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業地理

鎖定
《商業地理》是由《商業週刊/中文版》策劃、騰訊新聞聯合出品、梅賽德斯-奔馳聯合呈現、看商視野聯合制作的大型商業探索類紀錄片。 [1]  《商業地理》包括:《商業地理第一季》、《商業地理第二季》、《商業地理第三季》、《商業地理第四季》、《商業地理第五季 [2] 
該紀錄片以地域經濟為主題,跨越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版圖,聚焦普通的中國商人,記錄發生在奇特地域環境下有趣的商業故事。在時空的跨越與調度中,探索人文與商業、社會與商業的互動與影響,洞見屬於這個時代的中國式野心與機遇。 [1] 
節目於2018年11月7日起於商業週刊APP、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 [1] 
中文名
商業地理
外文名
Business Geographic
類    型
紀錄片
導    演
劉暢
趙雲澤
江靜
集    數
8 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商業地理 [1] 
外文名稱:Business Geographic [1]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1] 
類型:以地域經濟為主題的商業探索類紀錄片 [1] 
語言:漢語普通話 [1] 
聯合策劃:《商業週刊/中文版》 [1] 
聯合出品:騰訊新聞 [1] 
聯合呈現:梅賽德斯-奔馳 [1] 
聯合制作:看商視野 [1] 
總導演:劉暢 [1] 
主持人:宋揚 [1] 
播放平台:商業週刊APP 騰訊新聞 騰訊視頻 [1] 
首播時間:2018年11月7日 [1] 
播出狀態: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已完結 [1] 
每季期數:8集 [1] 
每集長度:40分鐘 [1] 

商業地理主創團隊

《商業地理第一季》主創團隊
出品人
李劍、宋揚 [1] 
監製
魏智剛 [1] 
製片人/文案
張英識 [1] 
總導演
劉暢 [1] 
分集導演
劉暢、趙雲澤、江靜 [1] 
《商業地理第二季》主創團隊
出品人
李劍、宋揚 [1] 
監製
魏智剛 [1] 
製片人/文案
張英識 [1] 
總導演
劉暢 [1] 
分集導演
劉暢、劉愛國、趙雲澤、江靜、武龍升、武雷雋
主持人
宋揚 [1] 
《商業地理第三季》主創團隊
出品人
李劍、宋揚 [3] 
監製
魏智剛 [3] 
製片人/文案
張英識 [3] 
總導演
劉暢 [3] 
分集導演
劉暢、劉愛國、武龍升、武雷雋 [3] 
主持人
宋揚 [3] 
《商業地理第四季》主創團隊
出品人
李劍、宋揚
監製
魏智剛
製片人/文案
張英識
總導演
劉暢
分集導演
劉暢、劉愛國、武雷雋
《商業地理第五季》主創團隊
出品人
李劍、宋揚
監製
魏智剛
製片人/文案
張英識
總導演
劉暢
分集導演
劉暢、武雷雋
主持人
宋揚
視覺美術
聶寧

商業地理分季劇情

在時空的跨越與調度中,記錄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下,人文和商業、社會和商業之間的影響。讓受眾在“故事”中,找到“自己”,引發共鳴,帶來思考與啓迪 [4] 
《商業地理第一季》
城市的變遷,見證着中國商業格局的發展,而每一個商業活動,都仰賴“人”的參與。
“地理”和“那裏的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眺望遠方的窗,讓我們窺見中國商業生態的波瀾壯闊,讀懂中國商業社會的創新力與生命力。 [2] 
《商業地理第二季》
2019年,《商業週刊/中文版》組建專業策劃及製作團隊再度出征。
歷時6個月,跨越26500公里,672小時的素材採集,聚焦那些生動鮮活、掙扎奮鬥、沉浮又不服的“野心家”們,用鏡頭客觀地記錄下以地緣為核心的商業變遷。
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複雜、活躍、生動、多元,中國城市的發展與商業版圖的變革,更充滿着無限的可能。
《商業地理第三季》
大時代有暴風眼,2020年,註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中美貿易摩擦陡然升級。
確定性與規則共識彷彿正在退場,未知的考驗在新的浪潮中來勢洶洶。
然而,危機中也總有生機。
廣袤遼闊的中國版圖上,產業變革與升級也在商業的重啓復甦後,有條不紊。
《商業地理第三季》,希望用鏡頭客觀地記錄下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紛繁奇特的地域中那些勇敢可愛的中國商人,見證這個時代的中堅力量 [5] 
《商業地理第四季》
長疫情時代,善意且可持續的商業是一把利刃,在暗夜劃開裂縫,讓光照進來。
尋找商業良序,探索發展動能,用鏡頭客觀地記錄下那些勇敢可愛的中國商人與變革迭代中的商業故事,洞見這個時代蓬勃且綿長的創新力與生命力。

