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州商城遺址

鎖定
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鄭州市管城區內,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州舊城及北關一帶。
鄭州商城外城牆始築於商代時期的二里岡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最新數據顯示鄭州商城外城牆的始建年代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內城和宮城的時間年代要不晚於前1500年,有學者認為此是“湯始居亳”的亳都
1959年,郭沫若先生看完鄭州商城考古工地後,隨即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郭沫若認為鄭州商城可能是仲丁所遷的隞都。有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無論如何,鄭州商城的發掘,對於研究商代歷史和古代城市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根據最新碳14測年數據鄭州商城為公元前1509-前1465年 [1]  。所以從文獻記載,考古資料、碳14測年數據得出的結論,鄭州商城為仲丁所遷都的隞都 [2] 
2021年9月,被評選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1-12] 
中文名
鄭州商城遺址
外文名
Zhengzhou Shang city site
地理位置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商城路與人民路交叉口 [1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25 km²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鄭州市
建議遊玩時間
1小時

鄭州商城遺址基本簡介

文物碑 文物碑
鄭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坐落在鄭州市管城區,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州舊城及北關一帶。陳運和詩稱“七公里長的商代古城牆 一根能挑起鄭州歷史扁擔 3500多年的延綿不斷 3500多頁的樹碑立傳”、“考古價值無法估量 現代的目光莫輕視這殘壁殘垣”。 [3] 

鄭州商城遺址發掘過程

俯瞰商代遺址 俯瞰商代遺址
1950年由考古學家韓維周發現並報告文物部門。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調查發掘團,來到鄭州對該遺址進行調查,他們根據採集到的標本,進一步推斷這裏為重要的商代遺址,時代要比安陽殷墟更早。1952年,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在鄭州二里岡和洛陽東郊進行田野考古實習,開始了鄭州商城遺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1954年春,鄭州市城市基本建設工程全面開展,考古學家安金槐帶領鄭州市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在二里崗一帶開展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1955年發現城牆遺址確定此為商代城市。 [4] 
1959年,郭沫若先生看完鄭州商城考古工地後,隨即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郭沫若認為鄭州商城可能是仲丁所遷的隞都。
鄭州商城的發掘工作正待進一步展開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鄭州商城的發掘也被迫告一段落。直到1971年,鄭州登封考古學家安金槐有機會回到鄭州,他再度組織文物工作隊的全部人力,準備展開一次大規模的鄭州商城考古發掘。1973年,為了尋找鄭州商代宮殿遺蹟,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展開了全面的考古鑽探與試掘。他們在城東北部發現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其中有多處規模宏大,不同於一般的建築房基,被確定為宮殿基址所在地。到1979年,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相繼發現宮殿基址20多處,宮殿區的範圍不斷擴大,約佔城內總面積的一半。通過發掘探明,城址東北建築物分佈密集,已形成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宮殿建築羣。可以斷定遺址東北就是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
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市東大街南、紫荊山路東、書院街北區域發現一處商代貴族墓地,出土了數量眾多的青銅器,玉鉞、玉戈以及貝幣等重要遺物,首次發現了商代中期的金覆面。 [15]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兩院二期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掘出各類豐富的遺蹟、遺物,墓地主墓M2出土了長達75釐米的玉戈,這是鄭州商城發掘的最大玉戈。 [17] 

