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唯才是舉

鎖定
唯才是舉(拼音:wéi cái shì jǔ)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三國·魏·曹操求賢令》。 [1] 
唯才是舉指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舉薦。動賓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  [9] 
中文名
唯才是舉
拼    音
wéi cái shì jǔ
近義詞
任人唯賢舉賢任能
反義詞
任人唯親
出    處
三國·魏·曹操《曹操求賢令》
注音字母
ㄨㄟˊ ㄘㄞˊㄕˋㄐㄩˇ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唯才是舉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唯才是舉”。 [1] 

唯才是舉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蜂起,天下大亂,朝廷被宦官和外戚把持,董卓趁機率兵進人洛陽,控制朝廷,為害天下。曹操的袁紹見天下紛亂,便號令天下討伐董卓,立即彙集關東17路人馬。這17路人馬即是17路諸侯,在討伐董卓失敗後,羣雄擁兵自立,紛紛逐鹿天下。 [2] 
曹操憑着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軍閥混戰局面,統一了北方。在他統治的地區,打擊豪強,改革吏治,興修水利,實行屯田,尤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於統一國家,安定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3] 
曹操在用人上,不僅重用出身低微的人,就是過去與他抱有敵對態度的人,只要改了,也能一樣錄用。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寫得一手好文章,曾一度投靠袁紹,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就是他寫的。檄文中用“贅閹遺醜”等惡語辱罵曹操,還把曹操的祖父和父親罵了一通。後來曹操打敗袁紹,平定河北,陳琳落在曹操手中,陳琳惶恐不安,急忙請罪,以為曹操一定會把他處死。可曹操不但沒治他的罪,還安慰他説:“過去的事就算了,只要你為我獻計獻策就行了。”並任命陳琳做了司空軍謀祭酒,把他留在身邊掌管文書。後來曹操發表的重要文告,很多都是陳琳起草的。 [3] 
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春,曹操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其中説:自古以來開國君主或中興的帝王,哪個不是得到有才能者與他共治天下的呢?當今天下未定,是求人才最迫切的時刻。像孟公綽做趙、魏兩家的家臣的才力還可,卻不能勝任滕、薛小國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謂廉士才可任用,那齊恆公就難以稱雄天下:今天難道沒有像姜子牙那樣穿布衣、懷真才的垂釣之士?難道又沒有像陳平那樣蒙受“盜嫂受金”的污名卻能成功大業的人?只有真正做到“明揚仄陋,唯才是舉”,才能得到真正可用的人才。後來“唯才是舉”也被文帝曹不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基本標準,規定在《九品中正法》中。 [4] 

唯才是舉成語寓意

曹操的三道求賢令文,在用人觀念上完全廢除了東漢時期世家豪族享有世代做官的特權。他不講“門第”、“世資”,唯一的原則是“唯才是舉”。曹操的用人政策,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個長足進步。宋代大學者司馬光盛讚他“識拔人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正因為如此,三國時期的大批人才,大都集聚在他的周圍,像荀彧、郭嘉、程昱、苟攸、劉曄、滿寵、呂虔、毛玠、于禁、張遼,典韋等等,堪稱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盛況空前。 [5] 
領導的主要職責是決策和用人,決策的前提需要有好的見識和謀略,而好見識好謀略往往靠的是人的智慧,因此,在用人方面尤為重要。“唯才是舉”,就是要求選人用人破除門第、資歷意識,無論門第高低、資歷深淺,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選拔使用。“唯才是舉”,要求選人用人公道正派不徇私情,無論關係遠近、恩怨親疏,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選拔使用。同時,“唯才是舉”與“德才兼備”是辯證統一的,關鍵是要從事業出發選入用人,促進人才在事業發展中充分湧流,在事業進步中發揮才幹。 [6] 

唯才是舉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唯才是舉”指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舉薦。動賓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  [9] 
  • 運用示例
唐·李大師李延壽北史·高允傳》:“今選舉不採職政之優劣,專簡年勞之多少,斯非盡才之謂。宜棄彼朽勞,唯才是舉。” [7] 
陳魯民《有感於“未便再薦”》:“舉薦人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未必人人都能勝任。要做到唯才是舉,任人唯賢,不僅要獨具慧眼,更要出於公心。” [8] 
參考資料
  • 1.    李翰文;馮濤主編. 成語詞典 第4卷[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01:1735
  • 2.    蔣志華編著. 中華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話[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0.01:158
  • 3.    羅偉立主編. 古今名人廉潔錄[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12:64
  • 4.    李鐵,李束,張積. 中國法律典故四百篇[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1.05:246-247
  • 5.    耿志遠主編;買羣編. 歷史的啓示 舉賢篇[M].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90.08:70
  • 6.    夏海著. 品讀國學經典[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06:108
  • 7.    許嘉璐主編;周國林分史主編. 二十四史全譯 北史 第2冊[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01:884
  • 8.    張燕玲,田景豐主編. 精短美文800篇[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5.06:387
  • 9.    張之強著.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7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