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

鎖定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是唐代楊炯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
作    者
楊炯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作品原文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
成氏之先,有周之後。姬文受命,三十八王;郕伯象賢,二十一代。漢之少府,國家維城;晉之廣楊,王室藩屏。公諱知禮,其先上穀人也。子孫避地徒於某。曾祖休寧,後魏汾州刺史,齊特進左右衞大將軍,宇文朝江州刺史,隋成陽郡公,諡曰武。勳格皇天,澤充區域,該備寵榮,兼包命賜。祖少遐,北齊民曹郎中,宇文朝地官上士,襲成陽公,建國之屬,以訓五品,以親百姓。父綽,隋金紫光祿大夫,唐深州刺史上柱國。
天子大夫,金章紫綬;天王使者,皂蓋朱輪。公誕保靈和,受茲介福,講之以學,合之以和。純粹以積其中,文明以宣其外。出於口者,必是先王之言;萌於心者,莫非君子之德。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時止時行,左宮右徵。在朝濟濟,在家雍雍。祇服宏業,克丕堂構。襲成陽公,歷箕州平城洛州邯鄲二縣令。武鄉里閈,榆社堤封。公宰平城,日宣三德,悲歌相聚,袨服成羣;公宰邯鄲,雷震百里,儀刑嘉誨,範乎人倫。令問廣譽,塞乎天壤。將蹈九列,平三階,豈意太和交薄,而天道難諶;降年不永,春秋若干?以某年月日,終於某所。
夫人宜城縣主,聖神皇帝之堂姊,王姬外館之長女。夫人道峻於閨房,名輝於邦國。我大周敍洪範,作武成,大齎而萬姓悦,垂拱而天下理。法號惟舊,制贈荊州刺史。生則唐堯不用,沒則周武追封。為龍為光,有始有卒。立名於後,以顯其親;反葬於周,不忘其本。以某年月日,歸葬於某原。碣石恆山,燕南趙北;禮儀光被,宗族相臨。大夫吊桓子之喪,天子歸惠公之賵。蘧援之葬,不害良田;孔邱之塋,不生荊棘。
長子司衞少卿兼檢校魏州刺史大辨、中子左鷹揚將軍大方、少子朝議大夫行司漢主簿大琬等,門承四代,德盛三賢。有終身之憂,盡生人之本。璽冊襃贈,宜宣無窮;景鍾勒銘。若古有訓。嗚呼哀哉!其銘曰:
神嶽之英,大川之精。如山之峻,如流之清。行之斯立,言之斯成。登車發耀,在邦有聲。傳於舊國,舊國惟平;宰於二縣,二縣惟寧。餘聞舊説,天鑑孔明。誰謂靈誕,喪落淑貞?永錫不匱,克揚其名。冊書光寵,沒有餘榮。系曰:列星垂象兮炳天光,白露為霜兮沾人裳,彼蒼天兮殲我良。列星垂象兮炳天暉,白露為霜兮沾人衣,九原可作兮吾與歸。 [1] 

唐贈荊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作者簡介

楊炯(650—694),華陰(陝西省華陰縣)人,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時年九歲。上元三年(676)授校書郎。武后時為婺州盈川令,卒於官。楊炯恃才自傲,為時人所不容,歷任小官,鬱郁不得志。其詩詞藻富麗,內容貧乏,顯著地表現了陳、隋遺風。有《楊炯集》,徐明霞點校,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388-1389頁
  • 2.    聶巧平註譯,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 唐詩三百首,崇文書局,2015.06,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