鄭州商城遺址考古發現

考古高峯
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商城外城郭的發現,把鄭州商城考古推向了歷史的高峯。1986年6月,文物考古部門發現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牆。這消息立刻引起鄭州商城工作站的重視,隨即組織人力對夯土牆進行了解剖性發掘,並驗證了外城牆的存在。在鄭州商城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隊還發現了多處商代青銅冶煉、骨器製作、陶器製作的作坊遺址,並有大量的墓葬區;城池內外,還發現了青銅窖藏和祭祀場地。截至目前,商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數以萬計,其中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寶。
城內佈局
鄭州商城平面為長方形。城牆周長6960米,有11個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門,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發現宮殿基址多處,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築的人工蓄水設施。城中還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遺址。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遺址及製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中型墓多隨葬青銅禮器玉石器象牙器,一座墓中有殉人。在南城外側還發現一段外郭城牆。此外,發現兩處銅器窖藏,內有杜嶺方鼎及圓鼎、提樑卣牛首尊等,被認為是商王宣的禮器。遺址中還出土原始瓷器刻辭卜骨等。考古學家安金槐認為該城是商代中期仲丁所遷之隞都;而北京大學鄒衡先生認為是商湯所都之亳。
河南省的鄭州商城遺址為商代二里崗期,距今約3600年。商城近似長方形,殘牆大部分被埋在地面以下,北城牆長約1690米,西牆長約1870米,南牆和東牆長度均為1700米,周長近7公里。城牆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後約10米。以全部的城牆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鄭州商代遺址宮城內,分佈着20多處宮殿基址。鄭州商代遺址宮殿屬框架結構建築。
鄭州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約佔鄭州商城1/6左右的範圍內,遺存有各類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規整,但靠近東北隅的較密,而西南部則較為稀疏,其中東北隅就先後發現了20多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大的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小的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還保存着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礎,表明這裏是商代的宮殿區。中部偏南處,發現一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應是奴隸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區內還發現一些形制較小的房基建築,可能是平民居住區。
城內還發現許多農業生產工作,由此推測,在鄭州商城內可能有若干空地進行農業種植,這正是中期城市的特點。
鄭州商城C14測年 鄭州商城C14測年
鄭州商城城外,發現一批按一定佈局建立起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北城牆外300多米處,為鑄銅作坊遺址,在鑄銅作坊遺址北部發現一處制骨作坊遺址。南城牆外約600米處發現一處鑄銅作坊遺址,西城牆外約1300米處發現一處製陶作坊遺址。商代墓葬區多分佈在城外。
鄭州商城內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最珍貴者如玉戈玉鏟玉璋、瑪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藝有相當高的水平。城址內東北角1個祭祀坑內出土1件夔龍紋金箔,十分罕見;城址西牆外1座商代墓內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釐米,輪制,飾席紋籃紋,胎質呈灰白色,細膩堅硬,器表遍施光亮晶瑩的黃綠色釉,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國的制瓷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內還出土有製作精緻的象牙觚和象牙梳;還出土460多枚穿孔貝,這是當時使用的貨幣;出土的吹奏樂器棗石壎陶壎,展示了我國古代音樂源遠流長。
都城性質
鄭州商城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曾表示:“國內學術界普遍認為它可能就是商湯所建的亳都。鄭州商城遺址的發現和亳都地位的確認,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支點,意義十分重大。”經測定,鄭州商城的始建年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對東城牆進行橫斷解剖時,從堆砌疊壓在商代夯土城牆內側近底根處的商代文化層中,發掘到當時人燒用過的木炭,經碳十四測定並經樹輪校正確認,這些遺物年代為公元前1620±135年至公元前1696±136年,既然這些文化層是疊壓在商代城牆上的,那麼,城牆的構築年代較之這些堆積文化層年代更早是沒有疑問的。另外,據考古資料顯示,在鄭州商城遺址就出土大量自東周以來帶有“亳”字的陶文,無獨有偶,在鄭州商城遺址也出土了商代牛肋骨刻辭所存“乇”字,構成商代至東周時期“乇(亳)”聲地名鏈。”綜上所述,鄭州商城遺址為商湯所建的亳都可能性非常大。
2005年10月金秋時節,在中國河南省偃師市“中國·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仇士華等測年專家對鄭州商城的建城年代,給出了不到公元前1500年的結論。 [5] 
修葺中的城牆 修葺中的城牆
根據最新碳14測年數據鄭州商城為公元前1509-前1465年。所以從文獻記載,考古資料、碳14測年數據得出的結論,鄭州商城為仲丁所遷都的隞都 [2] 
城牆堅固
城平面為長方形,城垣周長6960米。其中南牆與東牆各長約1700米,西牆長約1870米,北牆長約1690米。牆基最寬處達32米,地面上殘留最高約5米左右。城周共有缺口11個,有的可能就是城門。城牆採用分段版築法逐段夯築而成,每段長3.8米左右,夯層較薄,夯窩密集,相當堅固。在城牆內側或內外兩側往往發現夯土結構的護城坡
昔日繁華
鄭州商城遺址,城牆上的情況 鄭州商城遺址,城牆上的情況
商城內分佈有大面積的商代文化層及房基、水井等各種遺蹟。城內東北部近40萬平方米的較高地帶,發現有大、中型夯土台基建築遺存,應是商代大貴族居住的宮殿區。基址均用紅土與黃土夯築而成,大者達2000餘平方米,小的也有100餘平方米。台基平面多呈長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齊的柱穴,間距在2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礎石。有的台基表面還有堅硬的“白灰面”或黃泥地坪。
在已發掘3處中,最大的一座東西長65米多,南北寬13.6米,房基用黃土夯築,現存厚度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兩排長方形柱礎槽,大體可以復原為一座九室重檐頂並帶有迴廊的大型寢殿。其餘兩處較小,破壞嚴重。在這些宮殿基址的附近,曾出土青銅簪、玉簪和玉片等其他地點少見的遺物。
累累白骨
在宮殿區內,還發現有一條南北向的壕溝,寬1.4米,深0.9米。在已發掘的長約15米的一段壕溝內,發列了棄置的近百個人頭骨。這些頭骨大多被從眉部與耳部鋸開而成瓢形。另外在宮殿區東北部較高地帶,發現了3排8個狗坑,最多的一坑中埋狗23只,最少的6只,總計92只。在一個坑的底部還埋有人骨架2具,另一狗坑中出有夔龍紋的金葉裝飾。這些遺存可能與宮殿區內進行的祭祀活動有關。此外,遺址內還發現有小型的方形或長方形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居址,顯然是地位低下的人所居之處。

