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唐朝都城沿革
編輯唐朝都城1.初唐
唐朝都城2.唐高宗時期
公元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陽,稱“東都”。但這與隋煬帝遷都洛陽的性質並不一樣。《隋書·禮儀志》記載,隋煬帝“既營建洛邑,帝無心京師,乃於東都固本里北。”可見,隋煬帝已無心大興城,於是決議遷都洛陽。而據據《全唐文》記載:“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勝概,每樂巡幸,遂成都洛。”而《舊唐書·禮儀志》記載,唐高宗“卜洛之初,既須營建,又以遷都未決,因議兩留。”可見,唐高宗並未徹底遷都,而是兩都共存。而此時洛陽都城地位如何,《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十六》:“以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建東都詔》:“二京之盛,其來自昔。”唐高宗:“兩京,朕東西二宅,來去不恆,卿宜善思修建。”
[1]
《文獻通考》;“咸亨二年,高宗幸洛陽,以雍州長史李晦為西京留守。其後車駕發京都則置留守。”《唐會要·卷六十七》:“儀鳳元年十一月四日,司農卿韋宏機為東都留守。”
[1]
按照離開京都就派官留守,無法判定陪都。
唐朝都城3.武則天時代
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太后武則天改東都為神都。690年改唐為周。按韋述《兩京記》:“始作上陽等宮。至武太后,遂定都於此。”武則天定都於洛陽,而此時長安的地位,可見《資治通鑑·唐紀十九》:“赦天下,改元文明。庚申,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命劉仁軌專知西京留守事。”
武則天是幷州文水人。因此,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將幷州(太原)改置北都,見於《舊唐書·本紀·卷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為長壽。改用九月為社,大酺 七日。幷州改置北都。”然而武則天幾乎從未行幸北都,亦沒有設宗廟,因此可斷定此間北都為陪都。
[1]
唐朝都城4.中宗-玄宗時期
705年唐中宗恢復唐國號,同時全面恢復高宗時期的制度,將神都改回東都,廢北都,恢復了兩京並重的格局。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置北都太原,而頒佈的《幷州置北都制》卻言:“漢居洛邑,更表南陽之都。今王業正興,宮觀猶在,其幷州宜置北都。改州為太原府。”由此可見,唐玄宗建北都,是效仿東漢建陪都南陽的,由此可初步認定北都太原為陪都。
[1]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劃分兩畿時,卻將太原排除在外,僅以長安一帶為京畿,洛陽一帶為都畿。而京畿與都畿的長官(京兆尹與河南尹),二者規制地位相同。由此可以斷定,僅京城長安和都城洛陽治下可稱為“畿”,並列為首都。太原未入列,是為陪都。
[1]
見於《舊唐書·地理志》:“開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幷州為太原府。”
《新唐書·地理志》:“開元二十一年,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
《通典·職官十五·京尹》:“至開元元年,改洛州為河南府,改長史為尹。其牧尹之制,一如京兆。”
而“長安洛陽並列為首都”,更有明文規定:唐《通典》對長安、洛陽、太原三都的描述中,僅在長安、洛陽兩都後面備註“併為帝都”,而在北都太原的介紹中卻無此描述,而隋唐時期並未出現過“首都”與“陪都”二詞,“帝都”即今日意義上的“首都”。見於下文。
[1]
唐朝都城5.唐中後期
756年安史之亂,洛陽長安兩京先後被攻佔,唐玄宗南逃成都。
757年,以成都為南京,鳳翔為西京,長安為中京,與東京洛陽、北京太原並稱“五京”。見於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公元七五七年十一月,以蜀郡為南京,鳳翔為西京,西京為中京。”
760年(上元元年)罷南京成都,以江陵為南都。761年(上元二年)罷中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太原、西京鳳翔、南都江陵。762年(寶應元年)復以京兆為上都,河南為東都,鳳翔為西都,江陵為南都,太原為北都。同年罷西都、南都。最終僅保留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三都。
[1]
《新唐書·地理志》:“(寶應)元年曰西都,未幾復罷都。”“是年又號南都,尋罷都。”
此後,唐朝皇帝久居長安,不復幸東都,東都與北都長年派官留守,是為留都,乃陪都形式之一。
904年,長安城被毀,唐昭宗全盤遷都洛陽。907年朱温篡唐,唐朝滅亡。
唐朝都城定論
編輯唐朝都城制度早在清代已有定論。在乾隆皇帝主持下編修的《欽定四庫全書》中,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簡稱《四庫全書》。其中便有對唐朝都城制度的總結——唐朝總體上實行兩畿五都制:京畿長安、都畿洛陽,併為首都。兩畿與太原、鳳翔、成都、江陵等陪都並稱“五都”。
[1]
唐朝都城兩畿
兩畿(或稱兩京/兩都),即京畿(京兆治所西京長安城)和都畿(河南治所東都洛陽城)。
[1]
“畿”,指京都所管轄的地區。按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劃分,僅京城長安和都城洛陽治下可稱為“畿”。
西京長安城,隋朝稱之為大興城,其興建於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東都洛陽城作為帝國東都(東京),
[2]
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4]
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唐朝都城五都
唐朝都城時間表
編輯618-657首都長安,
657-684長安洛陽並列首都;
684-692首都洛陽,陪都長安;
692-705首都洛陽,陪都長安、太原;
705-723長安洛陽並列首都;
723-757長安洛陽並列首都,陪都太原;
757-762五都格局,長安洛陽併為首都,太原、鳳翔、成都等為陪都;
762-904首都長安,陪都洛陽、太原;
- 參考資料
-
- 1. 隋唐京都制度 - 文博資訊 - 洛陽市文物局 .洛陽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21-02-18]
- 2. 大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和諧發展--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中國考古網[引用日期2021-02-25]
- 3. 洛陽考古新發現!大型院落建築羣 .河南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10-16]
- 4. 河南隋唐洛陽城遺址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10-16]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11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橙橙橙不知