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冬草

鎖定
喜冬草(Chimaphila japonica Miq.)是杜鵑花科喜冬草屬的常綠草本狀小亞灌木。株高6-20釐米;葉呈寬披針形、長圓形或橢圓形基部圓楔形或近圓;花頂生或葉腋生,呈白色,萼片膜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花瓣倒卵圓形,雄蕊花絲短,下半部膨大並有緣毛,花葯有小角,花柱倒圓錐形,柱頭圓盾形;蒴果扁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喜冬草分佈在中國吉林、遼寧、山西等省地,在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地也有分佈,多生長在海拔900米-3100米的山地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或灌叢下。 [2] 
喜冬草全草可入藥,有消炎利尿、滋補強壯、鎮痛等功效,可用於淋病及各種水腫,也可用於恢復過度疲勞症。 [3]  喜冬草株形美觀,可盆栽供觀賞 [4] 也可用做林下地被植物。 [5] 
中文名
喜冬草
拉丁學名
Chimaphila japonica Miq.
別    名
梅笠草
羅漢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喜冬草屬
喜冬草

喜冬草形態特徵

喜冬草
喜冬草(21張)
常綠草本狀小亞灌木,株高6-20釐米;根狀莖細長,橫生,地上莖直立,少有分枝,圓柱形,無毛。葉對生,或互生、近對生,排成輪狀;葉呈寬披針形、長圓形或橢圓形;葉片革質,寬披針形,長1.5—3釐米,寬0.6—0.8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面深綠色,背面稍淡,兩面無毛,邊緣具疏鋸齒,中脈於葉面凹陷,背面凸起,側脈不顯;葉柄長5—8毫米,無毛。 [6] 
總花梗長3—5釐米,直立,具乳頭狀突起,下部有1—2個膜質苞片。花1—2朵頂生或葉腋生,白色,俯垂,直徑1—1.2釐米;萼片5,膜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寬披針形,長6—7毫米,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花瓣5,倒卵圓形,長7—8毫米,寬3.5—4.5毫米;雄蕊10,花絲短,長約2毫米,中下部擴大如翅狀,具緣毛;花葯2室,有小角,頂孔開裂;花柱極短倒圓錐形,柱頭圓盾形;有5個波狀齒。
蒴果扁球形,直徑4—5毫米。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本種的主要特徵為萼片較大,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毫米,先端急尖;葉闊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與其他種易於區別。

喜冬草生長環境

喜冬草多生長在海拔900米-3100米的山地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或灌叢下。 [2] 

喜冬草分佈範圍

喜冬草分佈在中國吉林、遼寧、山西、陝西、安徽、台灣、湖北、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地,在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地也有分佈。 [2] 

喜冬草主要價值

喜冬草藥用價值

喜冬草全草可入藥,有消炎利尿、滋補強壯、鎮痛等功效,可用於淋病及各種水腫,也可用於恢復過度疲勞症。 [3] 

喜冬草觀賞價值

喜冬草株形美觀,可盆栽供觀賞 [4] 也可用做林下地被植物。 [5] 

喜冬草文獻來源

Chimaphila japonica Miq.(1865—1866);Hand.-Mazz.(1936);Hara(1936);圖鑑(1974)*;Fl.Taiwan(1978)*;Mak.New Ill.Fl.Japan(1979);東北草本植物誌(1981)*;秦嶺植物誌(1983)*;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西藏植物誌(1986);中國植物誌(1990).
Chimaphila astyla Maxim.(1867);C.fukuyamai Masam.(193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