鄭州商城遺址出土文物

鄭州商代遺址發現有城牆、宮殿夯土基址、手工作坊、墓葬、青銅器窖藏、祭祀遺址等一大批遺蹟,出土了青銅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習刻字骨等大量遺物。出土有成羣青銅器200餘件,最高者達1米。杜嶺方鼎,鼎的口部和腹部略呈長方形,口沿外折,在口沿上有兩個對稱的圓拱型豎耳,鼎腹呈鬥形,深46釐米,底部由四個上粗下細的柱型足承託器身,鼎身裝飾有饕餮紋乳釘紋銅鼎形體碩大,是商代早期青銅器的代表作,也是商代早期較大的一件青銅器。 [6]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
在商城周圍發現有與商城同時的鑄銅、製陶、制骨等作坊遺址4處、銅器窖藏2處及100多座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遺物以陶器最多,青銅器、石器、骨器次之,並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紋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而杜嶺銅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方鼎(稱杜嶺方鼎),高100釐米,重86.4公斤,已成為鄭州市的象徵。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鄭州商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商城遺址保護措施

1961年3月4日,鄭州商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成立鄭州商代遺址保護管理所。
1995年9月,由鄭州市人民政府編制《鄭州商代遺址保護規劃》對鄭州商代遺址進行保護。 [7] 
2011年,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項目博物院片區土地收儲實施計劃》,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項目核心區總體規劃為1.5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東西大街以南、城東路以西、熊兒河以北、南順城街以東區域;博物院片區土地收儲實施範圍為南至城南路、東至城東路、北至東大街、西至紫荊山路
2015年5月,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在鄭州商代遺址古城牆外部,加蓋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整個工程總造價約90多萬元。 [8] 
2021年10月12日,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4] 
2022年12月16日,鄭州商城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為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16] 

鄭州商城遺址研究價值

鄭州商城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且規模最大的都城,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建有城垣的王都。商城的城牆連後來的洛陽、長安、開封都無法與之相比。後來鄭州的商城和商都別稱也由此而來。
鄭州商城遺址三重城池和宮殿區的整體形制奠定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礎。三座窖藏坑內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銅禮器為鄭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禮制、青銅重器的鑄造工藝裝飾藝術等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料,遺址的發現對認識商代前期歷史、對商文化研究和中國早期青銅文明研究以及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鄭州商城遺址歷史文化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戰結束了商王朝的最後時刻。武王立國以後,為了加強對商代遺民的管理,就把弟弟管叔鮮分封在鄭州一帶。商人主要活動在北至安陽,東至商丘,西至偃師的區域內,而位於中心的鄭州正是監管商代遺民的最佳地點。在周人眼中,做生意的就是商代的遺民,所以習慣上就把他們叫做“商人”或者“商賈”。如此説來,“商人”的説法,就是從鄭州叫起的。“商人”一詞源於《左傳》上所記載的“鄭商人弦高 [9] 

鄭州商城遺址交通信息

市內乘坐公交35路、60路、85路、89路、152路、603路、985路、y805路到鄭州文廟(東門口)站下,80路、b17路到城東路東大街站下車可到。

鄭州商城遺址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3] 
2023年2月,入選2022年度河南文物考古十大新聞。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