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商(拼音:shā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義不明,甲骨卜辭中都用作人名或地名,金文後來假借為國“殷商” [2]  。商的常用義是相互之間交流看法、觀點,也引申指貿易,再轉指從事貿易的人。商又是五音之一,也是星宿名。商還指數學中除法運算的得數。
中文名
拼    音
shāng
部    首
亠、口
五    筆
UMWK(86);YUMK(98) [4] 
倉    頡
YCBR [4] 
鄭    碼
SULD [4] 
筆    順
點、橫、點、撇、豎、橫折鈎、撇、點、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編號:2391) [1] 
平水韻
下平七陽 [5] 
注音字母
ㄕㄤ
總筆畫
2+9、3+8
筆順編號
41432534251
四角號碼
0022₇
統一碼
U+5546
異體字
𠘾、𠾃、𠿧、𡂦、𡃬、𡄚、𡅟、𠹧
造字法
會意字(存疑)
結    構
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學術界對於甲骨文(圖1、2)的“商”字的解釋看法不統一。《説文解字》:“從外知內也。從㕯(nè),章省聲。”清王筠《説文句讀》雲:“謂由外以測其內也”,許慎認為商的本義是揣測、估量。古文字中商沒有從章聲的寫法,許慎章省聲的説法是沒有根據的。
有人認為甲骨文中的商字像燕子之形,本義為燕子。在殷人的祖源傳説中,他們的始祖契(xiè)是其母簡狄吞燕卵而生的。這一傳説在《詩經·商頌·玄鳥》中就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説文》中也説“燕,玄鳥也”,可知玄鳥就是燕子。由於殷人自認為是燕子的後代,故以燕子義的商作為他們的族稱。有人説將甲骨文中的商字解釋為燕子很牽強,而且在古代文獻中也找不到商有燕子義的證據。所以這一説法難以信從。
有人認為商的本義為殷人的族稱。商字上部的跟甲骨文鳳字(圖A)的上部相同,是鳳凰的鳥冠,商字中以此作為鳳凰的代表。殷人崇拜鳳,故族稱之字由鳳構成。下部的“冏”像穴居之形,象徵殷人的居住地。
有人認為商的本義為商星,商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叫辰星、大火星。是殷人崇拜的星神。甲骨文中的商字像一個底座上插放着火把的形狀,殷人祭祀大火星時以此作為大火星的象徵。在有的商字中還點綴了兩個或四個星星(如圖10),表意尤為明顯。殷人崇拜商星,故以商星名其族,進而又名其朝代。
有人認為商的上部是䇂字(與辛實為一字),䇂是古代常用的刑罰之具。《左傳·昭公元年》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日閼伯,季日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否)臧(偏義複詞,謂予以懲罰),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這是一則關於殷人崇拜商星的神話。高辛氏就是帝嚳,相傳是黃帝的曾孫,他的兩個兒子閼伯和實沈關係不和,兄弟二人互相殘殺,高辛氏對二人予以懲罰,把閼伯遷到商丘,讓他主祭商星:把實沈遷到大夏,讓他主祭參星。商星在東,參星在西,此出彼沒,永不相見。商字從辛即表示懲罰之意。商字下部之圇,當從徐中舒之説,為居住區之象形,表示商星所對應的地面分野。所以商的本義就是商星,有些商字還畫有兩顆或四顆星星,表意更為明顯。閼伯主商,商為星名;實沈主參,參之本義亦為星名。《説文》:“參,參商,星也。”(此應連篆讀)參字西周金文作圖B,像人頭上有三顆星,下面的三撇表示光芒閃耀,由參本義為星名知商字亦為辰星而造。
商當因傷而得名,兄弟互相傷殘,故謂之商。歐陽修《秋聲賦》雲:“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可知商有傷殘意。古代將宮商角黴羽五音與四季相配,商音配秋。秋至而草木凋零,草木凋零在古人看來是神靈殘殺的結果,商的傷殘義與秋季的萬物傷殘景象相一致,故以商音配秋。商音以悲傷哀怨為基調。《淮南子·道應》:“甯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商歌。”“商歌”即悲歌之意。東陶淵明《詠荊軻》:“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皆商音悲傷之證。由商之悲傷義亦可知商字從辛表示懲罰。
由於商音與秋相配,故人們用“商”指代秋天。古稱秋風為“商風”。稱秋聲為“商聲”。
商的經商之義是如何產生的,徐中舒在《殷周文化蠡測》(《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二本三分)一文中指出:“殷亡以後,商人土田為周人所奪,故多轉而為商賈,商賈名稱當由此起。”古代商務大都採取以物易物的實物交換方式,實物交換須對雙方的物品價值作出評估,所以商又有估量、商量的意思。 [6-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āng
動詞
估量;計算。
estimate
《商書·費誓》:“我商賚爾。”
《漢書·食貨志上》:“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

討論,交換意見。
consult;
discuss
《後漢書·宦者傳論》:“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興元人以幣如孟氏賻,且來商家事。”
商討;商量;商議
猶鶬,以金銀鑲飾。

清·袁枚《隨園隨筆·商金銀之訛》:“今骨董家銅器有鑲金銀者,號稱商金商銀。商之為言鶬也,鄭箋所謂‘鶬,金飾貌’是也。乃嵌鑲之義。”

