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業

鎖定
商業是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也指組織商品流通的國民經濟部門。工商業是城市的主流和主導力量,先進發達的商業是現代城市經濟發達的象徵。商業興起於先商時期的商國 [1]  形成初期是以物換物的方式進行的社會活動。後來發展成為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
中文名
商業
外文名
Business,Bisynes [2] 
類    別
專有名詞
概    念
實現商品的流通的經濟活動

目錄

商業概念

商業源於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它的本質是交換,而且是基於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的等價交換。

商業中國古代

中國古代商業產生於先商時期,初步發展於秦漢時期,到了隋唐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商業興起於先秦時期
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夏代的商國人就開始了經商行為,商國第七任君主王亥為中國商業始祖。 [1] 
商朝人使用的貨幣是貝類,有海貝、骨貝、石貝、玉貝和銅貝。銅貝的出現,説明商代已經有了金屬鑄造的貨幣。到了西周,商業成了不可缺少的社會經濟部門。當時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業由國家壟斷。在商業交換中,主要的貨幣仍然是貝,但銅也被用作交換手段。銅本身是一種重要的商品,同時也擔負着貨幣的職能,後來就發展為鑄造銅幣。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大商人有隱居宋國范蠡、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戰國時期著名商人有魏國的白圭呂不韋。戰國時期各國鑄造流通的銅幣種類增多,形狀各異,有的模仿農具,有的模仿各種工具,也有的模仿貝的形狀。貨幣的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商業較過去發達。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秦漢時期商業初步發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改變戰國時期貨幣種類繁多,度(長短)量(容積)衡(輕重)不一的現狀,決定統一貨幣,把原來秦國流通的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流通的標準貨幣,這就是通稱的“秦半兩”。他還統一度量衡,修建馳道,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特別是統一貨幣對後世影響深遠。以後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鑄幣權,錢的形制也保持着類似“秦半兩”的圓形方孔模式。兩漢時期,伴隨着統一局面的形成、鞏固和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兩漢政府實行“開關梁,弛山澤之禁”的政策,商業出現了初步的發展。當時的都城長安和洛陽,以及睢陽、(南陽)、成都等大城市都發展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長安城東、西有市,後來發展為九個市,當時官府對城市的商業活動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市區與住宅區嚴格分開,周邊有圍牆。市內設有出售商品的店鋪、官府設有專職官員市令或市長進行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後不許再有經營活動。市內的物價也由官員統一管理。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漢又開通了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外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張騫通西域之後,陸上絲綢之路開通,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再經過今天的新疆進入中亞和西亞。漢武帝之後,還開闢了與南海諸國及印度半島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線,從事經常性的貿易往來,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利於中外貿易的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
隋唐時期商業發達的城市,除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外,隋唐大運河沿岸的宋州揚州都是當時的商業大都市;東南沿海的越州洪州也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唐代長安城有坊、市;市有兩個,東市和西市。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東市和西市各佔兩坊之地,各有220行。東市肆邸千餘,貨物山積,商賈雲集。唐朝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佈各大都會。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風”、“胡俗”流行。長安城的人口不下百萬,這樣龐大的人口對商品的需求,造成長安城商繁榮。農村集市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水陸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斷增多,有些還發展成重要的市鎮。
隋唐時期對外貿易不斷髮展。唐朝前期陸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出現商旅不絕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亂後,對外商業交通的重點,由西北陸路轉移到東南海道。越州是東南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外國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這裏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兩宋時期商業繁榮
就是建立在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時間基礎上的。兩宋時期的商業繁榮是全方位的,不僅商品的種類繁多,而且國內貿易、邊境貿易和對外貿易都很繁華。商業的繁榮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繼續繁榮。(1)兩宋時期商業繁榮原因
兩宋商業空前繁榮。首先,北宋建立以後,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的局面,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一改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宋代市場上雖然仍然使用金屬貨幣,但在北宋時,四川益州富商開始發行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後來,官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印製和發行交子。南宋時,紙幣使用的地區廣、發行量也大大增加。紙幣的發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2)兩宋商業繁榮表現
兩宋時期商業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繁榮的大都會首推宋朝的首都開封和南宋的行在臨安。開封自五代開始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商業也空前繁榮。城內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又有專業交易場所。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南宋定行在臨安,全盛時期臨安的人口也達百萬,取代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南宋時流行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説明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糧食成為重要的商品。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税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兩宋時期,邊境貿易繁榮。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南宋與金對峙。兩宋在與遼、西夏、金相鄰的邊境地區設榷場,進行雙邊貿易,互通有無,獲利甚豐。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政府還特別重視海外貿易。這樣,海外貿易發達起來。北宋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有幾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南宋時,海外貿易更加發展,外貿税收成為國庫財富重要來源之一。
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闢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户。國內外各種商品川流不息地匯聚於此。“百物輸入之眾,有如百川之不息。”據説每天僅運入城中的絲即達到千車。紹興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這裏設有市舶司,嚴密控制對外貿易
明清徽商與晉商
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繫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彙集了四面八方的特產。在全國各地,湧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羣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1)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經商傳統,徽州人很團結,注重互相幫助,並且還崇尚節儉。經過幾百年的經營,徽商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徽商幾乎“無貨不居”,經營範圍很廣,但“首魚鹽”,對食鹽的經營尤為重視。徽商的興起就是從經營食鹽開始的。明代食鹽的生產由官府壟斷。為了解決邊疆守軍糧餉不足的問題,明政府允許商人將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點交納,然後給予他們販賣食鹽的權利。徽州距邊防地點遙遠,徽商起初在鹽業的經營中不佔優勢。但到明中期以後,明政府將納糧改為納銀,徽商紛紛投資鹽業而暴富。徽商經營鹽業積累起商業資本之後,又擴大經營範圍,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行業,活動範圍遍及全國各地,民間俗諺有“無徽不成鎮”的説法。在海外諸國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有“遍地徽商”之説。徽商憑藉雄厚的商業資本,經營大宗商品交易和長途販運;並且插手生產領域,支配某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活動;還經營典當等金融行業,獲取高額利潤。徽商從明初至清末興盛了數百年,出現了擁有資產百萬乃至千萬以上的大富商。
(2)晉商
晉商即山西商人。他們是和徽商齊名的明清時期中國又一大商幫。他們興起和發展的經過與徽商如出一轍。晉商的興起也是經營鹽業。晉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邊防之便,為官府運送軍糧,獲取販鹽權利,經營鹽業致富,成為富有大鹽商。他們積累起鉅額商業資本之後,逐漸擴大經營範圍,販賣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間,晉商開始興辦金融機構票號,經營存款、放貸、匯兑,也可以為官府代理錢糧。經過長期的經營和積累,晉商的財力不斷壯大,到清代時,資產達百十萬者不可勝數,晉商首富亢氏的資產多達數千萬兩。晉商的活動範圍極為廣泛,許多人甚至走出國門,到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去做生意。
參考資料
  • 1.    中共商丘市委宣傳部.《華商始祖王亥》.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6.1.1
  • 2.    商業bisynes  .美國維基英語詞典[引用日期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