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問寒熱

鎖定
問寒熱是指詢問病人怕冷或發熱的感覺。寒與熱是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是辨別病邪性質、機體的陰陽盛衰及病屬外感或內傷的重要依據。
中文名
問寒熱
含    義
詢問病人怕冷或發熱的感覺
產    生
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
寒熱症狀
惡寒發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等

問寒熱簡介

寒即怕冷,是病人的主觀感覺,臨牀細辨又有惡寒惡風畏寒、寒戰之別。惡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緩解。惡風是指患者遇風覺冷,避之則緩,常較惡寒為輕。畏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則能緩解。寒戰是指患者惡寒嚴重,而伴有全身發抖。
熱即發熱,是指患者的體温高於正常,或體温正常,但患者自覺全身或某一局部發熱。如五心煩熱(是指病人自覺胸中煩熱,伴有手足心發熱)、骨蒸發熱(是指病人自覺有熱自骨內向外蒸發)。
寒熱的產生主要取決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兩方面。一般來説,寒為陰邪,其性清冷,感受寒邪,多見惡寒;熱為陽邪,其性炎熱,感受熱邪多見發熱。在機體陰陽失調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
問寒熱應首先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熱的症狀,如有寒熱症狀,則應進一步詢問怕冷與發熱是否同時出現,寒熱出現的時間、輕重、持續時間及有關兼症等。臨牀常見的寒熱症狀有惡寒發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寒熱往來四個類型。

問寒熱惡寒發熱

惡寒發熱是指病人在惡寒的同時,出現發熱(體温升高),多見於外感病的初期階段,是診斷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外邪襲表,影響衞陽“温分肉”的功能,肌表失於温煦而惡寒;邪氣外束,腠理閉塞,衞陽失於宣發則鬱而發熱。在外感病中,由於惡寒是發熱的前奏,故外邪襲表,無論是否發熱,惡寒為必見之症。故古人有“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之説。由於感受邪氣性質的不同,寒熱並見的症狀又有輕重之別,臨牀據此可判斷表證的類型。
1. 惡寒重發熱輕
惡寒重發熱輕為外感寒邪所致,見於表寒證,常伴有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等症。由於寒為陰邪,襲表鬱遏陽氣,故見惡寒重而發熱輕。
2. 發熱輕而惡風
發熱輕而惡風是外感風邪所致,見於傷風表證,常伴有自汗、脈浮緩等症。由於風為陽邪,其性開泄,使腠理疏鬆,陽氣鬱遏不甚,故見惡風而發熱輕微。
外感表證的寒熱輕重,除與病邪性質有關外,還與邪正盛衰密切相關。如邪正俱盛者,惡寒發熱皆較重;邪輕正衰者,惡寒發熱均較輕;邪盛正衰者,多惡寒重而發熱輕等。
3. 發熱重惡寒輕
發熱重惡寒輕為外感熱邪所致,見於表熱證,常伴有微汗出、面紅、咽喉腫痛、脈浮數等症。由於熱為陽邪,易致陽盛,故見發熱重而惡寒輕。

問寒熱但寒不熱

但寒不熱是指患者只感怕冷而不覺發熱的症狀,見於裏寒證。根據發病的急緩、病程的長短,可分為以下兩個類型:
1. 新病惡寒
新病惡寒可見於外感病初期尚未發熱之時,或者寒邪直中臟腑的情況。若病人突感惡寒肢冷,伴有脘腹冷痛,喜温拒按,或咳喘痰鳴,脈沉遲有力等症,屬於實寒證。多因感受寒邪較重,直接侵襲機體,使陽氣鬱遏,機體失於温煦所致。可見於表實寒證,亦見於裏實寒證
2. 久病畏寒
久病畏寒是指病人經常畏寒肢冷,得温則緩,常伴有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少氣懶言、舌淡嫩、脈沉遲無力等症,屬於裏虛寒證。多因素體虛弱,或久病傷陽,致使陽氣虛衰,形體失於温煦所致。