商業地理分集劇情

《商業地理第一季》分集劇情
第一集 被11.11遺忘的河口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一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一集
2018年,雙十一期間全國交易額高達3000億元,而邊貿重鎮雲南河口,卻成為了這場購物狂歡節的數據窪地。
中越兩岸的邊貿商人,利用互聯網電商尋求着發展出路,又是什麼讓他們被雙十一或主動或被動地遺忘着?
第二集 傲慢與偏見、寧夏紅酒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二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二集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葡萄酒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
而2018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卻已連續23個月負增長。
賀蘭山東麓酒莊的莊主們經過數十年的深耕終於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傲慢與偏見,但在中國市場,他們始終舉步維艱,無法破局。
第三集 大唐一夢、襄陽唐城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三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三集
費時6年,總投資16億元,佔地600畝,因陳凱歌的《妖貓傳》而落成的唐城影視基地將文化造城市運動推向極致。
劇組慕“景”而來,遊客慕“名”而來,當影視與旅遊共生共存,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發展,賺“快錢”還是“長線”,是中國影視基地面臨的選擇困境。
第四集 大理、離離原上草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四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四集
2017年,一紙整治令,讓大理2498家商户停業核查,207萬畝水生態重新規劃。
面對大理的旅遊亂象,仍有一羣堅守信念的創業老兵在此實踐着最初的夢想。
他們相信,更加有深度、有文化內涵的旅遊項目,才是中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第五集 千金一發、許昌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五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五集
年輕消費力的崛起,推動着中國發妝行業的蓬勃。
互聯網的發展,更賦予了擁有百年曆史的發製品行業嶄新的活力。
河南許昌,從百年前就是世界重要的假髮原料供應地,現如今因為坐擁200多家註冊的發製品企業,大小作坊5000多家,成為全球的假髮之都。
第六集 重慶、浪來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六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六集
截至2018年第3季度,在我國城市主題相關的短視頻排行中,重慶以113.6億次播放量位居榜首。
以流量為核心的網紅經濟浪潮席捲重慶,網紅個體、商業實體,紛紛湧向這股流量的巨浪。
而缺乏文化根基的眼球效應,是否能夠長久?
第七集 遵義、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七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七集
遵義正安縣吉他生產、配套企業達54家,年產吉他506萬把,被譽為中國的吉他之鄉。
吉他產業的撥動與共振,讓這個紅色老區走上了一條“搖滾”的商業道路。
但貼牌與品牌、效益與增益之間仍存在發展錯位。
與國內持續高速發展的經濟數字相比,稍顯緩慢的精神消費品市場何時增速?
本土企業的文化滲透與營銷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八集 黑河、雙城記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八集 《商業地理第一季》第八集
2018年,黑河俄羅斯油畫城建立,佔地4400平方米,成為俄羅斯油畫在中國市場最大的貿易集散地。
穿梭在中俄兩岸雙城的邊貿商人與俄羅斯功勳藝術家經歷着藝術走向大眾消費時代的震盪。
堅持還是改變,經典還是潮流,是他們在“生意”與“生活”,“工作”與“創作”之間要做出的判斷。
《商業地理第二季》分集劇情
第一集 千島湖、誰知盤中餐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一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一集
一條鱘魚的價值相當於一輛百萬級別的超級跑車,用其魚卵製造的魚子醬,更是與鵝肝、松露並稱為世界三大頂級珍饈。
浙江千島湖,因其得天獨厚的冷水資源,成為了鱘魚養殖與魚子醬生產的天選之地。
這裏生產的魚子醬產量,佔全球總量的30%以上。
憑藉後發優勢,中國,正在試圖改寫世界高端食材的版圖與格局。 [6] 
第二集 冷湖鎮、尋找火星原住民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二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二集
青海冷湖鎮,位於柴達木無人區,因其擁有偏僻無垠的戈壁、嶙峋的雅丹地貌,被譽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鼎盛時期,十餘萬人依託石油開採生活在這裏。
上世紀80年代,隨着此地淺層石油資源的枯竭,人潮散去,這片土地卻因為酷似火星的地緣特徵,正在以另一種形式被販賣。
第三集 滄源、邊境線上有嘻哈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三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三集
從地下Livehouse走入大眾視野,近兩年來,嘻哈音樂成功逆襲中國流行音樂市場,成為炙手可熱的存在。
然而,面對資本的包裝、流量的導向,嘻哈到底是人文層面的個性表達,還是商業化推崇的買賣?
在中緬邊境線上的雲南佤族自治縣,一羣崇尚嘻哈文化的年輕力量,用了22年的時間探索着屬於這裏的答案。
第四集 太倉、從青銅到王者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四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四集
商業土壤的日益肥沃,讓電競破圈走向主流消費,成為數億網民娛樂需求的落腳點。
市場不斷蓬勃,資本湧入其中,圍繞“電競”,多個電競小鎮投入建設。
江蘇省太倉市電競小鎮,由於毗鄰上海的地理優勢,成為其中最蓬勃的一個。
無數青少年的電競夢想,正在這裏悄悄萌芽。
第五集 西雙版納、雨林的供養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五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五集
雲南西雙版納,擁有全球同緯度僅存的熱帶雨林,這裏生活着2000餘種動物、6000多種植物,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但自2000年以後,隨着民營橡膠的發展,版納的熱帶雨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要如何在經濟與善意之間找到平衡?
