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梔子

鎖定
唐梔子,河南省唐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3] 
唐梔子喜暖畏寒,耐旱怕淹,好酸惡鹼,幼苗耐廕庇,成株喜陽光,以微酸性夾砂棕壤為最佳生長土質。唐河縣梔子地理保護生產區域為淺山丘陵和壟崗地貌,6°以上坡地面積在50萬畝以上,海拔高度130米—600米,相對高度10米—100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非常適宜梔子的生長。
經現代醫學檢測,梔子果實含黃酮類、梔子素、果膠鞣質藏紅花素、藏紅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梔子甙、去羥梔子甙、山梔甙等豐富的藥用成分。唐梔子藥材呈倒卵形或橢圓形,個型圓大,色赤紅,含水量低,藥用成分含量高,為藥用之上品。 [4]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唐梔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唐梔子
產地名稱
河南省唐河縣
品質特點
果皮薄而脆,有光澤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204號
批准時間
2005年12月31日

唐梔子產品特點

唐梔子品質特性

梔子是中國藥典收載品種,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5]  。唐梔子,屬茜草科,常綠灌木。小枝綠色。葉對生,5一7月開花,呈白色。果實卵形,有六角稜,十月成熟。性喜温暖、濕潤氣候,較耐陰,不耐嚴寒。乾燥果實長橢圓型或倒卵型,長1—2釐米,粗0.5—1.5釐米,表面深紅或紅黃色,有6—8條縱稜。果皮薄而脆,有光澤。果型均勻、完整、果仁飽滿、內外色紅者為佳。氣微,味淡,微酸。 [1]  [3] 
唐梔子 唐梔子

唐梔子藥用價值

梔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卮,舊作梔……一名木丹,生川穀”。傳統中醫認為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泄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等症;外治扭挫傷痛。
現代研究表明,梔子中含有環烯醚萜類(梔子苷類)、色素類(西紅花苷類)、黃酮類(梔子素類)、有機酸酯類(綠原酸等)等化學成分及鉛、鎘、砷等多種重金屬和鎂、鋅、鐵、磷等各種微量元素。藥理作用研究表明,梔子具有保肝利膽,促進胰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防治腦出血,以及降壓、解熱、鎮靜、抗菌、抗炎、抗腫瘤等眾多藥理作用。經檢測,唐梔子主要藥用成分梔子甙含量高達6.96%,是國家藥典規定指標的3.8倍,水份含量遠遠低於南方梔子。 [3] 
梔子是常用大宗中藥材之一,許多常用中藥製劑的處方中都含有此味藥材,如龍膽瀉肝丸、清火梔麥片、加味逍遙丸、梔子金花丸、益肝靈片、清開靈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等。 [5] 
唐梔子 唐梔子

唐梔子其他功用

梔子花枝葉繁茂,葉色四季常綠,花芳香素雅,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梔子花、葉、果皆美,花芳香四溢,可以用來燻茶和提取香料;果實可製成黃、紅、藍三種天然色素,其穩定性好,着色力強,廣泛用於飲料、糕點、果酒、藥品及其包衣等。 [1]  [3]  [6] 

唐梔子產地環境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東連桐柏山脈,西接盆地平原,北靠伏牛山系,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温15.2°C,無霜期233天,降水量910毫米,日照時數2188小時,太陽輻射量為116千卡/平方釐米,充分滿足了梔子的生長條件要求。得天獨厚的適生條件,使得唐梔子果實生長期比南方延長1個月以上,霜降時節採實,梔子藥用成份積累和藥用品質大大高於南方梔子,經檢測主要藥用成分梔子甙含量高達6.96%,是國家藥典規定指標的3.8倍,水份含量遠遠低於南方梔子。 [3] 

唐梔子歷史淵源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記載有梔子豉湯、梔子柏皮湯等幾十種含有梔子的中藥成方。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卮生南陽川穀。九月採實,暴幹。”“葉如兔耳,厚而深綠,春容秋瘁。入夏開花,大如酒杯,白瓣黃蕊。薄皮細子有須。”“入藥用山梔子,方書所謂越桃也,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凡使須要如雀腦,並須長有九路赤色者為上。其大而長者,謂之伏屍卮子,入藥無力。” [3] 
南陽川穀指南陽唐河縣境內的淺山丘陵區,可見宛中梔子,原產唐河。唐梔子自古以來就與“唐柴胡”、“唐香附”等傳統地方中藥名品齊名。唐河縣人工栽培梔子古已有之,久盛不衰。在唐河縣石柱山深處,仍生長許多近百年樹齡的野生梔子。 [5] 
20世紀50年代,唐河縣開始研究唐梔子野生變家種,並大力發展藥材林荒山綠化建設。 [7] 
現代唐河縣梔子產業的起源,馬振撫鄉前莊村農民自發種植功不可沒。前莊村地處石柱山深處,山多地少,生存條件艱苦,全村1800多人流失過半。1992年,有一位名叫李少林的村民,率先打破靠摘野生梔子掙錢的活法,在自己的3分山坡地上種了梔子,3年後有了收穫,一公斤乾果竟賣到14元多,年收入兩三千元。3分梔子花香透馬振撫鄉。3分梔子地成了鄉、村動員、發動羣眾發展梔子的示範園。 [6] 
唐河縣把唐梔子確定為唐河縣淺山丘陵區特色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貫徹實施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加強梔子基地建設,嚴格按照GAP標準組織梔子生產,梔子生產由過去羣眾自發變野生為家種發展到有組織、有規劃的規模化開發,全縣11個梔子產區鄉鎮均成立了專門機構,服務梔子產業。
為了進一步提升梔子的產業規模和發展層次,唐河縣在GAP的標準上,制定和實施梔子生產地方標準《唐梔子生產技術規程》和《梔子黃色素生產質量技術規範》。此兩項地方標準對梔子的規範化種植、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等進行了技術規範。不僅如此,唐河縣充分發揮中國農科院全國首家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的技術優勢,成立的縣中藥材開發辦公室,統一組織技術人員,從省、市、縣聘請18名林果專家輪流到各梔子生產鄉鎮,進村入户進行技術指導,對具體問題進行現場解答。舉辦培訓班,對梔子的剪枝、整杈、苗期、移栽期、中後期管理進行全面系統培訓。先後舉辦各種類型的現場指導、培訓班200多場次,參加培訓梔農達17萬人。
圍繞梔子的無公害生產,唐河縣免費印發無公害生產技術手冊20多萬份,使8萬梔農掌握了梔子的無公害生產規程和技術。在16處規模種植區設立無公害梔子生產標示牌200多個,規範引導農民對病蟲害進行生態防治。同時,在主產區的虎山水庫周圍建設100公頃的梔子生態觀光園,設置隔離帶,嚴禁和棉花等用藥作物接觸,並示範引導梔子產業的綜合開發,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唐河縣還與北京師範大學、河南省中藥研究所、河南中醫學院等科研院所聯合,成立了梔子研究所,對梔子標準化建園、良種引進、高產優質栽培、色素提取及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環節開展攻關研究。建成了超過53公頃的營養缽育苗基地,開展新品種引試和良種選育,成功引進示範品種12個。 [8] 
唐梔子 唐梔子

