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

鎖定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是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海泉
中文名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
作    者
胡海泉 [1] 
語    言
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
2014年4月1日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1] 
頁    數
199 頁
ISBN
9787020102846
開    本
32 開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內容簡介

《問泉》的內容簡介:生活不該是奔波不停的日復一日。穿過繁華喧囂的城市,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將奔向何方? 胡海泉就是在這種自問自答中,成為了自己的知己。 在陽光温暖的下午,在月朗風清的夜晚,安靜地讀讀《問泉》,或許你也能成為他的知己。
《問泉》是“羽·泉”之胡海泉首部隨筆集 記錄出道15年來的自我尋找
劉歡、郭敬明作序推薦
胡海泉帶你逃離喧囂的城市
一起走進北極冰原、東非馬賽馬拉大草原……
一起聆聽心靈、音樂和夢想……
一起回憶温暖趣事、在“問泉”中尋找力量……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圖書目錄

序一獨享幽香/劉歡
序二比歌唱更熱烈/郭敬明
一、在奔波中苦苦尋覓
東非行記
北極日記
沖繩印象
在貝多芬出生的閣樓裏冥想
散記三則
二、活着的理由
孤而不獨,還是獨而不孤?
仰望繁星
胡聊人文
從歸園田居説起
用一公升的眼淚探求生命的意義
感悟三則
三、逍逍遙遙笑看天地
不抽二手煙,不做二手人
糯米和粽子
另一種捐助
憤怒是什麼?仇恨是什麼?
公益是一門“生意”
想做英雄,暫且不論英雄
為什麼音樂圈沒有真正的行會?
評論二則
四、真正的成長夥伴
我們倆
給MJ的瞬間
聽李明講那從前的故事
醒醒吧—寫在某不靠譜的選秀之後
五虎下山時刻
老鼠世界沒有地產業咋分貴賤?
五、問泉
夢想·事業·生活
人生·友情·愛情
讀書·功課·追求
後記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作者簡介

胡海泉,“羽·泉”組合成員。1975年8月生於瀋陽。受家庭影響自幼開始文學創作,11歲起在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996年赴北京發展音樂創作,其後陸續於《詩刊》《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被譽為“中國樂壇罕有的獨具詩人氣質的流行音樂家”。曾出版《海泉的詩》。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專業推薦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媒體推薦

看到一些美好的文字讓人心胸舒達,能寫出一些美好的文字更是可以獨享一份幽香。感謝海泉與我們分享,文以養心吧!
——劉歡
海泉的文字風格充滿了想象力與鮮明的個人色彩,熱忱、靈動、真實、夢幻。透過這本書,人們將認識一個卸去了明星光環,擁有清醒感悟,同時又保持着少年不羈的胡海泉。
——郭敬明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名人推薦

看到一些美好的文字讓人心胸舒達,能寫出一些美好的文字更是可以獨享一份幽香。感謝海泉與我們分享,文以養心吧!
——劉歡
海泉的文字風格充滿了想象力與鮮明的個人色彩,熱忱、靈動、真實、夢幻。透過這本書,人們將認識一個卸去了明星光環,擁有清醒感悟,同時又保持着少年不羈的胡海泉。
——郭敬明

