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喙頭目

鎖定
喙頭目,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的陸棲脊椎動物。 [6]  喙頭目體長50-76釐米,頭部前端呈鳥喙狀;外形與蜥蜴的外形形似,被顆粒狀細小角質鱗,背正中央有一列鋸齒狀鱗;椎體雙凹型,保留脊索;具腹壁肋(堅頭類腹甲的遺蹟);端生齒,雙顳窩,頂眼發達,具角膜、晶體、視網膜;幼體具有犁骨齒;雄體無交配器官。現僅存一屬一種,即楔齒蜥。 [7] 
喙頭目現生活在新西蘭的幾個小島上。 [8]  僅存的物種楔齒蜥白晝棲居洞穴內,夜晚活動。在低温下比其他爬行動物活躍。體温可比周圍氣温低。多棲居在海鳥築成的地下洞穴中,彼此和睦相處。 [9]  喙頭目以昆蟲及小型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喙頭目常在海島的洞穴中產8-15枚卵,經15個月孵化後幼體出殼。其壽命可達百年。性成熟較晚,約20年左右成熟。 [10] 
喙頭目是現存最原始的陸棲種類,現僅存一種,已瀕臨滅絕,是世界上最珍稀的“活化石”之一。 [11]  據近來統計不足千隻。其所具有的一系列類似於古代爬行類的結構特徵,在科學研究上有重要價值。 [10] 
別    名
楔齒蜥目
中文學名
喙頭目
拉丁學名
Rhynchocephaliform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喙頭目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喙頭目簡介

三疊紀種類最多、分佈最廣,幾乎遍及全世界。外形很像蜥蜴,其差別為有鋤骨齒;有發達的膠甲;雄性無交接器;泄殖肛孔橫裂;有瞬膜(第三眼瞼),當上、下眼瞼張開時,瞬膜可自眼內角沿眼球表面向外側緩慢地移動;頭頂有發達的頂眼,具有小的晶狀體與視網膜,動物幼年時,可透過上面透明的鱗片(角膜)感受光線的刺激,成年後,由於該處皮膚增厚而作用不顯。體被原始的顆粒狀鱗片。多棲居在海鳥築成的地下洞穴中,彼此和睦相處,主要食物是昆蟲或其他蠕蟲和軟體動物。卵長形。壽命可達300年 [1] 
原始陸犧種類。體外被覆細鱗。頭骨具原始形態的雙顳窩。嘴長似,因而稱喙頭蜥。樵體雙凹型。方骨不可動。端生齒。頂眼十分發達。泄殖腔孔橫裂。雄性不具有交配器官。本目僅存一種,即喙頭蜥(楔齒蜥)產於新西蘭的部分島嶼上,數少前珍賢。其所具的一系列類似於古代爬行類的結構特徵,在科學研究上有重要價值,有“活化石”之稱。喙頭蜥常在海鳥的洞穴中產8-15枚卵,經15個月孵化後幼體出殼。它的壽命可達百年。性成熟較晚,約20年左右成熟。以昆蟲及小型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為珍稀動物,據近來調查總計不足千隻 [2] 

喙頭目外形特徵

喙頭類的外形很像蜥蜴,其差別為有鋤骨齒;有發達的膠甲;雄性無交接器,這在現代爬行類是的;泄殖肛孔橫裂;有瞬膜(第三眼瞼),當上、下眼瞼張開時,瞬膜可自眼內角沿眼球表面向外側緩慢地移動;頭頂有發達的頂眼(其結構和真眼相似,具角膜、晶體和視網膜,且有感光作用。頂眼是起源很古老的器官,化石材料證明,古代爬行類普遍具頂眼,而現代爬行類已大多消失 [3]  ),具有小的晶狀體與視網膜,動物幼年時,可透過上面透明的鱗片(角膜)感受光線的刺激,成年後,由於該處皮膚增厚而作用不顯。體被原始的顆粒狀鱗片。椎體屬雙凹型,和魚類一樣,椎體間還保留着殘餘脊索。身體腹面皮膚內有腹壁肋,在現代爬行類中僅見於鱷,但在化石種類中卻普遍存在。
喙頭蜥
喙頭蜥(5張)
體外被細鱗,形似蜥蜴,雙顳窩,無鼓膜;鼓室,雄性無交接器,泄殖腔橫裂。本目保留許多原始特徵,如雙凹型椎體,有脊索殘留,具腹肋,幼體頂眼發達等。本目僅喙頭蜥 (Sphenodonpunctatum)一種,咀似鳥喙,尾似鱷,體長50-75釐米,是最原始的現代爬行類,有活化活化石之稱。分佈新西蘭,學術上有重要價值 [4] 

喙頭目喙頭蜥

該目唯一現生種為喙頭蜥(又名楔齒蜥),因頭前端呈鳥喙狀,故稱喙頭蜥。體長500-800毫米。雄性較雌性大,通身橄欖棕色,背面被以顆粒狀鱗片,每一鱗片中央為1小黃色點;背面和腹面皮褶處有大鱗片;背,尾脊部有由較大的三角形鱗片構成的鬣。喙頭蜥白晝棲居洞穴內,夜晚活動。在低温下比其他爬行動物活躍。體温可比周圍氣温低。多棲居在海鳥築成的地下洞穴中,彼此和睦相處,喙頭蜥的主要食物是昆蟲或其他蠕蟲軟體動物。卵長形,長徑約28毫米,白色,硬殼。19世紀以前,喙頭蜥主要棲居於蘭本島上。僅殘存於新西蘭北部沿海的少數小島上,瀕臨絕滅邊緣,屬於世界上最珍稀的動物之一。

喙頭目非蜥蜴的原因

楔齒蜥長約70公分(28吋),重達1公斤(2.2磅)。有兩對發育良好的腳,從頸部向下至背部有鱗狀脊。與蜥蜴不同的是它有第三眼瞼(即瞬膜),能水平地閉合。兩個正常眼睛之間有一松果眼,功能不詳。在頭骨下方眼睛後部有一個骨頭突出的弓形結構,由太陽穴部位的兩大開口形成(顳窩)。蜥蜴無此結構,故被普遍引為證據説明楔齒蜥不是蜥蜴,而是幾乎要滅絕的喙頭目的倖存者。事實上,楔齒蜥與其近緣擬始蜥(Homeosaurus, 或譯清龍)差異不大,後者生活於1.5億年前的侏羅紀。

喙頭目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5] 
參考資料
  • 1.    喙頭目  .藍色動物學 [引用日期2014-02-19]
  • 2.    武漢大學等合編,普通動物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05,第331頁
  • 3.    劉凌雲,鄭光美.普通動物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4版
  • 4.    張雨奇 等,全國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教材 動物學(下冊),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113頁
  • 5.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4-20]
  • 6.    陳錘編著,主要水產經濟生物開發技術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8,第326頁
  • 7.    王國秀,閆雲君,周善義主編,動物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279頁
  • 8.    黃麒,韓鳳清編著,地質時期氣候波動與生物演化概論,地質出版社,2019.05,第165頁
  • 9.    喙頭目  .中文百科,文化平台[引用日期2023-07-01]
  • 10.    武漢大學等編,普通動物學 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05,第357頁
  • 11.    徐敬明等主編,動物學教程,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04,第35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