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喙肩韌帶

鎖定
連結喙突外側緣與肩峯尖部前緣之間的韌帶,叫喙肩韌帶。此韌帶呈三角形,前、後部較厚,中部很薄,呈薄膜狀。
中文名
喙肩韌帶
外文名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特    點
向前下方走行
位    置
喙肩韌帶起自肩峯前緣

喙肩韌帶概述

喙肩韌帶構成“喙肩弓”,有防止肱骨頭向內上方脱位的作用。肩關節損傷或脱位可損害此韌帶。喙肩韌帶呈三角形,連結喙突外側緣與肩峯尖部的前緣之間。其前後部較厚,中部很薄,呈薄膜狀。此韌帶構成“喙肩弓”,有防止肱骨頭向內上方脱位的作用。

喙肩韌帶喙肩韌帶的生理學作用

喙:鳥嘴,《易·説卦》:“艮——為黔喙之”。喙肩韌帶,雖非肩肱關節本身韌帶,但為構成第二肩關節上界喙肩弓的組成部分,是肩肱關節上部強有力的屏障,其前後部較厚,寬廣的基底起自喙突外緣,以後縮窄,在肩鎖關節前止於肩峯尖部的前緣,中部纖維甚薄或缺如,因此,形成兩個堅強纖維束作歧狀。此韌帶將肩峯下滑膜囊自肩鎖關節頭隔開,其下面做為肩峯下滑膜囊部之頂。上臂抬起時肱骨大結節位於喙肩弓之下,作為肱骨外展時的支點,喙肩弓與其下面滑膜囊及軟組織有利肩部淺深層肌滑動。

喙肩韌帶解剖結構

喙肩韌帶起自肩峯前緣,向前下方走行,止於喙突後面,與肩峯、喙突共同構成喙肩弓。Kesmezacar等將喙肩韌帶分為5種類型:Y形、長方形、梯形、多束形和V形。V形系首例報道,一般以Y形居多。

喙肩韌帶臨牀解剖

喙肩韌帶的解剖與肩峯成形術技術有關。它附着 於肩峯的前面和下面,像一個厚的束並連續地在前外 角周圍不同距離地附着至外側嵴。喙肩韌帶的前面附 着至肩峯的前下緣,而三角肌筋膜附着更靠上。當喙肩韌帶分離,它容易從上面的前三角肌 和筋膜處掉下來。但在側方,喙肩韌帶與三角肌筋膜 沿肩峯外側混為一體無法分開。必須小心不要廣泛 剝離筋膜或過多地切除外側骨,否則將造成三角肌的分離。
Gallino等發現喙肩韌帶抵止於肩峯下面有不同的厚度從2~5.6mm。那些有過度增厚韌帶的患者,大多數容易有如O’Boyle等描述的前方功能性狹窄和/或彈響,可得益於前外側束切除。
Edelson和Luchs和其他作者已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喙肩韌帶轉移至肩峯的止點。Gartsman將此現象歸之為“肩峯前突出”。Rockwood在他的切開技術中主張切除8~10mm全厚的前方骨。然後再附着至三角肌筋膜。此全厚前方骨切除技術回到AC關節平面。已旁敲側擊地將它進入有些作者描述的肩峯下減壓中。對於大多數肩峯前突出,事實上是將鈣化向下擴張至喙肩韌帶抵止點。人們不需要切斷前方全厚肩峯骨甚至切除它,事實上應特別小心不要過多地切除前上方骨,它將分離前三角肌筋膜造成手術的災難。
對於確定肩峯前突出量最佳的X線片是軸位片和岡上出口位片。軸位片也是評價AC關節的很好位置,特別對於發現後側AC關節炎。因為它在常規AP位可以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