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喘,漢語一級字 [7]  ,讀作喘(chuǎn),本義指喘息,急速地呼吸。 [1-4]  [6] 
中文名
拼    音
chuǎn
部    首
字    碼
U+5598
五    筆
kmdj
倉    頡
rumb
鄭    碼
jlgl
筆    順
251252132522
字    級
一級
平水韻
上聲十六銑
注    音
ㄔㄨㄢˇ
總筆畫
12
部外筆畫
9
四角碼
62027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喘chuǎn
⒈ 急促地呼吸:喘氣。喘息。喘咳。苟延殘喘。 [6] 
基本詞義
◎ 喘 chuǎn
〈動〉
(1) (形聲。從口,耑( duān)聲。本義:喘息,急速地呼吸) [6] 
(2) 同本義 [breathe heavily;pant]
喘,疾息也。——《説文》
其發咳喘。——《素問·五常正大論》
牛喘吐舌。——《漢書·丙吉傳》
喘喘然將死。——《莊子·大宗師》
(3) 又如:心跳氣喘;累得直喘;喘喝(中氣不順,口鼻有聲的樣子);喘乏(氣喘睏乏)
(4) 輕聲説話 [whisper]
禮義以為文,倫類以為理,喘而言。——《荀子·臣道》 [6] 
常用詞組
喘不過氣來、喘鳴、喘氣、喘息、喘吁吁、喘證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昌沇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兗切,𠀤音舛。《説文》疾息也。《廣韻》喘息。《史記·倉公傳》令人喘逆氣不能食。《前漢·王褒傳》匈喘膚汗。《揚子·方言》譴喘,轉也。《集韻》或作歂。
又《正韻》微言。《荀子·臣道篇》喘而言。
又或作端。《荀子·勸學篇》端而言。《注》端讀為喘。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