問泉:胡海泉首部隨筆集後記

後記
問泉何處來,問泉何處去
—寫給自己與看客
對自己發問,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的。問在心裏,尋思在心裏,答也在心裏。所以,身外的世界是無從知曉的。問和答,變成了陪伴自己長大的一種習慣。那些睡不着的時刻,那些看似放空發呆的時光,心裏的問答相當不着邊際也相當無厘頭地存在着。回想七八歲時的我,時常在自家的小陽台上對着星空靜默,家人哪裏知道,其實那時我正在和自己所屬的那顆看不到的星球對話。兒時的我不認為自己屬於真實所在的這個世界,即使到今天,我也偶爾會有那種對眼前的一切突然陌生到底的瞬間的茫然。那個瞬間,身邊都市的樓宇、車流人海等等自己能感知的所有物質都變得奇怪和不可理喻,彷彿一隻穿行在宇宙間的精靈突然閃落到人世間,那種恍惚不可言明,於是許多問與答就無限蔓延開來。
少年時,前人精闢的哲學論著讀得少,無處尋覓有關生命終極疑問的答案。於是找到一個可以自我安慰的解釋,將前述的那種虛無感統稱為“宇宙孤獨感”。這個詞是當時的我自己發明的,如果與其他前人的説法有雷同,純屬巧合。伴着這種時不時就閃出來的“宇宙孤獨感”,也伴着學校裏學到的越來越多的文學、歷史、地理、物理等前人累積出來的知識,青春期的時光裏開始鑄就兩個截然不同的我:一個是繼續在心靈世界天馬行空求解終極謎題的“外星人”;一個是急於對現實生活有更多瞭解和理解的入世的“地球人”。這兩個我有點兒像林語堂先生在《中國人》裏説的,既是出世的道家,也是入世的儒家。少不經事的我哪裏懂得什麼是道家、什麼是儒家,更分不清什麼順境向儒、逆境向道的心境。只是越來越習慣同時存在的兩個不同的自己:一個愛動也愛靜的自己;一個喜歡熱鬧也向往獨行的自己;一個常講葷段子也常寫朦朧詩的自己。因為深知了自己,於是自己成為了自己的知己。
今天的社會里,不知己,也屬常事兒。沉浸在現實社會的人際關係和責任中,沉迷在瑣碎生活的慾求不滿和憂患裏,常常會變得不知自己—不知自己是誰,不知自己在哪兒,不知自己需要什麼。甚至不再關心自己……做不成自己的知己,其實挺可憐、挺可悲也挺可怕的。悲喜被身外的人和事所擺佈;忙忙碌碌也無法掩飾庸庸碌碌;找不到邏輯卻還要為自己的言行辯解;找不到節奏卻還要繼續與同行者殘酷地競走。每每突然意識到某段日子裏可能陌生了知己的自己,我都會恐慌,怕白費了所付出的努力、怕荒廢了所投入的時間。更擔心失去自己人生的邏輯和節奏,變得任人擺佈、隨波逐流。任人擺佈和隨波逐流的人生在我看來是失敗的人生,即使看似光鮮亮麗或自覺滿載收穫那也等同於失敗。
我一直覺得,寫作,首先要寫給自己。我的很多文字是那個在無語中自問自答的自己下意識留下的筆錄。當然,我也會希望把這些“筆錄”分享給他人去看。作為地球人,證明自己存在感的首選方式是溝通與分享,尋覓人生滿足感的關鍵是思想結晶被更多人認同。要不,我們還要文學幹什麼?心學和玄學所能帶來的存在感和滿足感實在是缺斤少兩。
於是,有了這本對於文學品位來講尚缺乏推敲斟酌的作品集。這本作品集,大多是隻言片語,不成系統。沒有統一的主題和內在邏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問到哪兒,答到哪兒。所以,看客且做看客,別要求太多閲讀的快感或貪圖發現陌生的天地。我思想深度有限,格物不求甚解,所以,也沒對自己有高規格的文學要求。如果説大家可以從文格猜人格、從文品測人品的話,那麼從這本集子裏,倒是可以對我這個人有更多一些的理解。在這裏,你既會遇見那個隨遇而安、知難而退的我,也會遇見另一個心思縝密、入世進取的我。
我想,自己將在求解關於生命的終極問答中永遠繼續下去……
永遠是……?是的,永遠。
我這個宇宙中偶然而渺小又轉瞬即逝的生命只是“永遠”這個詞彙的一個納米級別的佔比。現實世界的生老病死、真實人生的喜怒哀樂,既給了我尋找答案的線索,也成了我尋覓真理的羈絆。不過,這太正常不過了,沒什麼可竊喜或沮喪的。在變幻無常的人生裏找到生命的存在感才是收穫,在起伏顛簸的路途中結識真正的知己才最滿足。
古文裏,我最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一句,看了以上這些文字,朋友你會懂得這是為什麼。
俗話中,我最常唸的是“人生之敗,非傲即惰”。説實話,對於混沌的世界,我有些傲;而對於文學來説,我實在是惰得慚愧啊!
胡海泉 2014年1月1日
凌晨4:50
於新加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