祖祖輩輩的版納人深耕在這裏,守護着一方水土與家園。
第六集 佛山、武林外傳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六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六集
黃飛鴻、葉問、李小龍,提起南拳發祥地佛山,這些家喻户曉的武術明星仍被津津樂道。
武術,素來被視為佛山最響亮的名片之一,然而,隨着從冷兵器到熱兵器時代的轉換,武術的功能性與被認可度,似乎也發生了改變。
面對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中國傳統文化,要如何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出路?
第七集 終南山、站在風口上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七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七集
社交媒體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逃離北上廣”與“低慾望”的話題和表達。
這種週期性的、輪迴式的氛圍,已經成為人們對抗焦慮的基本姿勢。
尋找“焦慮”的出口,正在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陝西終南山,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因其清幽寡慾的田園風,吸引了大量前往避世的人羣
第八集 北京、教育無問東西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八集 《商業地理第二季》第八集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青少年教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數萬億元,眾多考試大省位列其中,而北京,也成為了“僧多粥少”的必爭之地。
跨越北京城的東西南北,各路家長們幾乎都傾盡所有地加入了這場搶佔教育資源的戰爭。
父母們熱情買單的背後,是教育帶來的普適性焦慮。
《商業地理第三季》分集劇情
第一集 海頭鎮、浪花一朵朵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一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一集
飛速發展的直播、短視頻帶貨,重新定義着年輕一代的消費趨勢,也造就着互聯網上無數的銷售奇蹟。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頭鎮,憑藉漁民們隨手錄製的短視頻,一夜之間成為互聯網地域流量第一名。
而由此推動的電商帶貨,年銷售額更是突破50億。
然而,短暫的迅猛蓬勃之後,被浪潮席捲的小鎮也面臨着新的考驗。 [7] 
第二集 虎丘、為你做嫁衣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二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二集
虎丘,位於蘇州西北郊,自古文化興盛,商業發達。經過近二三十年的發展,這裏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婚紗製造中心,年產值佔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婚慶周邊產業也隨之繁榮。
然而,伴隨安全生產的一紙整治令,虎丘的黃金時代似乎一夜落幕。
如何在變革中良性迭代,屬於造夢工廠的美夢依然在暗夜中尋找出路。 [7] 
第三集 台州、從中國廚房到世界廳堂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三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三集
一年四季的饞,週而復始的吃,口腹之慾構建的美食地圖拼湊出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
台州,浙江中部沿海城市,依山面海,是典型江南“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縮影。
豐富的物產讓這裏被譽為“老天爺賞飯吃的地方”。
依靠當地特色小吃與小海鮮,今天的台州美食得到了來自世界的矚目與認證。 [7] 
第四集 杭州、盛世未央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四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四集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國民自信度的提升吹響了國潮迴歸的集結號。
漢服的復興,是國潮破圈的重要標誌。
數據顯示,漢服市場規模已經突破20億。
浙江杭州,憑藉發達的服裝製造業與互聯網電商平台,成為了漢服復興的聚集地。
在這裏,一場由民間發起的運動正推動着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行業。 [7] 
第五集 靖江、讓子彈飛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五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五集
2020年,肆虐的疫情衝擊着全球經濟,眾多產業面臨停擺。
經濟高壓與疫情嚴重性的恐慌心理,卻變相推動着大健康市場的井噴。
位於江蘇省靖江市的中國保健品巨頭企業艾蘭得,多年來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在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後,迅速承擔起了提升產能以供應全球的生產壓力,也同時獲得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7] 
第六集 四姑娘山、應許之地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六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六集
近年來,體育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
其中,户外運動以“走進山野、迴歸自然、挑戰自我”的屬性成功領跑。
四川省阿壩州四姑娘山,因獨特的地緣優勢,成為中國户外運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7] 
第七集 南下、科幻電影城際穿越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七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七集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以46.5億的票房成績讓2019年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此後,科幻電影以勢不可擋之姿推動着中國影視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而匯聚眾多影視基地、人才、技術與資本的長三角地區,成為了以科幻電影為首的影視工業生產重鎮。 [7] 
第八集 北京、萬家燈火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八集 《商業地理第三季》第八集