唐梔子生產情況

2012年,唐梔子人工林面積達到0.87萬公頃,年產唐梔子乾果3000萬千克。 [7] 
截至2013年,唐河縣先後成立梔子合作社30餘個,建成了年交易量達3000萬公斤的豫南梔子專業交易市場,投資1700萬元,投產了中國首家大型梔子色素提取中心,梔子黃色素已達到年加工梔子6000噸,生產梔子黃色素300噸,產值1.2億元的生產能力。 [8] 

唐梔子產品榮譽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唐梔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2007年,唐河縣被確定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8] 
唐梔子 唐梔子

唐梔子地理標誌

唐梔子地域保護範圍

唐梔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河南省唐河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唐梔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唐政[2005]65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河南省唐河縣的馬振撫鄉、祁儀鄉、湖陽鎮、黑龍鎮、昝崗鄉、王集鄉、少拜寺鎮、大河屯鎮、畢店鎮、城郊鄉、源潭鎮以及桐柏縣的埠江鎮、程灣鄉等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2] 

唐梔子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
梔子。
(二)栽培技術
1.生長環境:野生或半野生環境狀態,坡度6度以上淺出丘陵和壟崗地貌,海拔130至600米、微酸性夾砂棕壤土質、土層較厚,Ph值6.3至7,土壤有機質含量0.69%—1.49%。
唐梔子 唐梔子
2.種子採集:每年10月下旬在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野生梔子林中採集果大肉厚、子粒飽滿、果形橢圓、均勻一致、果稜數6稜以上、紅黃色或橘紅色、無病蟲害的成熟果實曬乾貯存。
3.選種育苗:將種果果皮剝除,取出種子,清水浸泡揉搓,除去秕粒和雜質,將種子用45℃温水浸泡一夜,吸水膨脹,以備播種。4月中旬地膜覆蓋營養缽育苗,每缽播種3—5粒,加強苗期管理,至10月份苗高20釐米以上時即可出圃移栽。唐梔子還可用扦插、壓條、分株等方法繁殖。
4.移栽:4至11月栽植。山地採用純林模式,株行距0.5×1米。丘陵地採用間作模式,梔子帶寬2.5米,栽植3行,株行距0.5×1米,間作帶3米,種植萎稈作物。
(三)採收與加工
1.採收:10月下旬霜降後採收梔子果實。採摘時不分大小果一次採盡,採收後剔除異物雜質,攤開晾放。
2.加工:採用曬乾或炕乾等方法進行。
曬乾的工藝:初選→焯水→晾曬→分級→包裝→入庫。
炕乾的温度60—75℃,時間24—48小時。分級包裝貯存。
(四)質量特色
1.感觀特徵:乾燥果實長橢圓型或倒卵型,長1至2釐米,粗0.5至1.5釐米.表面深紅或紅黃色,有6—8條縱稜。果皮薄而脆,有光澤。氣微,味淡,微酸。果型卵圓、個大均勻、果仁飽滿、內外色紅。
2.理化指標:梔子苷含量≥3.0%,水分≤14%,農藥殘留低於國家中藥材GAP規定的標準。 [1-2] 

唐梔子專用標誌使用

唐梔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2] 

唐梔子歷史文化

梔子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和醫藥專著中,有許多典籍或託物言志,或借花喻人,都從不同角度對梔子的品性和藥性進行了記載描述。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載説,“梔,茜千石,與千户侯等。言獲利博也。”司馬相如等詩人也在其詩賦中描述到梔子。可見,梔子自古以來都與中華民族古文化息息相通,與蘭花齊名,與儒,釋,道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佛家和君子崇拜的偶像,是純潔高尚,真摯,友誼和實用的化身。唐梔子自古就與“唐柴胡”、“唐半夏”、”唐香附“等傳統地方中藥名品齊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