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滅西突厥之戰

鎖定
唐滅西突厥之戰,唐顯慶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衞將軍蘇定方率軍攻滅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部的戰爭。
名    稱
唐滅西突厥之戰
發生時間
唐顯慶二年
參戰方
唐朝、西突厥
結    果
唐朝勝

唐滅西突厥之戰戰爭簡介

顯慶二年閏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率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發唐兵與回紇兵萬餘人,從北道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又命右衞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和左屯衞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餘眾。十二月,蘇定方率軍在金山(今阿爾泰山)北,擊破處木昆部,其俟斤懶獨祿等率萬餘帳歸降,蘇定方徵調其千名騎兵從軍。唐朝採納右領軍郎將薛仁貴建議,爭取泥孰部(弩失畢五俟斤之一)共襲沙缽羅。蘇定方率唐及回紇兵萬餘人至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西,沙缽羅率十姓兵10萬將其包圍。蘇定方命步兵持矛環據南原,自率騎兵列陣於北原。沙缽羅軍三衝南原未逞,蘇定方率騎兵乘勢反擊,大敗沙缽羅軍,追擊30裏,斬獲數萬人。次日,唐軍繼續前進,胡祿屋等五弩失畢舉部歸降,沙缽羅與處木昆屈律啜數百騎西遁。五咄陸部聞沙缽羅兵敗,也歸附阿史那步真率領的南路唐軍。蘇定方於是命令蕭嗣業與回紇婆閏率騎兵向邪羅斯川(曳咥河南)進發,追擊沙缽羅,蘇定方與任雅相率新附之眾繼後。時遇大雪,深約二尺,諸將建議待天晴後再進軍。蘇定方説服部眾,利用沙缽羅以為唐軍必然休兵的僥倖心理,踏雪晝夜兼程地繼續追擊。進至雙河(今新疆伊寧北),南北兩路唐軍會師,又長驅200裏,直抵金牙山(今中亞塔什干東北)沙缽羅牙帳。沙缽羅及其將士正準備外出打獵,蘇定方乘其無備,突然發起攻擊,斬俘數萬人。沙缽羅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逃往石國西北之蘇咄城。蘇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設置驛站,掩埋屍骨,慰問疾苦,劃定疆界,恢復生產。並將沙缽羅擄掠的牲畜、財物等,全部歸還原主。蘇定方命蕭嗣業率兵繼續追擊,自引大軍凱旋。沙缽羅逃到石國,被石國人誘捕,送交蕭嗣業。十一日,唐在西突厥故地設置漾池、昆陵二都護府,以阿吏那步真、阿史那彌射為都護,分統其十姓各部。

唐滅西突厥之戰戰爭結果

:此戰,蘇定方對西突厥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時反擊,窮追猛打,連續作戰,終獲大勝。

唐滅西突厥之戰戰爭起因

唐貞觀前期,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陸兵勢強盛,獨霸西域,發兵攻打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貞觀十六年(642)九月,唐準備經略西域,打通西行的商路。命涼州都督都郭孝恪為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鎮撫高昌,準備攻打龜茲。同月,郭孝恪率2000輕兵從烏骨出擊,擊敗乙毗咄陸及其進圍天山(今焉耆北)之處月、處密部,又乘勝攻克處月俟斤所居之城,降處密之眾。西突厥兵敗而發生內訌,屋利啜等謀廢乙毗咄陸,各遣使於唐,請立可汗。唐乃立莫賀咄之子為乙毗射匱可汗。 貞觀二十三年,唐任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隸屬安西都護府。唐太宗死後,賀魯擁兵反叛,吞併射匱部落,自號沙缽羅可汗,與乙毗咄陸聯兵,西域諸國及處月、處密等部多歸附之。永徽二年,賀魯攻打庭州,攻陷金滿城(今新疆奇台縣西)及蒲類縣(今奇台縣東南),殺掠數千人。翌年,高宗詔左武衞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衞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發燕然都護所屬5萬騎兵討伐,大破西突厥處月部,斬殺其5000人,俘渠帥60餘人。
永徽六年(655)五月,唐又以右屯衞大將軍程知節為葱山道(今疏勒西南)行軍大總管,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翌年八月初一,與歌邏、處月二部戰於榆幕谷,斬其千餘人,側總管周智度亦攻拔咽城,斬首3萬級。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今新疆伊寧境內),與西突厥2萬騎兵對陣,雙方互有勝負。不久,西突厥別部鼠尼施等2萬騎兵趕到。唐前軍總管蘇定方正在相隔一嶺的山脊歇馬,望見塵起,即率500騎兵迅速投入戰鬥,西突厥大敗,被唐軍殺俘1500餘人,獲馬2000餘匹,所棄甲帳。不可勝計。
至此,唐攻伐西突厥大的戰役已有3次,雖有重大戰果,但均未取得全勝。於是,顯慶二年(657),唐高宗再次派遣右屯衞將軍蘇定方等討伐賀魯。

