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善哉行

(三國時期曹操創作的一首詩歌)

鎖定
《善哉行》是東漢末年曹操創作的一首詩歌作品,作品出自《樂府詩集》。
作品名稱
善哉行
作    者
曹操
創作年代
東漢末年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詩歌

善哉行作品全文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於豳(1)。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髮文身(2)。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3)。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聖賢(4)。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後任豎刁,蟲流出户(5)。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6)。
仲尼之世,王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7)。

善哉行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徒教,不聞過庭語(1)。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2)。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3)?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4)。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敍。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5)。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6)。

善哉行註釋

善哉行其一

(1)古公亶dǎn甫:亦作“亶甫”。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為太王。亶,忠厚、誠信、實在的意思。積德:積累仁政或善行。垂仁:施仁愛。垂降仁愛。思弘:思想弘揚。一道:道家天一為尊的思想。專一天道也。唯我為一為大。哲王:賢明聖哲的君主。豳:豳州。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旬邑縣西南。同“邠”。今陝西郴縣。
(2)太伯仲雍:《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然登位,這就是王季,而姬昌就是文王。太伯逃奔到荊蠻,自稱句吳。荊蠻人欽佩他的品德高尚,追隨並且歸附他的有上千家,被擁立為吳太伯。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是為吳仲雍。後成為禮讓天下的典範典故。王德:王者之德行。行施:猶施行。行使佈施。斷髮:截短頭髮;剪斷頭髮。人之髮膚授於父母。短髮意為不孝。文身:紋身。在身體上刺畫有色的花紋或圖案。意喻野蠻。
(3)伯夷叔齊: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遺賢:遺留下來的賢人。讓國:禮讓國家。禮讓王位。不用:不採用。不聽從;不採納。餓殂cú:餓死。首山:首陽山。陝西省周至縣首陽山。
(4)智哉:智慧啊。山甫:即仲山甫。周宣王時的賢臣。後因用以代稱賢臣。相彼:任宰相輔助那。宣王:周宣王。杜伯:為杜地(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的領主。周宣王大夫,無辜被殺,死後魂射王於鄗。累:累及。拖累於。聖賢:聖賢的大王。指周宣王。
(5)齊桓: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賴得:依賴着。仲父:春秋時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楊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後因用以稱管仲。豎刁:春秋時齊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諛事桓公,頗受寵信。桓公卒,諸公子爭立,寺人貂等恃寵爭權,殺羣吏,立公子無虧,齊國因此發生內亂。後世用“豎刁”或“豎刀”蔑稱寺人貂。亦以泛指閹宦奸臣。蟲流:春秋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任用豎刁,專權亂政。桓公死,諸子爭立,陳屍三月不收,屍蟲流出户外。後因以“蟲流”為死不得葬的典實。
(6)晏子平仲:名嬰,字仲,習慣上多稱平仲,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兼仁:兼有仁義。與世:舉世。隨着人世。與世沉浮,隨波逐流。沈德:亦作“沉德”。謂喪失道德。未必:不一定。思命:思慮自己的性命。當崔杼殺死齊莊公時晏子臨危不懼怒斥於他。不怕死也。
(7)仲尼之世:孔子的時代。春秋時期也。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魯國人。王國:稱王於國家。有説‘主國’。主持國政,為君:為了國君。隨制:隨着制度。按照制度。隨便制度。揚波:掀起波浪。比喻內心激盪。有説‘揚彼’。使官:使用官員。使臣。“揚波使官”與“隨制飲酒”意思差不多。在官職、體制之內施用權力,催動內心揚起波瀾以完成此官職之責。概乎此意也。

