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啞是一個漢語一級字 [11]  ,部首是口,讀作啞(yǎ或yā),本義指笑聲。 [1-8]  [10] 
中文名
拼    音
yǎ ,yā
部    首
五    筆
kgog
倉    頡
rmtc
鄭    碼
jak
筆    順
251122431
外文名
mute;dumb;hoarse
注    音
ㄧㄚˇ,ㄧㄚˉ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6
四角碼
61012
統一碼
54D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啞yǎ
⒈ 不能説話:聾啞。啞巴。啞子吃黃連(歇後語,喻有苦難言)。
⒉ 嗓子乾澀發音困難或不清楚:沙啞。嘶啞。
⒊ 無聲的:啞劇。啞鈴(一種鐵製的運動器械)。
⒋ 因發生故障,炮彈、子彈打不響:啞炮。
⒌ 笑聲(舊讀yǎ ㄧㄚˇ):啞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10] 
其他字義
啞yā
⒈ 〔咿啞〕見“咿”。
基本詞義
◎ 啞yā
<象>
(1) (形聲。從口,亞聲。本義:笑聲) [10] 
(2) 同本義 [laugh]
啞,笑也。——《説文》
笑言啞啞。——《易·震》
(3) 烏鴉之類的叫聲 [sound by craw]
烏之啞啞,鵲之唶唶。——《淮南子》
(4) 嬰兒學説話的聲音 [ba bble]
啞,啞嘔,小兒學言。——《集韻》
詞性變化
◎ 啞yā
<嘆>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呀” [oh]
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西遊記》
◎ 啞
(1) 啞 yā
語氣
(2) 相當於“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啞!——《西遊記》
(3) 另見 yǎ
常用詞組
啞啞
基本詞義
◎ 啞yǎ
〈形〉
(1) 由於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語功能 [mute;dumb]
吞炭為啞。——《史記·刺客傳》
(2) 又如:聾啞(又聾又啞);啞子做夢(比喻有話或苦衷説不出);啞羊(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説話 [keep silent]。如:啞密之事(機密事);啞坐(默坐);啞言(靜默無聲);啞忍(沉默忍耐);啞揖(相揖而不作聲);啞談(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意);啞聲(無聲)
(3) 聲音低沉 [hoarse]。如:啞板(舊時一種質量差的銀元);啞颯颯(聲音沙啞);啞沙沙(沙啞。聲音低沉而不圓潤);啞咽(啼聲嘶啞)
(4) 顏色黯淡 [dull]。如:啞白
(5) 另見 yā [10]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烏格切《集韻》乙格切《韻會》《正韻》乙革切,𠀤音𩚬。《説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啞啞。《疏》啞啞,笑語之聲也。《揚子·法言》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集韻》或作䛩。
《集韻》乙卻切,音約。義同。
《集韻》《類篇》𠀤遏鄂切,音惡。義同。《易林》鳧雁啞啞,以水為宅,雌雄相和,心志娛樂。宅,達各切。
《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韻會》幺下切,𠀤雅上聲。《玉篇》不言也。《集韻》瘖也。《戰國策豫讓吞炭為啞,變其音。《廣韻》同瘂𤺘。
《集韻》《正韻》於加切《韻會》幺加切,𠀤音鴉。《集韻》啞嘔,小兒學言。
淮南子·原道訓》烏之啞啞。《前漢·王吉射烏辭》烏烏啞啞。
《集韻》衣駕切,音亞。聲也。《韓非子·難一篇》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集韻》一曰鳥聲。瘖字原從疒從奢。 [9] 

方言集匯

粵語:aa1 aa2
潮州話:ê2 , ê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