唐滅西突厥之戰作戰經過

唐滅西突厥之戰開戰

顯慶二年閏正月二十一,唐以右屯衞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率燕然都護任雅相、側都護蕭嗣業、瀚海都督回紇婆閏,發唐兵及回紇騎兵萬餘人,從北道進擊沙缽羅;又遣原西突厥酋長、右衞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及左屯衞大將軍那史阿步真為流沙道安撫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舊部,以為策應。十二月初一,蘇定方率軍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北,首先擊破處木昆部,其俟斤嫩獨祿等率萬餘帳來降,蘇定方善撫之,發其千餘騎兵同擊沙缽羅。唐高宗採納右領軍郎將薛仁貴的建議,令唐軍將所得賀魯俘獲的泥孰部家屬全部送還,並厚加賞賜,從而爭取了泥孰部共擊沙缽羅。蘇定方軍至曳咥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西,沙缽羅率其十姓兵10萬人迎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蘇定方令步兵持矛環據南原,自率騎兵列陣於北原。沙缽羅軍三衝南原未逞,蘇定方率騎兵乘勢從敵側後反擊,大敗沙缽羅軍,追擊30裏,斬獲數萬人,殺其大首領都搭達乾等200人。

唐滅西突厥之戰次日

唐軍繼續進擊,擴大戰果,胡祿福等五努失畢舉部歸降,沙缽羅僅率數百騎西遁。五咄陸部落聞沙缽羅兵敗,也歸降了阿史那步真率領的南路唐軍。蘇定方令蕭嗣業與婆閏率騎兵為前軍向邪羅斯川(今伊犁河西)方向追擊,自與任雅相率新附部眾繼後。當時正是風雪瀰漫,地上積雪達2尺多厚。許多將士請示俟雪霽再行。但蘇定方指出,絕不能給敵以喘息之機,沙缽羅以為雪深,必存僥倖心理,急追之必可大獲全勝,遂鼓舞士眾,繼續踏雪追擊,晝夜兼程,進至雙河,與南路彌射、步真部會師。又長驅200餘里,直抵金牙山(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東北)沙缽羅牙帳,乘其將去打獵、毫無戒備之際,突然發起攻擊,斬獲數萬人。沙缽羅與其子咥遠、婿閻啜等逃往石城(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一帶)。蘇定方遂息兵,令西突厥諸部各歸所居,修復道路,設置驛站,劃定區域,恢復生產。並將沙缽羅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各歸原主,西突厥十姓安居如故。又命蕭嗣業率兵繼續追殲沙缽羅,自引軍班師。
不久,石國人誘擒沙缽羅,送交蕭嗣業,西突厥遂亡。十二月,唐於其地置昆陵、濛池二都護府,分統其十姓各部。至此,唐統一了西突厥全境。

唐滅西突厥之戰戰鬥點評

點評:此戰,蘇定方對西突厥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時反擊,窮追猛打,連續作戰,終獲大勝。
西域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是唐西行商路的必經之地。唐征伐西突厥,平定西域,對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增強東西方物質、文化的交流,從而在歷史上形成一個輝煌的大唐盛世具有重要意義。
從貞觀至顯慶年間,唐兩朝,四次對西突厥用兵,至蘇定方時終獲全勝,其主要的經驗有兩點:
一是成功地運用了
“以夷制夷”、恩威並用
的策略。唐朝統治者懂得,征伐西突厥並不是,也不可能消滅這一民族,而只是要平定這一地區,把這一地區穩固地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況且西突厥地域遼闊,如果一味征伐,也難以奏效。因此,在戰爭中唐王朝始終注意利用西突厥內部的矛盾,對其進行分化瓦解,集中兵力打擊其叛唐的沙缽羅可汗,而對其餘各部落則儘可能爭取其歸降,並利用歸降的部眾作為打擊沙缽羅的兵力。唐對於前西突厥的首長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也大膽委以征伐的重任。由於他們原是西突厥人,瞭解當地情況,並在西突厥民眾中間有一定的號召力,因而在此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沙缽羅全軍覆滅之後,蘇定方及時息兵罷戰,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也很有遠見。這説明他既有軍事家的才能,也有政治家的眼光二是
把握戰機、乘勝追擊
蘇定方象一個出色的拳擊手,當對方已失去還手之力時,他能夠果斷地停止進攻;但當對方還有實力時,他卻絕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務必窮追猛打,置敵於死地。這突出地表現在他對沙缽羅的冒雪追擊上。他本着“慈不掌兵”的原則,斷然否決了將士們待雪停後再追的意見,督促部眾,晝夜兼程,終於在金沙山將沙缽羅部全殲。這不禁令人想起了唐代的著名邊塞詩:“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