善哉行其二

(1)自惜:自行憐惜。自己憐惜。薄祜hù:薄福。祜,大福。夙賤:早年卑賤。夙,舊,平素。罹:遭受苦難或不幸。三徒教:三徙教。指孟母為教育孟子而三遷之事。孟母三遷的典故。過庭語:猶‘過廳語’。過庭:《論語·季氏》:“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後因以“過庭”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以喻長輩的教訓。父對子的教育,古代稱“庭訓”。
(2)抽裂:抽腸裂膚。崩裂;割裂。自以:自以為。自然以。所怙:所依靠。怙hù:依靠,仗恃。亦為父母的代稱。《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一介:一個。多指一個人。多含有藐小、卑賤的意思。用於自稱為謙詞。介,耿介。是時:這時勢。其:助詞,表示揣測、反詰、命令、勸勉。表示詰問。通“豈”,難道。與:相與。相處;相交往。共同;一道。
(3)守窮者:堅守貧窮而操守之人。貧賤:貧窮卑賤。惋嘆:惋惜哀嘆。悲夫:悲嘆之詞。夫,語助。用於句尾名,表示感嘆。乞活:乞討苟活。安:哪裏。睹:目睹。
(4)於:往,去。和、與、跟。窮:窮盡。琅邪:亦作“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縣東南海濱。指秦始皇時於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傾側:倒向一側,傾斜。雖欲:雖然想。竭:竭盡。欣:欣喜。公:主公。公卿。有解釋為天子。天子是人皇,不能稱公。公應是指諸侯。不詳所指。似乎此公應是楚地的諸侯。歸其楚:歸還他的楚地。
(5)快人:爽快、痛快的人。在魏晉的口語中,“快人”也有“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人”的意思。應是詩人自詡。由:由此。因此。有説‘日’。抱情:懷抱着情意。不得敍:不能敍述。顯行:彰顯德行。顯露行跡。緒:餘留的,遺留下來的。未完成的功業,遺業。
(6)隨:隨願。如願。難處:難相處。將何照:將用什麼照亮。何以面對。光曜:光耀。光彩榮耀。喻日月。釋銜:消除心中的怨恨憤怒。不如雨:雨有止時憤懣無期也。

善哉行白話譯文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行義,因廣施仁愛,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一心想着發揚光大后稷、公劉廣施仁政治國方略
古公亶甫遷徙到豳地以後,成為受大家愛戴的賢明君主。
太伯和仲雍都有王者仁義的德行。讓國的德行流傳百世。
他們來到南方之後,尊重當地的風俗,剪斷了頭髮,在身上刺上了花紋。
伯夷叔齊是古代的聖賢。他們互相讓國,不為世用,餓死在首陽山上。
仲山甫是多麼地有智慧啊,他輔佐周宣王,從而使周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為什麼殺害杜伯,就會損害周宣王和仲山甫君臣的好名聲呢?
齊桓公稱霸,依靠的是管仲。後來,齊桓公任用小人豎刁,
他的五個兒子又爭權奪利,致使齊桓公死後無人收斂,屍體腐爛後生出的蛆蟲爬到門外。
晏嬰廣積善德,而且 具有仁義的品質。
他在世上保持高潔的德行,從沒有考慮過要做一些迎合君主的事情。
孔子生活的時代,王室衰微,出現了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號稱霸的局面。
管仲平定西戎有功,周天子用上卿之禮招待他,他只接受下卿之禮,
飲酒時不越制度。君子聽説後,高度讚揚管仲。

善哉行其二

真可憐啊,我的福氣太小,生來低賤,又孤苦零丁,無依無靠。
我從小既沒有受到孟母三次搬家那樣的教誨,也沒有受到孔子過庭而問的父教。
不能伸展雄心壯志讓我感到抽腸裂膚般的痛苦,因此,我想起了父親的境遇。
雖然我只懷有一個很小的願望,然而,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不能顯達的人處於貧賤的地位,真是讓人傷心嘆息,淚流如雨啊。
我流淚而悲傷啊,為了乞求活路而奔波,那情景真是不堪目睹啊。
我願將心中的憾恨傾訴給上天,是因為隱居在琅邪的父親突然遭到殺害。
雖然想為國家竭盡忠誠,但未能成功。令人欣喜的是,在董承的護衞下,天子又回到了洛陽。
這件事雖然大快人心,但有令人嘆息的地方。我沒能參與到迎接天子的行列,因此,對天子的忠 貞無法表達。
有心建功立業,協助天子教化人民,誰知道卻不能完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我的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這種嘆息將難以停止。
現在,我將用什麼樣的光輝惠澤於人民呢?我所含的憂愁永遠沒有盡期,還不如總有一天會停下的雨水。

