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金海

(復旦大學教授)

鎖定
唐金海,男,1941年10月24日生於上海,2018年5月9日逝世 [1]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5年制本科,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至1998年赴日授課,2000年赴日講學。2002年赴美調研。現任中國新文學學會付會長。茅盾研究會常務理事,巴金研究所顧問,上海中長篇小説評獎委員會評委,中日(日中)石鼓文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兼任美國中國橋文化藝術教育和出版公司學術顧問。
中文名
唐金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1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8年5月9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主要成就
微閣中國語言學科獎教金一等獎
出生地
上海
代表作品
巴金年譜
茅盾年譜
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等
職    稱
教授

唐金海人物介紹

唐金海所開課程

唐金海先後講授過的課程有: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通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經典導讀、巴金研究、作家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西方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傳統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通論、文學史哲學、中國書法和書法美學研究專題、中國現當代作家美學觀等。
迄今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二十餘人。

唐金海研究範圍

重點專攻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和文學史觀研究,重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與中外文化源流史和中國現當代作家美學觀的研究,但涉獵範圍比較廣泛,如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説史、以及文字史、書畫史。七十年代末開始,歷時八年,負責並參加一百餘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和三卷本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編撰寫作,這是第一次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全方位的、基礎性的梳理和研究,2003年出版有《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一書,體例和史觀均獨樹一幟,被學界認為“是繼北大版之後大膽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現當代文學史新著” [2]  ;此外,對文學大師的評價標準的理論、對文學史觀的研究、對“性靈”説的探討,以及對錢鍾書小説的研究、對柯靈散文的評價和關於“年譜”編撰體例的創新、石鼓文集句書法的創新等, [3]  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八十年代初獲復旦大學優秀教師二等獎,八十年代中期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頒發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獎章和榮譽證書。2003年獲復旦大學“微閣中國語言學科獎教金”二等獎,2004年獲“微閣中國語言學科獎教金”著作獎一等獎。生平簡歷為國內外十餘部辭書收錄。

