑞·劉易斯),更夢想自己也能像傑瑞一樣站在舞台上享受觀眾的歡呼。藉助傑瑞的瘋狂粉絲瑪莎桑德拉·伯恩哈德)創造的機會,魯伯特得以和傑瑞交談。魯伯特躊躇滿志地自我介紹,雖然傑瑞敷衍了事,但魯伯特仍視自己為傑瑞的好友。為了能在心愛的麗塔(戴安娜·艾伯特飾)面前出人頭地,魯伯特不惜一切代價要獲得與傑瑞同台表演的機會。另一方面,傑瑞被魯帕的糾纏搞到忍無可忍,將魯帕與並不知情的麗塔趕出家門。傑瑞的行為激怒了魯伯特,他與瑪莎合作綁架傑瑞,威脅電視台播放自己的表演。魯伯特終於如願以償,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不承想他的五分鐘表演收視率創下歷史新高,他的故事也被各路媒體鋪天蓋地報道,人陷囹圄期間甚至寫了名為《一夜成王》的暢銷書。魯伯特獲減刑提前出獄之後,順理成章變成最當紅的脱口秀明星和作家 [1-2] 
《喜劇之王》在各國的海報

喜劇之王演職員表

喜劇之王演員表

    • 託尼·藍道爾 飾 託尼·藍道爾
    • 艾德·赫利希 飾 艾德·赫利希
    • 瑪戈·温克勒 飾 接待員
    • 陳錦湘 飾 約翰遜
      備註  蘭福德的華人管家
    • Lou Brown 飾 樂隊負責人
    • Vinnie Gonzales 飾 圍在電視台門外的粉絲
    • Whitey Ryan 飾 電視台門衞
    • Doc Lawless 飾 司機
    • Charles Kaleina 飾 蒐集簽名的人
    • Richard Baratz 飾 漫畫家
    • Cathy Scorsese 飾 多洛雷斯
    • Chuck Low 飾 在中餐館的男人
    • 麗莎·明奈利 飾 麗莎·明奈利
    • Leslie Levinson 飾 羅伯塔·波斯納
    • Sel Vitella 飾 在公用電話亭的男人
    • Tony Boschetti 飾 甘傑米先生
    • Don Letts 飾 路人
    • Matt Russo 飾 出租車司機
    • Thelma Lee 飾 打公用電話的女人
    • George Kapp 飾 節目嘉賓
    • Ralph Monaco 飾 雷蒙德·沃茨
    • Rob-Jamere Wess 飾 保安
    • Audrey Dummett 飾 廚師
    • June Prud'Homme 飾 奧德麗
    • Edgar J. Scherick 飾 威爾遜·克羅克特
      備註  電視台高層
    • Thomas M. Tolan 飾 格里蒂
      備註  聯邦調查局探長
    • Ray Dittrich 飾 格里德羅
      備註  聯邦調查局探員,格里蒂的助手
    • Richard Dioguardi 飾 伯克
      備註  警長
    • Jay Julien 飾 傑
      備註  蘭福德的律師
    • Harry J. Ufland 飾 哈瑞
      備註  蘭福德的經紀人
    • Scotty Bloch 飾 克羅克特的秘書
    • Jim Lyness 飾 檢票員
    • Bill Minkin 飾 克拉倫斯·麥凱布
      備註  作家
    • Diane Rachell 飾 麥凱布的妻子
    • Gerard Murphy 飾 刑警
    • Jimmy Raitt 飾 舞台監督
    • - 飾 新聞播音員
      配音  William Litauer
    • Alan Baker 飾 觀眾
    • - 飾 播音員
      配音  Jeff David
    • 瑪麗·伊麗莎白·馬斯特蘭託尼 飾 圍觀者
    • Mike Tremont 飾 脱口秀的參與者

喜劇之王職員表

製作人 Robert F. Colesberry、羅伯特·格林赫特、阿諾恩·米爾坎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副導演(助理) Lewis Gould、Scott Maitland、Jerry Olinick
編劇 保羅·齊默爾曼
攝影 Fred Schuler
剪輯 塞爾瑪·斯昆梅克
選角導演 Cis Corman
藝術指導 Boris Leven、Edward Pisoni
美術設計 Lawrence Miller、Edward Pisoni
造型設計 Philip Goldblat、Lyndell Quiyou、Jay Cannistraci
服裝設計 Richard Bruno
佈景師 George DeTitta Sr.、Daniel Robert
展開
聲音部門
Rebecca Einfeld、Tom Fleischman、Les Lazarowitz、Philip Rogers
Gary S. Gerlich、Vito L. Ilardi、Victoria Martin、Dick Vorisek
Frank E. Warner 、Bill Wylie、Ken Dufva、Bob Olari、Gary Parker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喜劇之王角色介紹

  • 魯伯特·普帕金
    演員 羅伯特·德尼羅

    痴迷電視脱口秀,自認為有喜劇天分。作為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傑瑞的狂熱粉絲,不但處處模仿傑瑞而且經常幻想自己能與傑瑞共同演出,甚至分不清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現實。為了能獲得在電視上露面的機會,他宛若精神病患者般數番糾纏傑瑞,更不惜鋌而走險。

  • 傑瑞·劉易斯
    演員 傑瑞·蘭福德

    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喜劇演員,有“喜劇之王”的美稱。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壓力,同時頻頻被像魯伯特和瑪莎那樣的狂熱粉絲圍追堵截,不勝其擾。