善哉行作品賞析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古公亶甫積德行義,因廣施仁愛,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古公亶甫:周文王的祖父。“古公”是他的稱號,後被尊為“太王”。甫,一作 父。垂仁:施仁愛。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載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 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 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
思弘一道,哲王 於豳——一心想着發揚光大后稷、公劉廣施仁政的治國方略,古公亶甫遷徙到豳地以後,成為受大家愛戴的賢明君主。弘:發揚光大。一道:同一道理,此指廣施仁 義的治國方略。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豳:地名,在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哲王:賢明的君主。以上為 第一解。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太伯和仲雍都有王者仁義的德行。太伯:古公亶甫的長子。仲雍:虞仲,古公亶甫的次子。當時,太伯和仲 雍得知古公亶甫準備把王位傳給他們的弟弟季歷,進而將王位傳給季歷的兒子姬昌,於是,二人離開國家,來到南方的荊蠻之地。《史記·周本紀》中説:“長子太伯、 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行施百世,斷髮文身——太伯、仲雍讓國的德行流傳百世。他們來到南方之後,尊重當地的風俗,剪斷了頭髮,在身上刺上了花紋。斷髮文身:剪斷頭髮,在身體上刺花紋。這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以上為第二解。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伯夷和叔齊是古代的聖賢。伯夷:殷朝末年孤竹君的長子。孤竹君死後,因與其弟叔齊互相讓國,棄國逃走。《孟子·萬章下》:“伯夷,聖之清者也。”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他們互相讓國,不為世用,餓死在首陽山上。殂:死。首山:首陽山,舊説不一,在今山西運城永濟南。以上為第三解。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仲山甫是多麼地有智慧啊,他輔佐周宣王,從而使周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山甫: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他輔佐宣王革新政治,使周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相:輔佐。
何用杜伯,累我聖賢——為什麼殺害杜伯,就會損害周宣王和仲山甫君臣的好名聲呢?何用:為什麼。杜伯:周宣王的大臣,無罪被殺。累:連累。聖賢:聖君賢相。這裏指周宣王和仲山甫。以上為第四解。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齊桓公稱霸,依靠的是管仲。齊桓:齊桓公。賴:依靠,依賴。仲父:指管仲。
後任豎刁,蟲流出户——後來,齊桓公任用小人豎刁,他的五個兒子又爭權奪利,致使齊桓公死後無人收斂,屍體腐爛後生出的蛆蟲爬到門外。豎刁:齊桓公寵信 的宦官。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臨終時的遺言,任用豎刁等奸佞之輩,致使朝政出現混亂的局面。《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及桓 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桓公屍在牀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户。”以上為第五解。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晏嬰廣積善德,而且 具有仁義的品質。晏子:晏嬰,字仲,諡平,春秋時齊國的大臣。《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 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抗拒)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他在世上保持高潔的德行,從沒有考慮過要做一些迎合君主的事情。與:從,隨着。沈德:潛德,保全德行。一本沉浮。以上為第六解。
仲尼之世,王國為君——孔子生活的時代,王室衰微,出現了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號稱霸的局面。仲尼:孔丘,字仲尼。王國:指諸侯之國。君:君主。
隨制飲酒,揚波使臣——管仲平定西戎有功,周天子用上卿之禮招待他,他只接受下卿之禮,飲酒時不越制度。君子聽説後,高度讚揚管仲。制:禮制,周代的禮 樂制度。揚波:當作揚彼。使臣:一作使官。據《左傳·僖公十二年》,管仲平定西戎保護了周王室的安全,周天子用上卿之禮款待他,管仲遵守禮制,只受下卿 禮。為此,君子稱讚他。以上為第七解。
詩具有詠史的品質。在這首詩中,詩人一是讚美了開創周王朝基業的古公亶甫,表明以德服人的政治 態度;二是在讚揚太伯、仲雍、伯夷、叔齊等讓國的品質時,提出以古人風範律己的思想;三是用周宣王、齊桓公任用小人之事,思考其身亡國亂的經驗教訓;四是 通過讚揚晏嬰、管仲,表明尊奉漢室、謙虛禮讓的政治態度。其中,暗寓了詩人以晏嬰、管仲自居的心意。也就是説,詠古的目的旨在抒寫情懷。

