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鎖定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明崇禎八年(1635年)至清康熙年間,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喀喇沁人民創造和豐富了具有東蒙地域特色的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吸納了中原漢民族農耕文化的營養,對定居東蒙後的農耕生活有全方位、廣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與草原蒙古族民間文學“同中有異”的文化特色 [2-3] 
2006年5月20日,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19 [4] 
中文名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遺產編號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歷史淵源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喀喇沁及東蒙各部是蒙古族的古老部族,最早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地帶,以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後來逐漸走出森林,向廣闊的蒙古高原遷徙,轉而從事春牧業。明朝中期,喀喇沁部由自己的家鄉貝加爾湖逐斬遊牧創西拉木倫河以南,佔據了渤海灣以西、長城以北的大片朝域。明崇禎八年(1635年)至清康熙年間,喀喇沁先後被劃分為左,中,在三旗,隨着漢民族的大批遷入,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在出獵轉牧,由牧而農的歷史過程中,喀喇沁人民創造和豐富了具有東蒙地域特色的民間故事 [3]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文化特徵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基本內容

喀左東蒙博物館 喀左東蒙博物館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具有監藏量大、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的特點,主要包含四部分內容:蒙古族對自然的原始崇拜,如對日月星辰,天體萬物的信仰,對火和鷹鳥的崇拜,代表作品有《阿訥烏娜射太陽》《白公雞請太陽》 《月亮公主》等;蒙古族對部落聯盟時代以及前期狩獵與遊牧生活的道憶。如《喀喇沁的來歷》《四十八旗王爺的來歷》《僧王和阿莫薩那塔》等;反映農耕生活的內容,如《苞米棒媳婦》《牛娃》 《神奇的小紡車》等;表現裝漢,蒙滿文化融合的作品,如《聰明的漢族福晉》《康熙嫁女》《金鋤頭的傳説》等 [3]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藝術特色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體現出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交會相融的特色,既繼承了草原遊牧文化的傳統,又吸納了中原漢民族農耕文化的營養。所採集到的東蒙民間故事幾乎包括了中國故事的各種類型,它以民間傳承的故事,傳説,神話,民歌,諺語為載體,全面地反映了定居後蒙古族人的生活。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的講述者在敍述故事時,擅長使用蒙、漢兩種語言,通過運用大量膾炙人口,具有民族特色的哲人睿語、格言蒙諺,生動地描繪喀喇沁蒙古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使故事情節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 [3]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傳承方式

早期的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多在蒙民聚居地區傳播,隨着蒙漢聯姻,故事逐漸傳播到蒙漢聚居地,也融入了漢族民間故樣的特徵,因此不僅有蒙古族講述者,也有漢族講述者,故事家,他們通過説唱的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共同豐富並繁榮了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的內容和形式 [3]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演唱方式

喀左東蒙民間文學以口傳講述和演唱的方式傳誦 [5]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傳承保護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傳承價值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東蒙民間文學既隱含有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崇拜與思維觀念以及對農耕前期的森林狩獵,遊牧生活的追懷,同時,又湧現出大量反映農耕生活的作品,傳達出蒙古族民眾對農耕生產的熱愛與嚮往;既描述了東蒙地區長年來滿、蒙民族在政治、經濟以及婚姻等方面交往互動的歷史,也對蒙、漢民族協力農耕開發遼西以及蒙、漢、滿三民族文化的融合歷史作了廣角度地展現。這些口頭敍事,對於研究喀喇沁、土默特等東蒙各部蒙古族歷史、文化以及考察蒙古族文化的變遷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6]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傳承現狀

但是,由於東蒙民間文學多以口述方式流傳,隨着時間的流逝,喀喇沁左翼蒙古族民間文學的老一輩傳承人相繼離去,傳承的譜系已難以續寫,具有重要的口述史價值的東蒙民間文學正在淡出人們的記憶。尤其令人焦慮的是,當地文化部門近年來採錄下來的錄音資料已開始出現消磁和失真現象,處於貧困地區的基層文化部門無計可施,東蒙民間文學真正處在嚴重的瀕危狀況,急需保護和搶救 [7]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傳承人物

傳承人-劉永芹 傳承人-劉永芹
劉永芹,女,1947年12月出生。遼寧省建昌縣娘娘廟鄉呂杖子村人。講述民間故事128篇,其中故事82篇,笑話46則。主要代表作品《一缸銀子變蛤蟆》《小利和大利》等 [2]  。2009年5月26日,劉永芹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申報。項目名稱: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8]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保護措施

1980年夏,喀左縣文化館着手搶救和挖掘蒙古族民間文學,工作人員分批組織蒐集和採訪了民間藝人,2008年正式出版了系列叢書《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9] 
2006年4月,中共喀左縣委辦公室、喀左縣委宣傳部發布了《關於在全縣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蒙民間文學”普查採錄工作的通知》,計劃在未來五年之內,再組隊伍,還户普查,對東蒙地區的民間文學藴藏進行全面摸查 [10]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公共文化和廣播電視工作服務中心獲得“喀左東蒙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1] 
2023年10月,喀左東蒙民間故事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12]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社會影響

  • 榮譽表彰
2009年10月,《喀左·東蒙民間故事》書籍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