名詞
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
trade;
commerce;
business
《商君書·墾令》:“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
柯巖《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咳,一商二糧三銀行,財政也比税收強!”
商場;商機;經商;通商
經商做買賣的人。
merchant;
businessman;
dealer
《商君書·墾令》:“商欲農,則草必墾矣。”
丁玲《母親》四:“杜淑貞本是一個大商的女兒,從小沒有母親。”
商販;客商;行(xíng)商坐賈(gǔ)
五音之一,相當於簡譜的“2”。

戰國·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宮商相宣,金石諧和。”
商音;商歌
古人把五音與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唐·杜甫《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今茲商用事,餘熱亦已末。”
商序;商秋
古漏壺中箭上所刻的度數。

《儀禮·士昏禮》解題引鄭玄《目錄》雲:“日入三商為昏。”賈公彥疏:“鄭雲‘日入三商’者,商謂商量,是刻漏之名。”
《詩·齊風·東方未明》“狂夫瞿瞿”唐孔穎達疏:“《尚書緯》謂刻為商。鄭作《士昏禮目錄》雲:‘日入三商為昏’,舉全數以言耳。”

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

唐·杜甫《贈衞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商星
除法運算中,被除數除以除數所得的數叫做商。
quotient


(Shāng) 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所建。中經幾次遷都,盤庚時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因亦稱殷。
the Shang Dynasty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Shāng)春秋諸侯國宋的別稱。周滅商後,封商貴族微子的後代於宋,故宋又稱商。

《國語·吳語》:“闕為深溝,通於商魯之間。”
《韓非子·內儲説上七術》:“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於市?’”陳奇猷集釋引顧廣圻曰:“商,宋也。”

(Shāng)戰國時秦地名,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境內。


商鞅(戰國衞國人,因封於“商”,故稱“商鞅”)
(Shāng)姓氏用字,參看“商姓”。



zhāng
名詞
通“”,篇章。
chapters
《荀子·王制》:“脩憲命,審詩商,禁淫聲。”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㕯部】式陽切(shāng)
從外知內也。從㕯,章省聲
𡃬,古文商。
𠹧,亦古文商。
𡅟,籀文商。
【註釋】①從外知內:王筠《説文解字句讀》:“謂由外以測其內也。”②章省聲:是説小篆商的上部是小篆章的省略。 [10] 

説文解字注

“從外知內也。從㕯,章省聲”注:漢《律曆志》雲: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説商賈》雲: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賚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從外知內,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陽切,十部。 [11] 

廣韻

式羊切,平陽書 ‖商聲陽部(shāng)
商,金音。度也。張也。降也。常也。亦州名,即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為商州,取商於地為名。又姓,《家語》有商瞿。式羊切。十八。 [12]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商;部外筆畫:8
古文:𡅟、𠾃、𡂦、𠿧、𡃬、𡄚、𠹧、𧶜
(shāng)《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並音觴。《説文》:從外知內也。從㕯,章省聲。《廣韻》:度也。《易·兑卦》:九四,商兑未寧。注:商,商量,裁製之謂也。《禮·曲禮》:槀魚曰商祭。注:商猶量也。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又《玉篇》:五音,金音也。《禮·月令》:其音商。注: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前漢·律曆志》: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強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又《説文》:行賈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注:行曰商,處曰賈。《廣韻》:本作𧶜。俗作啇,非。
又《集韻》:刻也。《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為商。《儀禮·士昏禮》注:鄭目錄雲:日入三商為昏。疏:馬氏雲: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雲三商者,據整數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為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又《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又國名。《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為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雲: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為號。
又《書·序》王肅注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𠋫》,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於殷室,非王跡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為代號也。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楚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又《春秋·襄二十一年》:會於商任。
又《戰國策》:高商之戰。
又州名。《廣韻》:即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為商州,取商於地為名。《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注: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又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
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又《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又與謫通。《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注:謫與商同。
(zhāng)又《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書·費誓》:我商賚汝。《釋文》:商如字,徐音章。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漢字商的書寫提示 漢字商的書寫提示
上扁、寬,下長、窄。“亠”,點在豎中線上端;橫下點、撇從左右向豎中線聚攏。“冏”的頂部在橫中線上方,㇆(橫折鈎)鈎部低於左豎;框內撇、點從豎中線向左右打開,“口”略小,在豎中線部位。 [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ɕ
i̯aŋ
王力系統
ɕ
ǐaŋ
董同龢系統
ɕ
jaŋ
周法高系統
stʰ
jaŋ
李方桂系統
sth
jang
西漢



東漢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ɕ
i̯aŋ
擬音/王力系統

ɕ
ǐ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ɕ
j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ɕ
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ś
ja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ɕ
ǐɑ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式羊切
ɕjɑ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屍羊切
ɕiɑŋ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諸良切
tɕiɑŋ
禮部韻略


平聲





屍羊切

增韻


平聲





屍羊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江陽

開口呼

全清

ʂiaŋ
中州音韻


平聲
江陽





屍張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七陽


全清
屍羊切
ʃia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九張掌帳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ʂa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ʂa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ʂa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aŋ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aŋ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ʂɑ̃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sa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sɒ̃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saŋ
44
陰平
文讀
sɒŋ
44
陰平
白讀
吳語
温州
ɕi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sa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ɕiɒŋ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sɔŋ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sɔŋ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ʃœŋ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ʃiɛ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iɔŋ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ia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uɔ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iɔ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6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0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9]
  • 5.    平水韻 七陽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2]
  • 6.    楊琳編.漢字形義與文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08:301-303
  • 7.    俞水生著.漢字中的人文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5.03:19-20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35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55-157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10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2]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72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94-195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2]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