善哉行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真可憐啊,我的福氣太小,生來低賤,又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祜(hù):福。一作佑。夙:舊,平素。罹:遭遇困難或不幸。據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曹操曹嵩為宦官曹騰的養子,故曹操有出生低賤之嘆。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我從小既沒有受到孟母三次搬家那樣的教誨,也沒有受到孔子過庭而問的父教。三徙教:孟母為教育孟子三次搬家。相傳孟子幼時, 鄰里環境不好,孟母三次搬家,讓孟子得到了好的學習環境。此指母教。過庭:路過庭院。孔鯉從庭院中走過,其父孔丘(孔子)令其學《詩》學《禮》。《論語· 季氏》:“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 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 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此指父教。以上為第一解。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不能伸展雄心壯志讓我感到抽腸裂膚般的痛苦,因此,我想起了父親的境遇。抽裂:抽腸裂膚,形容十分痛苦。怙:依靠,這裏指父親。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雖然我只懷有一個很小的願望,然而,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一介志:很小的願望,自謙之辭。曹操青年時代曾有“欲為一郡守,好 作政教以建立名譽”(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的願望,但因受權貴排擠,被迫辭官回家。介,同芥,極小的東西。以上為第二解。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不能顯達的人處於貧賤的地位,真是讓人傷心嘆息,淚流如雨啊。惋嘆:悲嘆,嘆惜。嘆,一作歡。
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流淚而悲傷啊,為了乞求活路而奔波,那情景真是不堪目睹啊。安:一作要。以上為第三解。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我願將心中的憾恨傾訴給上天,是因為隱居在琅邪的父親突然遭到殺害。天窮:當作天穹,即蒼天。琅邪:郡名,地在今山東膠南諸 城一帶。董卓之亂時,曹嵩避亂琅邪,被徐州刺史陶謙的部下殺害。傾:傾倒,此喻曹操父親曹嵩遭受殺害之事。左:山左,指東方,時琅邪在曹操據守之地的東 面,故稱。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雖然想為國家竭盡忠誠,但未能成功。令人欣喜的是,在董承的護衞下,天子又回到了洛陽。欣:喜 悦。《左傳·昭公元年》:“諸侯其淮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視遠如邇。”初平(漢獻帝劉協年號,190—194)元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興平(漢獻帝 劉協年號,194—196)二年,董承等誅董卓,並護送漢獻帝東遷建安(漢獻帝劉協年號,196—220)元年七月,漢獻帝回到洛陽,受到諸侯的歡迎。 以上為第四解。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敍——這件事雖然大快人心,但有令人嘆息的地方。我沒能參與到迎接天子的行列,因此,對天子的忠 貞無法表達。快人由為嘆:一作喟然以惋嘆。快人,使人欣喜。由,同猶。一作曰。為嘆,為之嘆息。曹操因不能親迎天子以表忠心,為之嘆息。《三國志·魏志· 武帝紀》:“(建安元年),太祖(曹操)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衞將軍董承與袁術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有心建功立業,協助天子教化人民,誰知道卻不能完成前人未竟的事業。顯行:大德行。這裏指建功立業。天教人:用天子的政令教化萬民,這裏指實現政治抱負。緒:前人未竟的事業或功業。以上為第五解。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我的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這種嘆息將難以停止。處:停止。
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現在,我將用什麼樣的光輝惠澤於人民呢?我所含的憂愁永遠沒有盡期,還不如總有一天會停下的雨水。光曜:喻恩澤。曜, 一作耀。戰國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孝行》:“愛敬盡於事親,光曜加於百姓。”釋銜:解除憂愁。銜,含。以上為第六解。
詩前三解自述身世和失志不遇的痛苦,讀之,催人淚下。四五解由其父慘死引起的悲痛入筆,先言侍父已無機會,再言迎君侍駕時遭受誤解。第六解寫因壯志難酬帶來的愁緒,有心報國,然無法了卻心願,這種欲罷不能的情感藉助於抒寫矛盾心理坦露出來。可謂是感人至深。

善哉行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