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鎖定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杜嶺鄭州商城,發現於內城東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內、外城之間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區,又稱杜嶺方鼎
乳丁紋青銅方鼎共兩件。一件通高100釐米,口徑橫長62.5釐米,縱長61釐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雙耳四足,腹上部飾獸面紋,兩側及下部飾乳丁紋,形體質樸莊重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已發現的商代前期青銅器中體積最大 [1]  。另一件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於河南博物院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館藏地點
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所屬年代
所屬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所屬地區
北京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發現歷史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1974年,鄭州和全國一樣貫徹着“深挖洞、廣積糧”的最高指示。9月的一天,濛濛的小雨令氣温驟降,但在張寨南街的防空洞工地上,人們卻依然熱火朝天地勞作着。突然,有人挖到了很硬的東西,仿似一個大型金屬器物。開始,大家很緊張,以為是戰爭中遺留下來沒有爆炸的炸彈,然而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兩隻鏽跡斑斑的“大香爐”。聞訊而來的考古工作者隨即小心地把這兩隻“大香爐”清理出來,竟然是兩件商代早期的青銅方鼎。這兩件方鼎東西並列,端正地擺放在一起,一件較大,一件略小。還有一件銅鬲,放在較大的銅鼎內。埋藏者為了把高低不同的兩件方鼎擺放整齊,還將那件略高的銅鼎下的土挖低了一些。為確定青銅重器所處的地面方位,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改變傳統的發掘方法,用探鏟從地下向地表鑽探,結果“鑽”到了一户人家的大衣櫃下。這是鄭州商城首次發現的青銅重器,一出土便震驚了考古界。 [2]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文物造型

該鼎通高100釐米,口徑橫長62.5釐米,縱長61釐米,腹壁厚0.4釐米,重約86.4千克。器身呈鬥形方腹,口沿有凸稜稍平外折,方唇,兩側沿面上有對稱的圓拱形立耳,微微外張,耳的外側面呈凹槽形,凹槽內有三道圓拱形凸稜紋。鼎腹四壁偏上部裝飾帶狀饕餮紋八組,其中四壁中間和四個轉角處各有一組。每壁的兩側和下部裝飾排列整齊的多排乳丁紋。下承4個圓柱形上粗下細的空足,每個足表的偏上處環繞饕餮紋兩組,偏下部又各飾凸弦紋三週,足底圓鼓凸起。 [3]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文物背景

最大的青銅禮器
該鼎是商代前期最大的青銅禮器,出土於鄭州商城遺址一處窖藏內,同出共二鼎一鬲。此外,在鄭州商城遺址內的向陽食品廠和南順城街又先後發現商代銅器窖藏,出土鼎、簋(guǐ)、斝(jiǎ)、爵、卣(yǒu)、罍(léi)、壺、尊等青銅器,製作極其精緻。至於這些青銅器窖藏坑的性質,有人認為是商代舉行大型祭祀活動而留下的祭祀性遺存;有人認為是由於國內動亂,為藏隱重器而形成的特殊遺存。
大禹鑄九鼎驅猛獸邪神
乳丁紋青銅方鼎 乳丁紋青銅方鼎 [4]
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嘗一臠肉,知一鼎之味”。鼎也是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禮器,中國古代祭祀權與王權緊密相聯,因此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我國有“荊山鑄九鼎”的傳説:説的是遠古時代大禹繼位,在擊敗了九夷之後,他控制了到今天北至內蒙,西達陝西中部,東到大海,南抵長江南岸的大片疆土。為了有效地進行統治,他把天下劃分成冀、青、豫、揚、徐、梁、雍、兗、荊九個行政區域,稱為州,中華稱“九州”便是由此而來。
因為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曾踏遍大江南北的每個角落,對於各地的猛獸、邪神、厲鬼瞭解得都十分清楚,所以他又命九州的官員蒐集和進獻銅鐵,然後鑄造了九口巨大的鼎,這就是後人所説的“九鼎”。
傳説九鼎上刻滿了圖案和花紋,各地的妖魔鬼怪都開列在上面,以便出行的百姓有所警惕。這九口巨鼎,一鼎對應一個州,想去哪一州旅行,又怕碰到怪物,只要預先記熟相應巨鼎上的圖案,就可以趨吉避凶,通行無阻了。
九鼎從夏代傳到商代,又從商代傳到周代,逐步失去了旅行指南的功效,而成為天子祭祀上天的禮器,變成國家權力走向集中的一個象徵。
周朝的時候,楚莊王曾經進軍到周都洛邑的郊外,向周定王的使者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其真實意圖,就是覬覦周王的天子之位。“問鼎”一詞,遂由此而來。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