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善士

鎖定
善士,古漢語詞彙,拼音:shàn shì,意思是猶有德之士,亦可做為善之人或信佛之徒解。
中文名
善士
拼    音
shàn shì
釋    義
有德之士
注    音
ㄕㄢˋ ㄕㄧˋ
出    處
《孟子·萬章下》

目錄

善士釋義

⒈ 有德之士。⒉ 慈善之士,行善之人。⒊ 信佛的人。

善士出處

《孟子·萬章下》 [1] 

善士例句

1、有德之士。
《孟子·萬章下》:“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唐 韓愈 《董公行狀》:“﹝四子﹞皆善士,有學行。”
明 方孝孺 《南稜王先生像贊》:“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古之逸民。”
清 唐孫華 《哭大兄允中》詩之二:“沒齒人爭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明 宋濂 《陳府君墓誌銘》:“遇有可矜,輒施與不靳,鄉黨稱為善士。”
明 吳承恩 《西遊記》第七回:“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 [2] 
瞿秋白 《慈善家的媽媽》:“他倒沾着便宜,還得了善士的名聲。”
3、信佛的人。
《四遊記·佛祖壓倒大聖》:“你是何方善士,敢來阻住兵力。”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無飲不奠,有食必陳,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