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唯識性

鎖定
唯識性,教義名詞。亦稱“唯識實性”、“唯識真如”等。
中文名
唯識性
別    名
“唯識實性
性    質
教義名詞
解    釋
法相宗的中心概念
出處解釋
法相宗的中心概念,用以説明一切諸法皆系“唯識”,“唯識”恆遍一切法中,併成為諸法“實性”的道理。亦用來詮釋“真如”、“法性”、“法界”、“真理”、“實際”等的實質性內容。《成唯識論》卷九:“唯識性略有二種:一者虛妄,謂遍計所執;二者真實,謂圓成實性。”“復有二種,一者世俗,謂依他起;二者勝義,謂圓成實。”據此,廣義上説,一切主觀認識和客觀對象(依他起),即使是錯誤的(遍計所執),都是唯識的表現,亦即以“唯識”為其本質屬性。狹義則特指“圓成實性”。《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唯識性,即圓成實。”“圓成實”相對於虛妄,説為“真實”;貫徹於一切法,説為“實性”,都是指“唯識”的抽象化、普遍化和永恆化,併成為世界萬有的本質、本體和本源。瑜伽行派和法相宗的全部理論和踐行,所謂境、行、果,皆以此“唯識性”為主線貫串起來,故有“唯識境”、“唯識觀”、“悟入唯識”、“唯識五位”等觀行次第,亦作為有情證得“轉依”果(菩提涅槃)的根據。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