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給了無數年輕人追夢的機遇,而居高不下的居住成本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數據顯示,北京核心地段不足60平米的整租房源,每月租金在7000至10000元左右,而城區內房屋每平米售價高達80000元以上。
大城市給予的活力與魅力背後,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 [7] 
《商業地理第四季》分集劇情
第一集 宣城、江湖兒女等客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一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一集
水東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東南30公里,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曆史的古鎮。 [9] 
曾經的繁華伴隨現代經濟的發展逐漸沒落,而和全國上千個古老的小鎮一樣,想要在新時期煥發活力,發展文旅產業成為這裏的不二選擇。
然而,如何通過差異化、因地制宜的開發盤活區域經濟,這是中國特色小鎮的普遍困境與亟需解決的問題。
第二集 貴陽、社交新寵的修羅場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二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二集
強大的社交屬性推動了劇本殺行業的急速膨脹。
2021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突破200億,輻射上億人羣,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爭相入局,投入這片藍海。
貴州貴陽,因舒適的生活節奏和不高的時間成本,為劇本殺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土壤與地域的先發優勢。
然而優勢過後,困局也逐漸凸顯。
第三集 景德鎮、時光窯變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三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三集
時代更迭、產業變遷,沒有哪一座城市如景德鎮般專注,陶瓷的窯火在這裏傳承10個世紀從未中斷。
也沒有哪一個品牌如景德鎮般輝煌,享譽全球的千年瓷都坐擁與中國同名的金字招牌。
然而招牌仍在,金字卻逐漸斑駁。
面對後工業時代的發展,逐漸淡出大眾消費市場的景德鎮陶瓷,正在等待着一場浴火後的窯變。
第四集 國道318、這集拍攝非常“垃圾”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四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四集
世界上有兩樣事物震撼人心,一是雄渾壯美的風景,二是心中的道德律。
將兩者最好融合在一起的,西藏一定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社會組織突破100萬家,在“綠水青山”的政策引導下,助力西藏可持續發展的環保類公益項目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然而發起於民間的公益組織,缺乏商業的支持,出路何在
第五集 上海、脱口秀大都會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五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五集
舶來自西方的脱口秀在中國發展不過十餘年,但近年來,隨着綜藝節目的火爆,脱口秀市場迅速井噴。
調查顯示,僅2020年整年,全國脱口秀俱樂部數量暴增4倍,線下演出場次增加2倍以上。
上海,因市場的活躍度排名脱穎而出,成為產業高地。
而作為大眾娛樂的新物種,蓬勃的脱口秀市場依然拐點與痛點並存。
第六集 三亞、浪人與海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六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六集
後海村,距離三亞市區一小時車程,與著名的旅遊勝地蜈支洲隔海相望。
因全年有浪、細軟沙灘、水淺浪柔的特點,成為浪人衝浪的天選之地。
而受國外疫情影響,無法成行的出境遊現狀,促使國內遊客流量迅速抵達三亞。
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小漁村,將如何面對這股洶湧席來的浪潮。
第七集 瀋陽萌寵、此生請多關照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七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七集
在快節奏,強壓力的生活境遇下,帶有“温暖”“治癒”屬性的寵物成為了解決孤獨感的良藥,寵物行業因此蓬勃。
在這個爆發式增長的千億市場,東北工業重鎮瀋陽,因為產業起步早、寵物流通範圍廣,成為中國最大的寵物市場。
然而,伴隨產業的迅速蓬勃,商業從業者與消費個體,又將如何守住善意的底線
第八集 覆盤、野心時代的中場戰事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八集 《商業地理第四季》第八集
《商業地理》歷經4季,跨越10萬餘公里,採訪500餘組受訪嘉賓,採集2000餘小時視頻素材,最終形成32個紛繁奇特的地緣經濟故事。
在這個加速奔跑的野心時代,商業的發展以摧枯拉朽之勢顛覆並改變着許多行業,回顧覆盤走過的序章,以期更好地前瞻未來。
《商業地理第五季》分集劇情
第一集 上海、儂好伐
2022年,全國餐飲市場歷經寒冬,其中上海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
在“寂靜的春天”後,當許多線下餐飲店紛紛開始向線上進行業務轉移,上海許多“活下來”的餐廳卻“遺世獨立”地在線下精緻餐飲領域逆勢深耕。
上海,和生活在這裏的人,正用基因裏的海派與腔調,書寫着一個“逆天改命”的商業故事。 [10] 
第二集 重慶、四兩撥千斤
從不存在的市場“長出來”,再“走出去”,國產單機遊戲在迎來“元年”的呼聲中飛速崛起。
當大量中小工作室以低廉成本開發的叫好又叫座的遊戲作品,接連擊穿文化的壁壘、“殺”出重圍、順利出海,“國產”就再也不是遊戲創業者販賣情懷、降低標準的代名詞。
儘管市場還不盡成熟,但熱錢已經湧入賽道。 [10] 
第三集 杭州、綠野仙蹤
於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周邊,尋一處靜謐,露營是一種親近、融入自然的生活提案。
被疫情牽絆住腳步,加之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到747.5億元,同比增長62.5%,帶動市場規模3812.3億元。
面對急劇爆發的市場,由“人、貨、場”構建的精緻露營生意站上了風口。 [10] 
第四集 義烏、了不起的“大公司”
義烏這個被譽為“世界超市”的中國小商品集散地,是窺探全球動態的特殊窗口。
美國大選誰將入主白宮,世界盃誰是奪冠熱門,根據訂單的預測雖然並無嚴謹的科學依據,但國際局勢裏的波瀾和商業世界的變化,已不止一次傳導至這座城市。
神秘的義務指數作為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的晴雨表已名副其實。 [10] 
第五集 崇禮、這裏冬天不太冷
冬奧盛世點燃冰雪經濟,冰天雪地孕育金山,在歷經10餘年的小步緩行後,中國滑雪產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期。
消費人羣發生結構性變化,雪場、品牌大規模崛起,伴隨資本的推波助瀾,消費市場也煥發出可期的潛力。
而如何將冰雪紅利做成長線生意,熱度過後,真正的產業故事才剛剛開始。 [10] 

