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納德·巴塞爾姆

鎖定
唐納德·巴塞爾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説家,代表作是《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 [1]  。他一生寫了大量的短篇小説,並曾從事新聞記者、雜誌編輯等工作,並曾在紐約城市大學任教。1972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中文名
唐納德·巴塞爾姆
外文名
Donald Barthelme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31年4月7日
逝世日期
1989年7月23日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出生地
美國賓州
代表作品
《白雪公主》《死去的父親》《天堂》

唐納德·巴塞爾姆人物經歷

唐納德·巴塞爾姆出生在美國賓州的費城,在休斯敦長大,父親是著名的建築師,建築設計風格十分現代,無形之中影響了兒子未來在文學中對現代風格的偏愛。唐納德喜愛文學,在休斯敦大學期間參加編輯校刊《Cougar》雜誌,20歲那年又成為《休斯敦郵報》藝術與娛樂版的編輯。大學期間他對哲學也深感興趣,尤其是存在主義哲學,仔細讀過薩特和加繆的著作。他也喜歡讀現代詩、現代主義文學理論以及形式主義的批評理論。大學畢業後,他當過一段時間的休斯敦現代藝術館館長,後又在紐約主編文學刊物《Location》,在此期間,他熟悉了當時正在興起的後現代藝術,認識了很多知名的新派藝術家和小説家,完全融入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紐約興起的前衞文化。 [2] 

唐納德·巴塞爾姆主要作品

唐納德·巴塞爾姆一生中著有四部中長篇小説:《白雪公主》、《死去的父親》、《天堂》以及《The King》。另有一百多篇短篇收集在《Come Back Dr Caligari》、《Unspeakable Practices Unnatural Acts》《City Life》和《Sadness》等書中。另外,它的大部分作品彙集在了《故事六十篇》和《故事四十篇》之中。唐納德·巴塞爾姆還著有一些非小説書籍,如:《Guilty Pleasures》、《Not-Knowing The Essays and Interviews of Donald Barthelme》。並和女兒一道寫了兒童文學作品《The Slightly Irregular Fire Engine》。 [3]  並於1972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4] 

唐納德·巴塞爾姆創作經歷

唐納德·巴塞爾姆在1964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説集《回來吧,卡利加里博士》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 style="float: right;" src="a686c9177f3e67095ed752c13fc79f3df8dc553c" data-layout="right" width="600" height="846" owner="wo要很幸福"。在《紐約客》等雜誌上不斷髮表短篇小説,每篇都以形式和風格上的創新而令人注目。
《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 [1]  是其第一部中長篇小説,被視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作。通過對經典格林童話的解構顛覆,呈現了一部後現代寓言,堪稱荒誕派文學經典之作。講述一個顛覆傳統格林童話的“黑”童話故事,揭示現實生活的反童話實質。作者打破常規寫作風格,自造許多古怪新詞,運用戲仿、反諷、拼貼等手法大膽進行語言實驗。
他身後出版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説《國王》,與《白雪公主》遙相呼應,也是通過改寫大眾文化經典諷刺當代社會,將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放入核戰爭威脅下的當代世界背景之中。《白雪公主》之後在20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小説集《城市生活》、《悲傷》和《內疚的歡樂》為他建立了文學聲譽。 [5] 

唐納德·巴塞爾姆作品特點

唐納德·巴塞爾姆不僅被看成優秀的短篇小説作家,而且被視為改變文學方向的作家之一,他開始影響整個西方的年輕作家。如在《白雪公主》中,巴塞爾姆把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矮人變成了現代社會的普通人,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拉近了距離。小説中的白雪公主依然保留着她的名字,而且外表依然充滿魅力,但除了稱呼和外貌,她的身份、個性、態度和命運等其他方面都變了,不再像她的名字那樣純潔可愛,也不再那麼天真無辜。巴塞爾姆的小説不完全以白雪公主為中心,七個“矮人”以及他們之外的另一些人物都有一定的篇幅。有的人物只提及一次,短暫地出場,作者僅用一頁左右的篇幅為其感情狀況作一粗略的描述。作者故意抽去小説人物的血肉,讓他們成為喪失了終極意義的後現代生活的象徵。他的整部小説的敍述也與有始有終、有情節和道德內涵的童話故事形成強烈的反差,故事像簡略而雜亂的提綱,故意散漫而不着邊際,但充滿嘲諷和調侃。

唐納德·巴塞爾姆獲獎經歷

1971年時代雜誌年度最佳圖書《城市生活》
197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圖書類
1972年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MortonDauwenZabelAward
1982年入圍美國國家書評圈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故事六十篇》
1988年邁克爾·雷短篇小説獎

唐納德·巴塞爾姆社會評價

著名雜誌《外國文藝》評價他説,用傳統的眼光來看 唐納德·巴塞爾姆的作品組合安排顯得非常怪異,小説中的人物、對話和事件是不連貫的、分離的、脱節的、錯位的,作者沒有用邏輯的線條將一切理性地串聯成一體,因此各種態度、情緒、觀點雜合在一起。在文風方面,總體的調侃諷刺語氣中,各領域和層次的話語交錯在一起,合成一組雜亂喧鬧的現代生活的交響曲。小説中還常常使用一些標題式的句子和詞語,使敍述節奏出現變化,對小説進行評述,同時對故事進行干擾。人物常常突然闖進讀者的視野,又突然消失。出現時,他們做一些內容常常是荒唐的演説般的表述,確立一個爭論點,但又不斷離題,無法形成連貫的線性敍述。互相矛盾而又含義不清的嘈雜語言,將讀者鬧得昏頭轉向。這種瘋狂的表述中,流露出的是一種玩世不恭的譏誚,在其中可以找到解構的基本成分。巴塞爾姆以他那些離奇的表述,反映出了當代人狼狽地應付生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滑稽無奈的眾生相,為讀者瞭解後現代作家的文化態度和表達技巧提供了極好的範本。巴塞爾姆的短篇小説作品通常只重視偶然和片斷,而並傳統、完整的敍述並不多見。一些作品背離了小説傳統表現方式,甚至在一些作品裏採用大量非文字的表達方式例如插入讓讀者難以捉摸的圖片或者單調的色塊。閲讀者對他的作品有褒有貶。褒者認為巴塞爾姆的作品思維方式奇特、觀點獨到,貶者認為他的作品毫無意義不能理解。他也是美國最富有影響力的後現代主義作家之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