問寒熱但熱不寒

但熱不寒是指病人只感發熱,不覺怕冷,甚或反惡熱者。多屬陽盛或陰虛所致裏熱證。根據發熱的輕重、時間、特點的不同,可分為壯熱、潮熱、微熱三種類型。
1. 壯熱
病人身發高熱(體温 39 ℃以上),持續不退,甚至不惡寒,反惡熱者,稱為壯熱,常兼有面赤、大汗出、煩渴飲冷、脈洪大等症。多因風寒表邪入裏化熱,或風熱內傳,邪正相搏,陽熱內盛,蒸達於外所致。常見於外感温熱病的氣分階段,或傷寒病陽明證,屬裏實熱證
2. 潮熱
病人定時發熱,或定時熱甚,如潮汐之有定時者,稱為潮熱。根據發熱特徵和病機的不同,臨牀上常見有以下三種情況:
( 1 )陽明潮熱熱勢較高,常於日晡之時(即申時,為下午 3 ~ 5 時)明顯。因系胃腸燥熱所致,見於陽明腑實證,故稱之為陽明潮熱或日晡潮熱,屬於裏實熱證。邪熱入裏,與胃腸糟粕互結,故熱勢較高,並伴見腹滿、便秘、口渴、舌紅苔黃厚燥等症;日晡為陽明經氣正旺之時,抗邪力最強,故此時發熱更甚。
( 2 )濕温潮熱身熱不揚(肌膚初捫不覺熱,捫之稍久,即感灼手者),午後尤甚。因系濕熱藴結所致,常見於濕温病,故稱濕温潮熱。濕遏熱伏,熱在濕中,濕難透達,故身熱不揚,並伴有身重、脘痞苔膩等症。
( 3 )陰虛潮熱午後或入夜低熱,自覺其熱自骨內向外蒸發。因系陰虛內熱所致,故稱陰虛潮熱,或骨蒸潮熱陰液虧虛,陰不制陽,虛熱內生,加之夜間衞陽入裏,內熱更甚,故見午後或入夜低熱,並伴見顴紅、消瘦、盜汗、舌紅少苔等症。
3. 微熱
病人的熱勢不高(多在 37 ℃~ 38 ℃之間),或僅自覺發熱,體温不高者,稱為微熱或低熱。一般來説,微熱者的發熱時間比較長,多屬內傷疾患所致,按病機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 1 )氣虛發熱表現為長期微熱,煩勞則甚,常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脈虛等症。由於脾虛氣陷清陽不升,久鬱而發熱。
( 2 )陰虛發熱多表現為長期微熱,其病機及意義見“陰虛潮熱”。
( 3 )氣鬱發熱表現為情志不舒,時有微熱,常伴有急躁易怒,脅肋脹痛脈弦等症。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化火所致。
( 4 )小兒夏季熱表現為小兒在夏季氣候炎熱時長期低熱不止,兼見煩躁口渴,無汗多尿等症,至秋涼時不治自愈。多因小兒氣陰不足,不能適應夏季炎熱氣候所致。

問寒熱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又稱往來寒熱,是指惡寒和發熱交替發作,是邪在半表半里,邪正相爭,互為進退的病理表現。臨牀常見以下兩種類型:
1. 寒熱往來,發無定時
是指病人寒熱往來,交替而作,發無時間規律,常伴有口苦咽乾,目眩,胸脅滿悶,不欲飲食,脈弦等症,見於傷寒少陽病。多因外感病邪,由表入裏而尚未達於裏,邪正交爭於半表半里所致。邪勝則惡寒,正勝則發熱。
2. 寒熱往來,發有定時
是指寒戰和高熱交替發作,發有規律,一日一作,或兩、三日一作,並伴有劇烈頭痛,口渴多汗等症,見於瘧疾病。瘧邪內侵,潛伏於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瘧邪入內與陰相爭則惡寒戰慄,外出與陽相爭則壯熱,故寒戰與高熱交替出現,休作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