唐金海主要著作

中國現代文學史(合作。撰寫部分章節)復旦大學印刷廠1979年版
巴金專集(1)(負責人之一)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巴金專集(2)(負責人之一)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趙樹理專集(負責人之一)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茅盾專集(第1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茅盾專集(第2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論電影導演(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1—4冊,合作) 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中國新時期文學作品導讀(美國高級漢語班教材,負責選文和撰寫全部作品的評論)
耶魯大學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中、下冊(撰寫並參與統稿)海峽文藝出版社1980——1988年版
巴金年譜上下冊(撰寫並主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巴金與中外文化(撰寫並主編)山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茅盾年譜上下冊(撰寫並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版
新文學裏程碑1——6冊(撰寫並主編)文匯出版社1997年版
追求真善美——港台作家評論之一北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獨立寒秋——藝術大師沈耀初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石鼓文書法之春文匯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通史(撰寫併為第一主編)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004年版
巴金的一個世紀 四川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書山學海石縫草(待出)
主要論文
封建道德的頌歌
──從趙五娘等形象的主要情節看琵琶記 復旦大學學報1964年第二期
篡黨奪權的狂想曲 ──評序曲 1978年光明日報
真切·準確·感人 ──看江姐兼談“兩結合”創作方法 解放日報 1978年11月29日
曹禺及其雷雨和日出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旦大學印刷廠1979年版
“挖掘人物內心”的現實主義佳作 ──評巴金的寒夜 鐘山1980年第三期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前言” (執筆並改定,自1980年6月起,載該 “叢書”各專集中 )
字字如火,句句含情 ——論巴金解放後的散文 朔方1980年第5期
撥動戀人心靈的琴絃 ──聞捷愛情詩 寧夏日報 1981年1月31日
論紅巖塑造英雄形象的藝術成就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981年第1期
一套填補當代文學研究的空白的書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述評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1輯1981年版
巴金筆名考析 新文學史料1981年第1期
恨的大纛,愛的豐碑 ──三訪巴金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981年第三者期
創造“立體感”的“活人” ──茅盾創作經驗談片 朔方1981年第10期
寫好“發展中的性格” 電影新作1981年第6期
精神不死天難奪 ──老舍話劇茶館評析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1982年1月29日──30日播
扮演所有的角色 1982年2月6日寧夏日報
影壇宿將 ──著名電影導演孫瑜敍論 戲劇與電影1982年第4——5期
老舍茶館藝術談 1982年2月上海廣播電台播
郭紹虞和他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合作) 文藝縱橫談1983年第2期
十七年小説評論的評論
──十七年小説評論中左的傾向基本特徵初探(合作)當代文藝思潮1983年第1期
匯百川 成江河 ──巴金與外國文學 萌芽1983年第2期
命運·性格·靈魂的交響樂
──論葉辛的幾部長篇小説 創作(大型文學季刊)1983年第4期
論老舍的戲劇觀(合作) 老舍學術討論會紀念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心底發出的聲音”
──論柯藍幾部兒童小説的藝術成就 柯藍小説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茅盾傳略 茅盾研究專集福建人民出版1983年版
家的藝術魅力 中文自修1984年第6期
巴金的小説和散文 中文自修1985年第11期
複雜和鮮明的統一——覺新形象析 中文自修1985年第11期
論家反封建的主題的深刻性 電大語文1985年第12期
評周克芹和古華的獲獎長篇小説 載中國當代文學史(3)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浪子的悲歌又回到了老家來唱了”
──評聶華苓在國內出版的幾部小説 當代作家評論1985年第1期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散文藝術 中文自修1985年第 期
巴金散文鳥的天堂評析 文學知識1985年第10期
永遠燃燒的心 ──巴金散文秋夜 文學知識1986年第10期
論茅盾文學批評的特徵 中國文學研究1989年第3期
首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復旦學報1990年第1期
在現實主義深化的道路上 上海文論1990年第5期
現代諷刺力作:錢鍾書小説靈感 名作欣賞1991年第3期
深刻性:廣度和力度的聚焦點 上海文學1992年第3期
論巴金前期散文的思想藝術特色 上海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巴金訪問薈萃 聯合文學(台灣)1993年2月號
留學生文學真是垃圾嗎? 浙江青年報1994年2月5日
論柯靈的散文 文學評論1994年第1期
精神與人格的燃燒 巴金研究1994年第2期
巴金與愛國主義 巴金研究1995年第2期
巴金與冰心 文藝報1995年10月6日
文化視野中的巴金散文 塞上文譚1995年第1期
藝術與文明的話語 塞上文譚1995年第2期、第3期
論古代詩文對巴金散文的影響 復旦學報1995年第6期
三片淨土情 人民日報(海外版)1996年1月18日
胸藏萬匯 筆有千鈞 1996年7月4日文匯報
真為骨,美為神 ──序柯靈天意憐幽草 大公報(香港)1996年3月29日
灼熱的岩漿 文學報 1996年6月6日
精神存在:文學大師茅盾 1996年8月 日文學報(868期)
板凳寧坐十年冷 1996年7月21日新民晚報
千磨萬擊 神臻美境
──序特藝家 載特藝家──邁向21世紀的特藝世界學林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風骨神筆耀環宇 文藝報1996年9月1日
巴金的人格境界 東方文化週刊1997年1月7日創刊號
生命體驗:詩史和詩格 大眾日報1997年1月13日
“性靈”:真人和美文 文學世界1998年第5期
人去美長在 ──悼念著名美學家蔣孔陽先生 中華讀書報 1999年7月21日
秋水文章 松柏人格 ──王瑤先生十週年小祭 文匯讀書週報 1999年10月23日
平視權威 中華讀書報 2000年3月22日
“餘霞散綺,向煙波路”──送柯靈先生遠行 中華讀書報 2000年8月9日
寫作如同生活
──青青三葉草序 青青三葉草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0年10月版
論家 收名家名著導讀 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近百年文學長河中的大師形象——兼論巴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上的原創性和突出貢獻
巴金研究2001年第 期
文學史觀:“長河意識”和“博物館意識”
收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歷史”和“當下” 收巴金:新世紀的闡釋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巴金的“笑聲”和“眼淚” 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 日
巴金的文學“青春”和思路“文脈” 上海社會科學2003年11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