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喇嘛洞墓地

鎖定
喇嘛洞墓地,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南八家鄉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組西山南坡上,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三國至晉朝時期的古遺址。 [1] 
喇嘛洞墓地以三燕文化墓葬最多、最重要。墓葬依山勢成排佈列,最多一排40多座。墓葬可分為土壙豎穴木槨墓和石槨墓兩大類。以長方形土坑豎穴木棺墓為主。墓地出土了豐富的三燕文化遺物。出土陶器、鐵器、銅器、金銀、瑪瑙等裝飾品總計約5000件(套)。墓葬年代為3世紀末到4世紀初,研究者認為墓地主體人羣為夫餘人。墓葬形式和隨葬器物均為以往所不見,展示了三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頭盔、鐵甲、馬具組成的甲騎具裝,是中國考古已發現最早的實物。大量鐵製兵器和生產工具共存,表明三燕社會內部結構已由遊牧向農耕轉變。馬具金器等還可以看出對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同類器物的強烈影響。喇嘛洞墓地的發掘是東北地區魏晉十六國時期考古規模中最大的一次,對於研究三燕文化墓地的佈局與葬制以及鮮卑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1]  [5] 
2013年5月,喇嘛洞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喇嘛洞墓地
地理位置
寧省朝陽市北票市南八家鄉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組西山南坡上
所處時代
三國至晉
佔地面積
約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555-2-03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喇嘛洞墓地歷史沿革

1989年,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徵集到一批該墓地出土的鎏金銅馬具,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多次到現場調查。 [3] 
1992年春,遼寧省、北票市文物部門組織人員到墓地進行局部勘探,當年勘探出墓葬14座。 [3]  [5] 
1993~1998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對喇嘛洞墓地進行了五次發掘工作,總計清理墓葬435座。其中三燕文化墓葬420座、青銅時代墓葬12座、遼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2座。 [1]  [5] 

喇嘛洞墓地遺址特點

喇嘛洞墓地全景 喇嘛洞墓地全景
喇嘛洞墓地以三燕文化墓葬最多、最重要。墓葬依山勢成排佈列,最多一排40多座。墓葬可分為土壙豎穴木槨墓和石槨墓兩大類。以長方形土坑豎穴木棺墓為主。墓地出土了豐富的三燕文化遺物。出土陶器、鐵器、銅器、金銀、瑪瑙等裝飾品總計約5000件(套)。墓葬年代為3世紀末到4世紀初,研究者認為墓地主體人羣為夫餘人。墓葬形式和隨葬器物均為以往所不見,展示了三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頭盔、鐵甲、馬具組成的甲騎具裝,是中國考古已發現最早的實物。大量鐵製兵器和生產工具共存,表明三燕社會內部結構已由遊牧向農耕轉變。馬具金器等還可以看出對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同類器物的強烈影響。 [1]  [3]  [5] 
 喇嘛洞墓地M266  喇嘛洞墓地M266
墓地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總共清理墓葬435座:其中青銅時代墓葬13座,三燕文化墓葬419座,唐代契丹墓葬1座,清代墓葬2座。墓地中部有一條順山勢的沖溝,把整個墓地分為兩部分,溝東為I區,發掘53座墓;溝西為II區,發掘382座墓。根據墓葬的規模,可分為大、中、小型三種。這些墓葬多為土坑豎穴木棺墓,中、小型墓中尚有少量的石槨墓。通過發掘可知,整個墓地排列有序,葬俗相同,幾乎均為仰身直肢一次葬,頭東足西。在填土中一般放置1~2件陶器,其他隨葬品均放於棺內。 [3]  [5] 

喇嘛洞墓地文物遺存

綜述
步搖
步搖(5張)
喇嘛洞墓地隨葬品基本組合為泥質陶壺及環首鐵器。中型以上墓均有金、銀耳墜、金管與瑪瑙珠串成的項鍊,還有青銅容器、鐵劍、環首鐵刀及鐵犁鏵、鐵斧、鐮等生產工具,個別墓中還隨葬有銅鹿形器和馬具,大型墓出土了甲騎具裝。其中,陶器、漆器、環首鐵器都放在死者頭前,兵器常放在體側,銅容器多放在胸部以下,銅馬具及鐵生產工具皆放在腳下喇嘛洞墓地出土陶、鐵、銅、金、銀、骨、石等各類文物近5000件(套)。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大都作為死者生前的實用之物。喇嘛洞墓地出土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物有:金步搖、銅四鈴環、釉陶羊尊、銅鹿(首)形器、鐵環首器等。 [3]  [5] 
馬具
馬具
馬具(5張)
馬具按照功能可分為轡具、鞍具、鐙及固定皮革帶的金屬構件等幾部分。轡具:墓地中共有51座墓葬出土轡具,包括用來馭馬的銜、鑣、引手和用作裝飾的當盧。其中銜、鑣及引手共56件(套、副),多數為一銜二鑣的組合,少數有銜無鑣。鞍橋:均為木芯高鞍橋,因木芯朽爛,僅存金屬飾片。墓地中共有6座墓葬出土鞍橋飾片,分別是ⅠM5、ⅠM13、ⅠM17、ⅡM101、ⅡM202、ⅡM266,種類包括鞍橋包片、翼形片、用於固定包片和翼形片的包邊、壓片、鉚釘等。質地有銅質、鐵質兩種。按照鞍橋的形制,可分為兩型。鐙:有2座墓出土了馬鐙,皆為木芯,外包金屬包邊。皮革帶包括絡頭、胸帶、腹帶與鞧帶等幾部分。其中絡頭用來固定銜、鑣和當盧;胸帶、腹帶和鞧帶用來固定鞍具。皮革帶以及附着其上的紡織品大多腐爛,僅殘存金屬構件。其中具有實用功能的是帶扣和節約,另有用作裝飾的帶銙、杏葉、鈴、泡飾及與之相應的固定構件。 [4-5] 

喇嘛洞墓地研究價值

喇嘛洞墓地的發掘是東北地區魏晉十六國時期考古規模中最大的一次,對於研究三燕文化墓地的佈局與葬制以及鮮卑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鐵馬鞍具、成套銅鎏金鏤孔帶具、醬釉陶羊尊等首見於三燕文化墓葬,豐富了該文化的內涵。出土的甲騎具裝和馬鞍橋均是少有的發現,對於研究北方地區騎馬民族文化以及三燕文化對古代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影響,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  [5] 

喇嘛洞墓地保護措施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證書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證書
2013年5月,喇嘛洞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喇嘛洞墓地所獲榮譽

1997年,喇嘛洞墓地被評為199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 

喇嘛洞墓地旅遊信息

喇嘛洞墓地地理位置

喇嘛洞墓地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南八家鄉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組西山南坡上。

喇嘛洞墓地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南八家鄉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喇嘛洞墓地,路程約80.7千米,用時約1小時4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