  • 瑪莎
    演員 桑德拉·伯恩哈德

    傑瑞·蘭福德的瘋狂粉絲,性格暴躁、舉止怪異卻神通廣大。不惜一切代價要引誘傑瑞和她上牀,因此與魯伯特共謀把蘭德綁架到了自己家裏。

  • 麗塔·基恩
    演員 戴安娜·艾伯特

    魯伯特·普帕金從高中時代起就愛慕的對象。她曾是啦啦隊的隊長,後來委身於酒吧工作。隨魯伯特到蘭福德的別墅參加所謂“派對”,結果被主人趕出門去。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2]  [4] 

喜劇之王音樂原聲

電影原聲帶<br>
發行時間
1983年2月14日
創作者
Robbie Robertson
曲目
1.《Back on the Chain Gang》
2.《'Tain't Nobody's Bizness If I Do》
3.《Swamp》
4.《King of Comedy》
5.《Rainbow Sleeves》
6.《Between Trains》
7.《Steal the Night》
8.《Come Rain or Come Shine》
9.《Finer Things》
10.《Wonderful Remark》 [5] 

喜劇之王幕後花絮

該片拍攝於1982年,但是劇本創作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編劇保羅·齊默爾曼在看了一集名為《大衞·薩斯坎德秀》的脱口秀節目時構思出了這個故事 [4] 
羅伯特·德尼羅對保羅·齊默爾曼的故事充滿熱情。當時劇本還有另一個版本,是巴克·亨利寫的,而且導演米洛斯·福爾曼被選定拍攝亨利版本。為此,羅伯特·德尼羅説服了米洛斯,由他自己與馬丁·斯科塞斯按保羅的版本拍攝影片。在與馬丁及服裝師選衣服時,羅伯特·德尼羅看中了店中的假人的髮型,該髮型成為片中魯伯特的頭盔式髮型的來源 [6] 
影片開場處的一幕《傑瑞·蘭德福秀》是對《今夜秀》的戲仿,實際上,劇組曾試圖邀請《今夜秀》的主持人約翰尼·卡爾森出演蘭德福一角,但沒有成功 [4] 
被魯伯特糾纏得不勝其煩的傑瑞在電視上觀看的影片是1953年塞繆爾·富勒導演的《南街奇遇》,兩片在情節上有相似之處,而馬丁·斯科塞斯是《南街奇遇》的影迷 [7] 
在片中扮演魯伯特母親的正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母親,他的父親也在片中客串。而魯伯特愛慕的對象麗塔的扮演者則是羅伯特·德尼羅當時的妻子 [4] 
穿幫鏡頭
蘭福德公司保安主管將普帕金帶出門時,玻璃門上清楚地映射出攝影機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喜劇之王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3年
第36屆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馬丁·斯科塞斯
提名
1984年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年度電影獎
《喜劇之王》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類- 最佳原創劇本
保羅·齊默爾曼
獲獎
電影類-最佳男主角
羅伯特·德尼羅
提名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傑瑞·劉易斯
提名
電影類-最佳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提名
電影類-最佳剪輯
塞爾瑪·斯昆梅克
提名 [8] 
全美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女配角
桑德拉·伯恩哈德
獲獎 [9] 

喜劇之王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單位
製作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公司、Embassy International Pictures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Warner Home Video(英國)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美國)
Filmpac Home Video (澳大利亞)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Concorde Film (荷蘭)
上映時間
上映國家
上映日期
冰島
1982年12月19日
美國
1983年2月18日
西德
1983年3月4日
法國
1983年5月7日(戛納電影節)
法國
1983年5月18日
丹麥
1983年5月23日
澳大利亞
1983年7月7日
葡萄牙
1983年7月28日
瑞典
1983年9月2日
土耳其
1983年10月
芬蘭
1983年10月14日
日本
1984年5月19日
法國
1997年10月(蒙彼利埃地中海電影節)
意大利
2007年10月23日(羅馬電影節)
奧地利
2009年10月21日(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美國
2010年4月25日(TCM經典電影節)
法國
2011年5月18日
阿根廷
2013年4月11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
美國
2013年4月26日(翠貝卡電影節)
美國
2013年7月13日(緬因國際電影節)
希臘
2013年9月25日(雅典電影節)
澳大利亞
2016年6月13日(悉尼電影節) [10] 

喜劇之王影片評價

《喜劇之王》雖用喜劇做外包裝,內核卻如《出租車司機》一樣,以白描式的紀錄片手段,對媒體塑造的社會提出質疑和批判。與周星馳的同名影片不同,該片並不志在講述一個才華終被兑現的勵志故事。魯帕的“五分鐘展示”獲得觀眾的連連叫好,到底是靠真才實學,還是絕不虛構的人生歷程裏的荒誕色彩,斯科塞斯留交觀眾分辨,其後他的勢如破竹,也很難讓人分清是肚子裏果然有些墨水,還是媒體的推波助瀾使然。斯科塞斯拿“喜劇之王”不動聲色打量社會的野心,顯然是以“努力、奮鬥”貫穿全片的港版《喜劇之王》所缺乏的 [1] (北京青年報評)
該片是羅伯特·德尼羅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貢獻帶有強烈布萊希特理論色彩的表演,他的表演帶着一種誇張的漫畫風格,他拒絕演一個“真實”的人。《喜劇之王》刻意追求一種介於感情與理智之間不安的平衡,在該片的觀點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或許電影人自身更甚 [4]  (《電影世界》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