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喀喀戲

鎖定
喀喀戲、又名花鼓戲,是流行鼎城、桃源、漢壽、澧縣、津市、臨澧一帶的傳統戲曲劇種。它是湖南花鼓戲系統中,尚保持其古老聲腔風格的重要分支。大約在十八世紀末,常德民間就出現了“採茶燈曲”和“地花鼓”等不同名稱的花鼓戲雛形。到十九世紀20年。代常德喀喀戲已有了相當規模的專業戲班。喀喀戲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在人民羣眾中有很深的基礎,但素為統治階級所不喜,視為“淫戲”而屢加摧殘。解放後,喀喀戲受到重視,得到發展。鼎城、桃源、臨澧、澧縣都成立了專業花鼓劇團。
中文名
喀喀戲
別    名
花鼓戲
地    區
鼎城、桃源、漢壽

目錄

喀喀戲特色

喀喀戲是由湖南常德當地農村的民間歌舞發展而成,它的戲曲語言由常德語系提煉而成。唱腔音樂屬曲牌聯綴體,包括正宮調、打鑼腔和小調三類。生、旦、淨、醜都有本嗓和小嗓相間演唱,還保持翻高八度用假嗓結束樂句尾音的唱法,使人在聽覺上因其音色強烈對比和音程急劇大跳而感到蒼涼、古樸。常德喀喀戲戲外做戲的表演也很別緻。傳統劇目《黃金塔》等頗具特色。

喀喀戲發展

常德花鼓戲劇團創作的新編古裝戲《尤二姐之死》和現代喜殿《嘻隊長》,很受羣眾歡迎。《尤二姐之死》1980年參加首屆湖南省戲劇節演出,獲二等獎並灌製了唱片。《嘻隊長》1985年演出後,先後受到文化部、湖南省委和省政府的獎勵。1986年6後進京演出,6月26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向中心領導彙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