商業地理幕後製作

《商業地理》一直是《商業週刊/中文版》平面雜誌的重磅選題。2018年,商業週刊開始嘗試將優質平面內容進行視頻化,策劃與創意得到了騰訊新聞平台、梅賽德斯-奔馳的支持,也成就了《商業地理》系列紀錄片的呈現。 [8] 
《商業地理第一季》歷時3個月,攝製組單程跋涉15000公里,四組拍攝團隊同時出發,奔赴大江南北。100多小時的素材匯聚,最終形成了8集不同切角、骨骼清奇的商業故事。 [8] 
《商業地理第二季》歷時6個月,跨越26500公里,672小時的素材採集,有超過200組的嘉賓受訪。最終因為時長限制,一些嘉賓的精彩講述忍痛並未收錄在最終的紀錄片中。第二季的商業地理加入了真實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視角成為了貫穿主觀與客觀、人文情懷的與商業獵奇之間的橋樑。 [8] 
《商業地理第四季》在前三季的經驗之上,進行了大量升級改版。單集拍攝通過更長的時間累積,更真實地還原商業事件的發展變化。同時,將內容與視聽語言全面融合,全季BGM均來源於團隊原創。
《商業地理第五季》2022年,元宇宙作為觀念、文學、藝術、技術和經濟的集合體,為人類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開創性的暢想與全新路徑。第五季打造的“商業地理元宇宙博物館”概念,率先通過視頻手段將優質內容向數字資產進行價值轉移。通過虛實的空間結合,不僅從地緣經濟洞見時代變革,更是從未來暢想反哺發展邏輯。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