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氏墓羣

鎖定
唐氏墓羣,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一帶,總佔地面積約34萬平方米,是宋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墓羣。 [2-3] 
唐氏墓羣始葬於南宋鹹淳五年(1269年),是粵瓊唐氏始祖唐菽林及歷代功名子孫的陵園。墓羣座西北向東南,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歷代唐氏家族古墓52座。墓羣陵園中軸線是一條用水泥及青石鋪設的祭祀大道。大道筆直,將陵園內的文物遺址連成一線。陵園內有宋、元、明、清時期的石墓、石像、碑記亭及溯源亭等文物古蹟。唐氏墓羣多為方壇或龜形石墓,不同朝代的古墓各不相同,而這些墳墓的質地、形制和墓碑形式的演變,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殯葬特點,是研究古代粵西地區葬俗的重要實物材料。 [2-4] 
2013年5月,唐氏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唐氏墓羣
地理位置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一帶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佔地面積
約 34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41-2-12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唐氏墓羣歷史沿革

唐氏墓羣始葬於南宋鹹淳五年(1269年)。 [2] 
明崇禎九年(1636年),立碑告示:“柯山嶺無論何人不得添葬或毀損祖墓上建築物”。 [3] 
清道光七年(1827年),海康知縣特別頒佈《柯山祖墓嚴禁條例》規定:“柯山之地乃雷瓊晉昌派鼻祖之地,不準添葬,違者送官按法治罪”。 [3]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海康地方法院頒佈佈告第二五號,嚴正宣示:“不得在柯山添墳和砍伐樹木”。 [3] 

唐氏墓羣遺址特點

唐氏墓羣是粵瓊唐氏始祖唐菽林及歷代功名子孫的陵園,總佔地面積約34萬平方米。唐氏墓羣座西北向東南,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歷代唐氏家族古墓52座,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 [2-4] 

唐氏墓羣主要建築

石牌坊
石牌坊 石牌坊
唐氏墓羣陵園前為七門翹角大石牌坊,坊額上寫着“陽灑離陲”四個大字,乃唐才猷將軍所題。石牌坊右邊立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海康地方法院佈告》石碑,佈告有“不得在該山嶺添墳墓及砍伐樹木”等內容。石牌坊兩側趴蹲一對石牛,牌坊大門前為陵前廣場。 [3] 
石像及溯源亭
溯源亭 溯源亭
墓羣陵園中軸線是一條用水泥及青石鋪設的祭祀大道。大道筆直,將陵園內的文物遺址連成一線。陵園內有宋、元、明、清時期的石墓、石像、碑記亭及溯源亭等文物古蹟。其中,石像是雷州唐氏始祖唐菽林公的雕塑;溯源亭四面書寫“進士護金甌汗馬安雷八百年前驅虎豹,大夫眠寶地黃牛望月九千里內起麟龍”“看水入南疆源遠流長浩蕩支流奔桂粵,柯山依北國峯青脈翠巍峨主脈壯雷瓊”等楹聯。 [3] 
不同時期石墓
石墓
石墓(2張)
宋、元時期的石墓,形如“壇”狀(“壇”意為“祭祀台”),分為6級,1、2級為壇座,3級為壇身,4至6級為壇蓋,造型簡樸肅穆;明朝時代的石墓,形如“龜”狀(“龜”寓“壽”),分為3級,1、2級為底座,上面是龜甲形石刻棺蓋,造型穩重大方。不同時代的造型各具特色,體現了不同的葬俗內涵。明清時期的封土墓,碑文詳細,有墓主姓名、諡號、壽考、生前居住地址、後裔及墓座向等。這些封土墓因墓表流失,基本上只存墓碑,沒有墓土…… [3] 
唐菽林石墓
唐菽林石墓是中心區域主墓羣,墓以青石條砌成,長2.28米,寬1.26米,高1.17米,呈6級壇形,榮勳“宋十三上舍”,墓前豎五祀,放置有紋龍描鳳的石祭桌,墓碑書“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鹹淳五年乙已”。其三位夫人墓分列兩旁,為“歸晉昌柯宜人墓”“宋歸晉昌郭安人墓”“晉昌郡張四孺人墓”等墓。這4座石墓碑文所署時間都是“鹹淳五年已巳”(1269年)。 [3-4] 

唐氏墓羣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唐菽林雕塑 唐菽林雕塑
唐菽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生於廣西桂林興安縣。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及第,欽任雷州府户祿推官,誥授承御銀青大夫,卸任後留居雷州開基立業。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逝於雷州。 [2-3] 

唐氏墓羣文物價值

唐氏墓羣多為方壇或龜形石墓,不同朝代的古墓各不相同,而這些墳墓的質地、形制和墓碑形式的演變,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殯葬特點,是研究古代粵西地區葬俗的重要實物材料。 [2] 

唐氏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唐氏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唐氏墓羣旅遊信息

唐氏墓羣地理位置

唐氏墓羣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一帶。

唐氏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唐氏墓羣,路程約20千米,用時約4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