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爾莊村

鎖定
唐爾莊村,隸屬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位於四間房鄉中部,東南距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處。西跨四萬公路與鄉政府駐地四間房村和本鄉曹村相連,北鄰省道S101和大芬村接壤,南傍金堤,東與肖村毗鄰。
中文名
唐爾莊村
政府駐地
四間房村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區碼
456487
車牌代碼
豫E

唐爾莊村建制沿革

建村時間不詳,相傳明朝初年,該村只有宋姓的兩户人家,人丁不太興旺,人口發展很慢。張姓、趙姓、劉姓、範姓、萬姓都是大明洪武之後來遷入的。聽老人講,張姓開始時遷來弟兄三家,後來又遷出兩家,一個遷往距本村半里的肖村定居,另一個遷往現在的白道口鎮的陳營村定居。解放前該村都是貧僱農,租種的是富農的田地,大概有600多畝。自明朝以來,村名就叫唐爾莊,從未變更過。

唐爾莊村行政區劃

1946年解放後為消除匪患在彰德府(今新鄉市)成立平原省,劃入高陵縣(政府駐地在今內黃縣井店鎮)管轄,屬高陵縣四區,匪患消除後,於1952年重歸滑縣管轄;1958年,四間房成立人民公社,自此,歸滑縣四間房鄉至今。

唐爾莊村地理環境

村內東西街1條,長300米,村內地勢平坦。村莊面積146740平方米,屬於小型村莊。

唐爾莊村自然資源

耕地1750畝

唐爾莊村人口民族

唐爾莊村現在有六個姓氏,其中張姓194户,878人,分佈於全村;趙姓49户,167人,居住在村當中;劉姓10户,39人,在村當中緊靠趙姓居住;範姓4户,16人,住在村西部;宋姓4户,15人,住在村西部;萬姓1户 ,2人亦住村西部。現在居住人口已達到1117人,全部為漢族。

唐爾莊村歷史文化

春節,俗稱“過年”,從臘月初八至正月十六日均視為過年。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兒”。這天,被視為過年的開始,有俗諺雲:“臘八兒、祭灶,年下來到。”家家户户用五穀雜糧做“臘八粥”吃。臘月二十三,俗稱“祭灶”,即祭祀灶神,舊謂灶神上天之日。是日,家家清掃房屋,吃肉絲麪條,吃灶糖,名曰粘灶神之嘴,並囑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臘月三十,小月份為臘月二十九,稱除夕。是日,白天張貼春聯,掛彩燈,上墳請祖宗回家過年;晚上燈明燭旺,鳴鞭炮,吃餃子,闔家歡慶。
現在,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亦成了除夕之夜的重頭戲。午夜時分,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辭舊迎新。有的人家,則徹夜不眠,謂之“守歲”。除夕晚上,父母都要給孩子壓歲錢,謂之壓歲(壓祟)。正月初一,人人穿新衣,先鳴放鞭炮,吃餃子,隨之晚輩給長輩拜年。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日中午,放鞭炮,吃餃子,表示大年已過,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晚,家家吃餃子,户户放煙花,村裏組織舞獅、秧歌等演出,人人出來觀看,場面火爆,熱鬧非凡。正月十六人人早起,男女老少齊到户外“悠癀病”。據説是日黎明早起到户外悠悠,可以消災祛病,強身健體。
清明節,要上墳祭祖。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是嗑家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秋高氣爽,月光如水,家家將月餅、水果、酒菜等擺放於庭院桌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飲酒,其樂融融。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時代的變遷,一些舊時的傳統節日逐漸消失,而農曆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依然在我村流行,並且融入了新的時代的文化內涵,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唐爾莊村廟會時間為農曆正月初八日至初十日,為本村與四間房村、曹村共有的閻羅王廟會。趕廟會是春節期間附近各村人們的一項傳統活動。每年農曆正月初八日舉行。傳説隋朝猛將韓擒虎在13歲時打過猛虎, 所以取名叫擒虎。他在隋王朝統一中國的滅南陳戰爭中,首先渡江進入建業 (南京) , 由此立下了大功。一説,當時的隋文帝楊堅為了給韓擒虎慶功,於正月初八在四間房一帶擺了幾里長的慶功宴,在這裏犒賞三軍;一説這一天是包拯的生日,因他是“四大閻王”之首,號稱閻羅天子,韓擒虎只是他部下的一位閻王,沒有包拯的位高,儘管這座廟主要供奉的是韓擒虎,但畢竟是閻羅王廟,所以也要在這一日舉行廟會。這便是我們這幾個村正月初八廟會的由來。

唐爾莊村風景名勝

村西有一座閻羅王廟(又稱孚濟王廟),始建於唐,盛於宋,修復於明。原廟院佔地15畝,有廟宇60餘間。現僅存有在原址重修的廟堂3間,但仍存有石獅、廟脊獸頭、大殿廊檐、石碑、柱礅、雕龍石柱等大量古代石刻、石雕、木雕,正準備申報文保單位。該廟宇為本村與四間房村、曹村共有。

唐爾莊村著名人物

張連京,滑縣道路運輸管理局客運科副科長。張連京以孝道為大道,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先後照顧父母雙親、岳母、大伯父夫妻和三伯父夫妻共七位老人,三十餘載從未間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每天忙完工作就搭乘將近一個小時的班車從縣城趕回生養他的四間房唐爾莊村,利用晚上照顧幾位老人。而且張連京同志在工作上勤懇敬業,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用他自己的話説:“工作是國家的,家庭是自己份內之事,決不能因照顧老人而影響工作,也沒必要對大家張揚。”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目前,張連京的先進事蹟先後被河南省人民廣播電台、河南省新農村頻道、滑縣電視台播出報道,他本人被評為滑縣勞動模範,滑縣孝子。
張國隨,男,共產黨員。唐爾莊村原來沒有街道,村中現在的東西大街原來是一條橫貫村莊東西的大水溝。1978年,支部書記張國隨帶領村支兩委,號召發動羣眾,決心把溝壑填平。在沒有機械,只靠小車推,鐵鍁挖,硬是一鍬一鍬把230米長、4米多深的溝壑填平了,從此,改變了村容村貌的唐爾莊再也不是別村説的,路溝街、半顆街了,而張國隨更是受到羣眾的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